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內有6000多平方千米,現在只有2600多平方千米,會消失嗎?

洞內有6000多平方千米,現在只有2600多平方千米,會消失嗎?

洞內有6000多平方千米,現在只有2600多平方千米,會消失嗎?

提起洞庭湖,想必每個人都不陌生,它是一個美麗而又有重大貢獻的湖泊。但是每個人都知道?在洞庭湖的鼎盛時期,湖面面積達到6000多平方千米,現在只剩下2600多平方千米。水漸漸變小了,為什麼洞庭湖變小了呢?能有那麼一天,它完全消失不見了嗎?

洞內有6000多平方千米,現在只有2600多平方千米,會消失嗎?

洞庭湖,古時稱雲夢、九江、重湖,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才有“洞庭”之名。它坐落在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越許多地方,如岳陽、湘陰、益陽、常德、安鄉、南縣等。洞庭湖是長江流域的一個湖泊,有強大的蓄洪能力,無數次讓長江洪災化險為夷。江漢平原、武漢三鎮不能遭受洪水侵襲,多半要歸功於洞庭湖。

洞內有6000多平方千米,現在只有2600多平方千米,會消失嗎?

位於湖南省境內的洞庭湖是湖南省的母親湖。其貢獻不單在於蓄洪,更是中國傳統農業的發祥地,也是中國重要的糧油、水產、養殖基地之一。每一年,洞庭湖都能為湖南省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而湖南省的發展也離不開默默奉獻洞庭湖的支援。不過出乎意料的是洞庭湖越來越小,其實原因並不難理解,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人的原因,圍湖造田。

洞庭湖區是典型的魚米之鄉,任何一個朝代都不會放棄對其開發利用。最初人口較少,不需要靠洞庭湖生活,後來人口增加後,人們開始圍湖造田。在南宋,大規模開墾湖田,糧食豐收的同時,也使洞庭湖縮小。之後,元朝的時候,水災頻發,人們只好退耕還湖。清代時,洞庭湖進入全盛時期,有“八百里洞庭”之稱,有6000多平方千米。

洞內有6000多平方千米,現在只有2600多平方千米,會消失嗎?

好景不長,1860年長江大洪水爆發後,大量泥沙堆積,南州洞庭湖出現了巨大的沙洲,長達百里。隨著淤泥越來越多,沙洲不斷擴大,洞庭湖的面積隨之縮小。加之人們又開始圍湖造田,導致湖泊變為洲灘,洲灘再次成為湖田。

洞內有6000多平方千米,現在只有2600多平方千米,會消失嗎?

有許多水利工程在長江上,最著名的就是三峽大壩了。三峽大壩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水流發電,實際上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調節長江洪水。在三峽大壩未建前,洞庭湖地區基本上每年都發生洪災,而洞庭湖地區的洪災發生頻率在三峽大壩建設結束後明顯下降。在三峽大壩中,人們很少從荊江引水,因此注入洞庭湖的水量將減少,從而使該湖泊的面積縮小。

洞內有6000多平方千米,現在只有2600多平方千米,會消失嗎?

最終,洞庭湖面積越來越小,這主要是由於人為原因和工程建設所致。這是一項工程建設的好事,無可厚非,但是由於人的原因,圍湖造田是不值得提倡的。而洞庭湖是否會消失,至少在他的一生中是看不到的。當今社會,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國家紛紛介入保護洞庭湖,退耕還湖。此外,洞庭湖不僅向長江注入了長江,而且注入了湘江、資江、阮江、澧江四水,而且不會那麼容易消失,但要讓洞庭湖更好地為人們作出貢獻,還需要好好保護洞庭湖。

洞內有6000多平方千米,現在只有2600多平方千米,會消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