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愛烏雲珠,順治早逝背後:情深不壽只是表象,文化衝突才是本質

天下第一難做的職業,大概非皇帝莫屬,尤其當這個皇帝有志於做一個有道明君的時候。

提起順治帝福臨,為人所稱頌的多是他和董鄂妃之間的愛情故事,深情的少年天子在自己的紅顏知己逝去之後心灰意冷,生出遁入空門之意,雖被勸阻,卻對俗世再無眷戀,不久之後感染天花,英年早逝。

深愛烏雲珠,順治早逝背後:情深不壽只是表象,文化衝突才是本質

然而細讀那段歷史,卻不難發現,情深不壽只是冰山一角,順治帝作為清軍入關之後的第一個皇帝,他在位時期,正是民族矛盾尤其尖銳、文化衝突尤其強烈之時。

《天道》認為: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

撇開制度、技術不談,本文分析順治帝和滿蒙漢民族所處時期的社會文化,從更深層次理解順治帝英年早逝的悲劇是如何形成的。

一、情深不壽,帝王之家的愛情童話

1.1君子求淑女的父輩愛情傳奇

福臨的父親皇太極,當年極寵愛海蘭珠,加封宸妃,宸妃所居之東宮,賜名“關雎宮”,源自《詩經》中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君子追求淑女來比喻兩人之間的感情,皇太極對海蘭珠之情真意厚,可見一斑。

深愛烏雲珠,順治早逝背後:情深不壽只是表象,文化衝突才是本質

海蘭珠生皇八子,皇太極大赦天下,皇八子不滿週歲而夭,海蘭珠鬱郁成疾,33歲而終,皇太極悲痛欲絕,不到兩年,皇太極也英年早逝。

1.2 仿若遺傳的深情與愛情不幸

福臨的深情和愛情上的不幸,彷彿也都遺傳了自己的父親皇太極:福臨極愛的董鄂妃,生前位尊至皇貴妃,僅次於皇后之下。董鄂妃生皇四子,順治帝也大赦天下。

無奈皇四子夭折,使得本就體弱多病的董鄂妃備受打擊,順治十七年,董鄂妃香消玉殞,福臨加封她為孝獻端敬皇后,以皇后之禮厚葬。一年之後,福臨感染天花逝世,時年僅二十四歲。

二、位尊力薄,少年天子的力有不逮

2.1 天子之尊,雖年少而不容冒犯

五歲即位,舉行登位大典,福臨乘輦前往,乳母因為他年幼想要登輦陪坐,福臨即能說出

此非汝所宜乘

(這不是你應該坐的)

,不可冒犯的帝王尊嚴已顯。

深愛烏雲珠,順治早逝背後:情深不壽只是表象,文化衝突才是本質

同時,福臨又是一個學習極刻苦的少年帝王,他曾經感嘆過自己年少失父,莊太后又太過嬌養,沒人管教,於是“失學”。十三歲親政“批閱諸臣奏章,茫然不解”,於是發奮讀書,曾經嘔血。

十三歲,放到現在,也就是初中生,大多數的孩子都在學習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而福臨已經開始批閱奏章,處理國家大事了。這樣的重擔壓在一個十三歲孩子的身上,未免太過沉重。

2.2 聯姻舊制,不如意的婚姻生活

然而,隨著福臨年齡的增長,他發現自己的皇權受到多方掣肘,就以婚姻而論,他就沒有自主權,滿清入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蒙古族的幫助,而這樣的幫助,是以滿蒙世代聯姻得以實現的。

深愛烏雲珠,順治早逝背後:情深不壽只是表象,文化衝突才是本質

順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即來自於莊太后家族博爾濟吉特氏,不如順治的意,被廢,順治也因此落下“失德”之名;第二任皇后,又是博爾濟吉特氏的格格,仍舊不如順治之意,但因種種原因,沒有被廢,雖然如此,皇后之位也形同虛設。

2.3

滿漢對立,雖皇權亦難以平衡

後宮之中如此,朝堂之上亦然,皇權和滿蒙貴族的矛盾也時時存在,清初的“圈地”和“逃人法”,滿足了滿洲貴族對土地的貪慾,籠絡了八旗將士,但卻傷了廣大漢族民眾的心。

圈地和逃人法:滿清初入關後,在京畿的順天、承德、永平等地大肆圈佔土地,強迫百姓投充補充其壯丁隊伍。淪為農奴的人遭到殘酷剝削,從事繁重的勞動,沒有人身自由,大量逃亡,為此,清廷制定了極其殘酷的逃人法。

深愛烏雲珠,順治早逝背後:情深不壽只是表象,文化衝突才是本質

馬背上打下的江山,不能再於馬背上治理,急需更具有治理經驗的漢官進行。然而啟用漢官,就傷了滿蒙官員的心,可能在關鍵時刻失去滿蒙貴族的助力;而打壓漢官,越發使得一些滿蒙官員肆無忌憚,更傷了明朝舊士族和民眾的心,使得前明勢力伺機而動。

