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至幸有三勇

1

勇於拒絕

人生至幸有三勇

事情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

一天,大臣晏子侍立在國君景公身旁,景公說:

“早上寒冷,請給我進熱食吧。”

晏子回答說:

“我不是您負責膳食的臣子,恕不遵命。”

景公又說:

“請給我拿件皮衣吧。”

晏子回答說:

“我不是您負責衣冠的臣子,恕不遵命。”

景公說:

“這樣的話,先生您對我來說是幹什麼的呢?”

晏子回答說:

“我是國家的大臣。”

景公問:

“什麼叫國家的大臣?”

晏子回答說:

“國家的大臣,能夠建立國家政權;區別上下尊卑的準則,使他們恰當合理;能夠制定百官的等級次序,使他們都得到適宜的職位;製作文書命令,能夠頒佈到天下四方。”

從此以後,齊景公凡事都要合乎禮節才召見晏子。

2

勇於實踐

人生至幸有三勇

我們的情緒經常會出現波動的情況,能量低時,大多數情況下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緒區裡走不出來,進而浮想聯翩。

我聽說過有些人透過大吃大喝一頓來排解情緒,也有些人選擇一直沉默,抑鬱良久……

如果在以前,當陷入情緒區我會選擇以上類似的方式來調整自己,可後來我發現治標不治本。在調整情緒的過程中會奏效,但調整過後卻仍然依舊。我總結反思為什麼,原來情緒還在,內心的聲音沒有被自己真正聆聽,事情也沒有解決。

我將自己的這種情況分享給了一位值得信賴的兄長,基於彼此的深度信任,兄長毫不客氣的講到:

“你是不是做地太少,想的太多了!”

我當時還在為自己狡辯:

“沒有啊,我每天都在總結反思自己呀。”

“你是怎樣總結反思的呢?”

“寫出來,關照自己的情緒,與其他人分享。”

“如果僅僅想想,僅僅寫寫就能獲得歡喜的狀態,是不是有點容易了?”

“那您說的做,不是寫總結、與人分享嗎?”

“是,也不是。只是寫出來、講出來,仍然停留在意識層面。但距離真正做出來,還需要勤懇的雙手幫助你。”

“怎樣動手?”

“你看看,發現提升點了吧。怎樣動手不是我去教你,而是你自己去探索。簡單舉個例子吧:每天的家務你是否動手來做?三餐你是否能夠給自己準備的更加精緻?在與人為善的層面,能否為朋友做點什麼?”

我沉默了,那次沉默是反省自己平日動手能力確實不足。

後來我調整自己的節奏,從低下頭來用手擦地開始,我發現勞作的過程就是在調節自己波動的內心,而且當將地面擦的一塵不染時,我觀察自己的心態:平靜而喜悅,一種自我認同感油然而生……

突破自己的情緒,有時,需要勇氣來開始動手。

3

勇於自我革新

人生至幸有三勇

經常,每個人的狀態在不同的時間裡有不同的呈現,關鍵點在於能否有自我覺察力,勇氣自我革新,不斷突破自己。

情緒低落時,

在動手的過程中給自己信心;

與人恨怨仇爭時,

勇於關照到自己的傲慢心,

停下來自我反省,

拿出勇氣說聲“對不起”;

無聊時想想自己的初心,

大好的生命怎可浪費;

貪著時想想是否是慾望催使,

原來知足常樂可以令人歡喜……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程,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駕駛員。

行至怎樣的風景,由自己手中的方向盤決定。

有時看似前路風景宜人,卻可能在短暫的旅途過後佈滿荊棘;相反,有時看似前路荊棘佈滿,但如果有勇氣突破重圍,柳暗花明會一村又一村。

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