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太極圖陰陽魚白瓷洗

清康熙太極圖陰陽魚白釉洗子,高6。5釐米,直徑15釐米,足徑9釐米。白釉洗子外表側面看極像碗形,內以弧形瓷片將洗子一分力二,形成太極陰陽魚圖。

清康熙太極圖陰陽魚白瓷洗

太極陰陽魚圖案不僅在明清瓷器上多有發現,在明清建築構件上也屢見不鮮。但宋元以前的文獻資料中,幾乎找不到有關陰陽魚圖的記載。南宋朱熹在《周易本義》中雖畫有河圖、洛書、八卦、六十四卦等圖形,卻沒有陰陽魚圖。與陰陽魚圖相關的內容到了明清才突然盛行起來,主要流行於各類易經圖書中,尤其在道家生活器具和建築裝飾及陶瓷上開始廣為流傳。

清康熙太極圖陰陽魚白瓷洗

流行於古陶瓷上的陰陽魚圖裝飾分兩種形式,一是作為繪畫題材內容,二是在特殊瓷器中利用分格來達到方便使用的目的,將一器一分為二,分著兩個空間。如古代文房用品中用以理順毛筆的大級圖陰陽魚筆舔,太極圖陰陽魚筆洗等等。

清康熙太極圖陰陽魚白瓷洗

此件太極陰陽魚圖白瓷洗,白釉光潔無雜質,在轉折聚釉處呈蝦青色,釉表有比較明顯的桔皮紋和棕眼。器物造型厚重,口沿處造型較薄,胎壁向下逐漸變厚,底部厚度達1釐米。外底圈足較高,削足較圓且規整,胎質十分堅硬細白,俗成糯米胎。

清康熙太極圖陰陽魚白瓷洗

白瓷筆洗,質白如玉、用呈色潔白的洗子洗滌毛筆時和殘存墨汁形成黑白對比,平添了幾分書畫情趣,同時也與太級陰陽魚圖所蘊含的道學理念達到了完美契合。

清康熙太極圖陰陽魚白瓷洗

“陰陽”即是“矛盾的兩個不同面,陰為黑夜,陽為白晝,相互轉化又相互對立,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交替,陽盛極而陰生、陰盛極而陽生,正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

清康熙太極圖陰陽魚白瓷洗

在古代瓷制文房用品中,象這種以太級陰陽魚圖燒製的白瓷筆洗較其它洗子造型要稀少很多。這種太極圖白瓷洗子在清中晚期偶有發現,但大多都是釉表乾澀,胎壁輕薄,胎質粗糙一類。而此件洗子從釉表的桔皮紋到口沿、由薄壁逐漸向下形成厚壁的造型特點,無不透射出這是一件清早期仿永宣白瓷釉的成功之作,讓人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