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變大,環繞在我們身邊的朋友卻逐漸變少,原因很簡單

朋友永遠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個人即使性格再涼薄,待人再冷漠,在他身邊總會有一兩個至交好友。

這些人會陪伴在他們身邊,即使是自己的親人和伴侶,也沒有辦法取代他們的地位。

我們會發現,面對親人和伴侶沒有辦法開口的問題,在朋友面前我們卻可以脈脈傾訴,沒有隱瞞和隔閡。

年齡變大,環繞在我們身邊的朋友卻逐漸變少,原因很簡單

當我們逐漸長大,開啟手機看著以前頻繁聯絡,現在卻冰冷冷躺在自己手機裡的聯絡人,內心充滿疑惑。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朋友變得越來越少了呢?

我們年少的時候,會因為害怕孤單,或者性格比較外向,也會對朋友有些一定的期待性。

只要兩個人能聊得到一起,那對方就會被我們當做朋友。

而我們年齡逐漸變大,自身的社交圈子就會漸漸縮小,也許要經過很久我們才能察覺,但對於朋友的減少,也許有的人也有過深刻的思考。

年齡變大,環繞在我們身邊的朋友卻逐漸變少,原因很簡單

數量的減少,質量的提高

成年人相較於少年人來說,他們對於朋友的要求質量會更高,他們並不希望自己身邊有這無用的人。

同時也不希望因為朋友的關係,而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

所以當我們逐漸成熟,在這個社會中摸爬滾打,時間變長之後,那麼對於朋友的質量就會遠遠高於數量問題。

那麼這個時候,即使我們身邊朋友數量的減少,也並不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甚至不影響我們與朋友之間的關係。

年齡變大,環繞在我們身邊的朋友卻逐漸變少,原因很簡單

在我年少的時候就十分渴望朋友,平時只和我說過兩三句的話的人,也會被我定義成朋友。

並且為了維持這段關係,我會付出很多的時間,去維持這段關係。

但是當我自身逐漸長大,明白朋友真正含義的時候,對於那些泛泛之交,或者是交情不深的的人就會自動疏遠,並且斷了雙方之間的聯絡。

這並不是因為我的性格變得孤僻,而是我對於朋友的要求逐漸變高。

年齡變大,環繞在我們身邊的朋友卻逐漸變少,原因很簡單

久不聯絡,疏於關心

任何一段關係都是需要我們維持的,即使是友情,我們如果不去維持,也會有這漸漸變淡的一天。

在我們年少的時候,也許會有這大部分的時間去維持我們的友情,那個時候和朋友一起出去玩鬧,甚至是談笑聊天,也會對雙方的友誼有著一定的好處。

人是一種普遍性會遺忘的生物,當我們與一個人的聯絡慢慢變淡,那麼這個人在我們心中的印象也會逐漸消失。

當我們驀然回首,想起一個人的時候,你只會覺得陌生,並不會再將他當成我們的摯友。

在我的生命中,會有許多自詡是我朋友的人,他們匆匆地來到我的生命,也會匆匆離開,成為我回憶中的一個過客。

這些人中,有的是主動離開疏遠我們,而有的人也是因為雙方的聯絡逐漸變淡,感情也漸漸消散,再也沒有辦法當成朋友。

年齡變大,環繞在我們身邊的朋友卻逐漸變少,原因很簡單

觀念與目標不同,疏遠如期而至

每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朋友,就是因為在相處中,雙方的性格比較契合,或者三觀一致,這樣才能使他們在平時聊天中,也會聊到一個方面。

但處朋友也是一個慢慢同化,並且瞭解對方的過程。

當我們深入瞭解對方之後,發現雙方的三觀並不能夠切合,那麼此時此刻,就會導致雙方的感情逐漸變得不和,甚至疏遠,從而離開。

伯牙和子期之所以能成為聽琴而論的摯友,正是因為他們在審美上,會保持著一致的高度。而這種相同的愛好以及審美觀念,就使得兩人逐漸成為摯友,甚至在子期死的時候,伯牙摔琴,再也沒有談過一曲。

魯迅先生也曾經在他的散文《故鄉》中提到過,他和一個少年人的友情。

年幼的時候,即使閏土的身份是一個長工家的孩子,但是他們依然可以聊天玩耍,在月下一起看西瓜,在海邊撿貝殼。

但是雙方觀念的不同,使得他們在分別多年之後再相見,也只會恍如一個陌生人。

魯迅先生變成了一個拿起筆,為國家和人民奮鬥的英雄,而閏土也只能成為一個面瘦肌黃,被生活苦難折磨到麻木的人。

年齡變大,環繞在我們身邊的朋友卻逐漸變少,原因很簡單

所以說我們逐漸成年之後,也並不用害怕自己身邊的朋友會漸漸減少,這有的時候也是社會對於這些人優先劣汰的一種選擇。

只有雙方真的性格切合,並且三觀一致的人,才可以永遠留在我們的生命中,成為陪伴我們一生的摯友。

而我們也終將能在這些朋友的身上,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寧靜和陪伴。

本文由小翼撒狗糧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