順治帝的執政,何其難也!他又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雖有去除弊政、澄清玉宇之心,卻難免太過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

三、文化衝突,順治早逝的根本原因

3.1 尚武的滿文化與崇文的漢文化衝突

滿洲人尚武,作為征服者,順治帝、清廷及其背後的滿洲貴族對自己的文化自有一種優越感,然而要治理佔據國民大多數的漢族民眾,順治帝不能不對漢文化有所瞭解。

深愛烏雲珠,順治早逝背後:情深不壽只是表象,文化衝突才是本質

福臨曾拼命地學漢文、讀史書,越來越傾慕古老燦爛的文化,但同時又對漢文化保持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這大概是所有徵服異族的民族的通常問題:

尚武的、文明發育不充分的民族征服了崇文的、文明發育更充分的民族,最終卻被被征服民族的文化所征服,實現了民族的同化、融合,最終,難以說,是誰征服了誰。

而福臨深愛的董鄂妃,因其母親為漢女(遵循董鄂妃為福臨弟婦烏雲珠說),有一半的漢族血統,又被稱為“南蠻子”,因受寵於福臨而見妒於滿蒙族妃子。

深愛烏雲珠,順治早逝背後:情深不壽只是表象,文化衝突才是本質

滿蒙妃子的不滿,透過其背後家族勢力的傳播與擴大,上升為滿蒙文化與漢文化的衝突之一。

3.2 皇權集中的需求與大臣議政的祖制衝突

福臨想要施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受到滿洲貴族的多方掣肘,議政大臣制就是最大的阻力。

議政大臣制,即議政王大臣會議,“協議國政,軍國大事,均於此決之”,是清朝前期重要的中樞決策機構之一。至乾隆五十七年,明令裁撤。

福臨曾想要撤議政制度,這一舉動無異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引起了滿臣和王公貴族的反對。議政王爺們以

祖制

作為幌子,反抗皇帝的變革,最終福福臨還是妥協了。

皇帝又如何,居天下之尊,也並不可以肆意妄為啊!

四、醉心佛學,試圖尋求內心的寧靜

不僅撤議政沒有成功,諸多的衝突,早已使得少年天子心力交瘁,疲憊不堪。

順治十四年,福臨開始接觸佛教,備受福臨尊崇的高僧玉林通琇曾言福臨是

金輪王轉世

,自有大善根、大智慧,

天然種性,信仰佛法,不化而自善,不學而自明

而福臨也欣然接受,自覺自己前世的確是僧,每到寺院,

見僧家明窗淨几,總是低迴不忍離去。

深愛烏雲珠,順治早逝背後:情深不壽只是表象,文化衝突才是本質

這種感覺,有慧根、有機緣的人自然懂,或許就譬如賈寶玉一見林黛玉,便覺如故,

這個妹妹,我曾見過

而在福臨短暫的一生中,他對烏雲珠,自遇見起,一見鍾情、一生鍾情,再也不曾移情,在帝王之家,實屬罕見。

或許,正印證了那句

大都好物不堅勞,彩雲易散琉璃脆

,當愛子去世、董鄂妃病逝之後,福臨的痛苦達到極點,一度想要追隨烏雲珠而去,後來決意出家,雖被勸阻,卻再也無異於振興國祚。

深愛烏雲珠,順治早逝背後:情深不壽只是表象,文化衝突才是本質

感染天花,彷彿上天得知他的痛苦,對他的解脫而已。

董鄂妃的去世對於深情的少年天子而言,是致命的打擊,若董鄂妃沒有去世,順治帝的命運走向將會如何,也未可知。

然而,盛世的形成,非一代之功;衰世的形成,也非一代之過。順治帝在位十餘年間的成就,亦不可小覷:

l 為應對民族矛盾等各種激烈的社會矛盾,號召臣民尊孔子,讀經書,提倡禮義廉恥、忠孝節義,福臨本人也以“孝”治天下。

l 提高漢官權利、重用漢官,儘管受制於滿洲貴族的掣肘等原因,福臨對漢官的態度有所反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籠絡了漢族計程車族和民心。

l 政治上實行寬鬆政策,對於一些地方出現的反抗鬥爭,並不一味殘酷鎮壓,寬猛相濟,撫慰了思定的民心。

l 甄選人才、澄清吏治,禁圈地、寬逃人法、獎勵開荒,重用故明舊臣,嚴禁科場弊端……

深愛烏雲珠,順治早逝背後:情深不壽只是表象,文化衝突才是本質

凡此種種,都為接下來康乾盛世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順治帝的多情,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大眾對他施政成就的認識。

謹以此文,記錄茅盾文學獎作品、凌力歷史小說《少年天子》讀後感,二十多歲初讀,感動的是帝王之家的愛情童話;三十多歲再讀,讀到的是一國之君的千古無奈。

若有來生,想來福臨已實現了對烏雲珠的月下盟誓:生生世世,願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