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如何改變了中國和世界

遙遠省份的一場棉花風波,終於傳到了皇帝那裡。

棉花如何改變了中國和世界

那是1791年,廣州商人吳昭平破產,欠了外商棉花貨款28。9萬兩白銀。對當時的盛世王朝而言,這其實算不上什麼大事,但乾隆還是親自做了批示:“揭買夷商貨價,久未清還,情殊可惡!應照擬發遣。所欠銀兩,估變家產,餘銀先給夷商收領,不敷之數,各商分限代還。”

遠在京城的最高統治者過問這樁小案件,說明了棉花貿易的重要性。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英國與中國進行貿易的主要貨物就是棉花製品。但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英國人對棉花的需求大增,才轉而想到用鴉片來維持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棉花交易的暫時性衰減正好與鴉片貿易的陡然劇增在時間上重合,說明二者間有著密切關聯。”歷史學者郭衛東說,“棉花為英國所急需,鴉片為英國所不需,二者替代有著內在的難以遏制的經濟動力。”

這之後的故事,人們都知道了,中國因為禁菸,與西方衝突加劇,最終爆發了鴉片戰爭。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恰恰是棉花,成為歷史轉折點的一個誘因。

天命

棉花對政治與社會所起的作用,遠比人們想象的大。

棉紡織業對整個國家經濟具有帶動作用,而且技術門檻相對較低,所以19世紀後,沒能吃到殖民主義紅利的國家通常會將棉紡織業當作本國“近代化/工業化”的起點,比如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以及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和現在的越南。

而在更長的歷史視野中,棉花甚至是開啟全球化、引發工業革命的重要一環。

當然,一開始,這是一個血腥的故事。

棉花如何改變了中國和世界

美洲新大陸被發現後,種植園經濟與奴隸貿易隨之而起。最開始,歐洲殖民者在美洲種的是甘蔗。他們把在美洲生產的蔗糖運往歐洲銷售,賺了錢再到非洲購買奴隸,運到美洲種甘蔗。如此便形成了16世紀—19世紀臭名昭著的歐、非、美三大洲的“三角貿易”。

但由於甘蔗種植對地力的消耗比棉花種植嚴重得多,所以到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夕,英國殖民者在加勒比海地區的甘蔗種植園以及蔗糖業已經是強弩之末了。而此時,英國人對棉花的需求正在增加。

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英國有錢人越來越多。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之前,英國已經是整個歐洲最富裕的國家。

從17世紀下半葉開始,英國發生了一場“農業革命”,導致農業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人口增長的速度,糧食產量的提高使得英國成為歐洲糧倉,普通民眾的富裕程度令人咋舌。

18世紀70年代,一位駐倫敦的西班牙大使描述,倫敦市場上一個月的肉製品銷量和西班牙全年的肉製品銷量相當。

這種整體的富裕,使得英國全社會開始追求另一種被長期壓抑的慾望,就是對服裝的渴望。18世紀中葉,英國約克郡一名普通女僕的年薪大概是4英鎊4先令,而這個女僕身上所穿的印花棉質長袍價格就達到1英鎊7先令。

1698年—1710年,英國人均消耗原棉90克,到了1760年達到200克;而1750年法國人均消耗原棉只有50克。

棉花製品成為英國最重要的進口商品。175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印度進口了70萬—100萬英鎊的商品,其中80%是棉紡織品。

正是英國國內旺盛的需求,刺激了英國紡織業的發展與技術進步。從1765年珍妮紡紗機出現開始,不斷有新的裝置被髮明出來,以至爆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當然,英國雖然是18世紀—19世紀中葉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但僅僅憑島國的內需也支撐不起一個世界範圍的“棉花帝國”,這時候英國作為“超級大國”,迎來了屬於它的天命。

棉花如何改變了中國和世界

那就是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以及之後席捲整個歐洲的拿破崙“解放戰爭”。歐洲大陸陷入戰亂,極大削弱了歐洲大陸各國資本家投資棉紡織業的熱情。這使得英國棉紡織業從內銷走向外銷,歐洲戰亂使得英國商人有機會向歐洲大陸大量輸送棉紡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