李鴻章第一次見慈禧,回家便跟兒子說了8個字,一針見血

歷史上的李鴻章到底是好是壞?他是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提出了讓閉關鎖國的大清王朝去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第一人。

可後人對他的評價,有功有過,有好有壞。但他對當時的大清王朝做出的貢獻是不可否認的。

“社稷之臣”“中興之臣“這兩個名詞是清史稿對李鴻章先生的評價。但是這個評價,“社稷之臣”似乎並不是非常合適,李鴻章愛國,

但在從政期間也犯過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李鴻章第一次見慈禧,回家便跟兒子說了8個字,一針見血

李鴻章平定了太平天國之亂,收復了蘇浙,使得被太平軍擾亂的蘇浙地區人民免遭戰火的迫害。另一件事就是平定捻軍。曾國藩搞不定的人也被他平定。

洋務運動主導人“洋務之王”

由李鴻章、曾國藩等人主導的洋務運動,在歷史上有濃重的一筆,為中華民族的進步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李鴻章組建了北洋水師,可當時的清政府國庫虧空,使這場運動捉襟見肘。

為了不受金錢缺乏的限制,又開始“求富”。創造了江南製造總局、天津機器製造總局等西方產業,從此,封建的大地上出現了一批西方先進產物,改變了當時清朝落後封閉的現狀。

李鴻章第一次見慈禧,回家便跟兒子說了8個字,一針見血

當時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不少喪權辱國的條約。例如賠償白銀,使本不富裕的國家雪上加霜。

窮苦的農民不僅僅要交國家規定的賦稅勞役,徒增的條約讓農民肩上負擔更重。

可外國列強並不是僅僅滿足於割地、賠款、設立大使館等,他們還有更大的野心,佔領中國,改變落後的封建制度,改變關稅制度,從經濟侵略逐步轉移為土地侵略 。

讓中國完全淪為殖民地國家,開設工廠,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僱傭廉價勞動力,佔用土地資源,這才是他們更大的野心。

李鴻章第一次見慈禧,回家便跟兒子說了8個字,一針見血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無作為的清政府也拿這些得寸進尺的帝國列強們束手無策,還有說起來讓無數中國人民咬牙切齒,揮霍無度的慈禧太后,中國確實需要頂天立地的好男兒站出來了。

列強壓迫下的錚錚鐵骨

1896年李鴻章作為外交使臣出訪歐美國家,巧妙地緩解了沒有國歌的尷尬局面,對紐約時報說出了中國參與全球經濟的期盼之心,含蓄的抨擊了美國苛待華工的不仁行為。

也正是李鴻章在簽訂《辛丑條約》時,據理力爭,舌戰西方列強,

中國最終免於遭受割地命運,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中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歷程。

李鴻章第一次見慈禧,回家便跟兒子說了8個字,一針見血

清政府臣服於列強的脅迫,農民飽受戰亂,華僑飽受欺壓。無一不體現了當時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即使有李鴻章、曾國藩那樣愛國愛民族的大臣們,仍抵不住昏庸的統治者。

外交上,優秀的政治家外交官們為了中華土地與人民,舌戰群雄,耗盡心血。卻還是有人安於現狀,

抽大煙,貪汙賄賂,無惡不作,身為國家大臣更是毫無作為。

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更是萬般阻撓變法圖強之路。變法圖強必定損害某些貴族階級的利益,他們大多以慈禧太后為首,只為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而身為一國太后,慈禧的所作所為更令人捶胸頓足。

李鴻章第一次見慈禧,回家便跟兒子說了8個字,一針見血

近代歷史上的無冕女皇

慈禧作為晚清一位最有權力的女人,足以見識到她的手段和野心,她也是個奢華無度,肆意揮霍的人。她的不簡單,既有想要掌管朝權的野心,也有隻顧自己享樂的自私之心。

她在封建思想極為嚴重,女性地位極為低下的時代,

兩次決定皇儲,三次發動政變,三次垂簾聽政,絕對不是沒有的人可以輕易辦到的。

慈禧垂簾,掌握政權期間,遇到的內憂外患不計其數,可她足夠冷靜,有足夠的手段去應對,掌握政權中她絕對不比任何一位男權統治者差勁。甚至更加有手段。

李鴻章第一次見慈禧,回家便跟兒子說了8個字,一針見血

慈禧的生活也是極為奢華的,吃穿用衣食住都是最好的,甚至是最奢華的。哪怕國庫虧空,更是耗費巨資給慈禧承辦了六十大壽。

當時慈禧六十大壽正值甲午中日戰爭期間,為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不惜耗費六百萬兩白銀,足夠再建立起一支北洋軍隊。可有相傳慈禧辦大壽的費用正是北洋軍隊的軍費。

一次次戰爭一次次覆滅

甲午中日戰爭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清政府認識到了,落後的軍隊根本無法抵抗西方先進的武器侵略。於是開始向西方學習,請老師,重新組建軍隊。

李鴻章第一次見慈禧,回家便跟兒子說了8個字,一針見血

慈禧一怒之下向八國列強宣戰,

毫無疑問,最終以清政府的慘敗而告終。這無疑也加速了清政府走向滅亡,使本來不富裕的國庫更加雪上加霜。

面見掌握大權的太后,政治才人該怎麼做?

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有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召見。之前說李鴻章主張學習西方,主張變法,當然也希望能夠得到這位權力之人的支援,並實現自己的抱負。

可慈禧太后並不在意李鴻章說的話,更是看不上這個只打了一場勝仗,而只是空談的人,吃過飯後便讓李鴻章回了。

李鴻章第一次見慈禧,回家便跟兒子說了8個字,一針見血

俗話說得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李鴻章見自己的想法得不到重視,轉而去找恭親王奕忻,向他說了自己的看法與觀點。然而恭親王非常贊同他的觀點。

落後的封建思想與制度根本不夠抵禦列強先進的科學武器與裝備。假如不變法自強,在列強面前根本就是手無縛雞之力,只能負隅頑抗。

兩人都很贊同彼此的看法,而李鴻章回家後,

兒子問起面見慈禧如何?李鴻章只說“似有韜略,或無大才。”

李鴻章第一次見慈禧,回家便跟兒子說了8個字,一針見血

無奈還是諷刺?道不同不相為謀。李鴻章是一個愛國之人。最起碼在民族利益時他將國家將民族放在了第一位。這樣以為愛國之人怎麼能看著自己的國家病入膏肓,無藥可醫呢?

而慈禧只是善於玩弄權力,有權傾朝野的野心,也許李鴻章本來認為這樣一個有手段,有野心的女人或許可以救國,可結局是讓人失望的。

也許是當時抱有很大的希望,而看到慈禧的反應後,諷刺這麼一位只貪圖享受,玩弄權力,而將國難不放在眼裡的“統治者”的些許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