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也是個不爽利的人”,道盡了一箇中年男人的心酸和無奈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我想水滸傳的故事依然如此。小編讀水滸時,是在初中。年少無知的我被裡面英雄漢的故事所吸引,夢想自己長大了也可以成為魯智深,武松那樣的好漢。可是長大了,工作了,才發現生活不是武松的故事,而是李忠的故事。

故事中讓人記住的人物,一定是主角,以及和主角作對的人,而配角往往被忽略,水滸傳也一樣。比如關於魯智深的故事,最出名的一定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說到這個故事腦海裡一定最快浮現出的人物就是魯智深和鄭屠了。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人就是那個被忽略的配角,打虎將李忠。

相比於有主角光環加持的魯智深,小人物李忠更接近我們的生活,他才是我們生活的寫照。

水滸傳:“也是個不爽利的人”,道盡了一箇中年男人的心酸和無奈

故事發生在潘家酒樓上,魯智深、史進、李忠三人喝酒,聊些槍棒功夫,江湖趣事。聊得興起之時,旁邊房間不時傳來女人啼哭之聲,打斷了三人的聊天,火爆脾氣的魯智深叫來酒保問緣由,原來是一個名叫金翠蓮的女子想到了傷心事才哭泣的。潘家酒樓有金蓮,施耐庵也是個有趣的人啊!

是什麼傷心事讓一個女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啼哭呢?原來是此間的大惡人鄭屠,強媒硬保取了金翠蓮,並且還讓她寫了一張3000貫錢的借條,但是並沒有真的給三千貫錢給金翠蓮。三個月後金翠蓮被鄭屠的大老婆趕出來家門,鄭屠卻要翠蓮還錢,翠蓮只能在潘家酒樓上賣唱還錢,由於生意不好,沒有掙到錢,想到不公和委屈,就哭了出來,打擾到了魯智深他們。

魯智深憐憫金翠蓮的遭遇,於是想要在經濟上幫助金翠蓮,但是由於出門沒帶多少錢,所以就向史進和李忠借錢。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就是“借錢的時候才能發現誰才是真正的朋友”,那麼這句話用在史進和李忠身上對嗎?

當提出借錢後,文中對史進和李忠的描述是怎樣的呢?

水滸傳:“也是個不爽利的人”,道盡了一箇中年男人的心酸和無奈

對史進的描述原文是這樣的,“史進道,“直什麼,要哥哥還”,去包裡取出一錠十兩銀子放在桌上”。答應魯智深到取出銀子一氣呵成,並且還說不用魯智深還,一個豪爽大方的史進形象躍然紙上。而對李忠的描述原文是這樣的“李忠從身邊摸出二兩銀子”。

一個“摸”字和一個“取”字用得真的很傳神啊,人摸東西時,是用觸覺感受事物,自己看不見摸的東西,也不讓別人看見。並且動作慢,可以偷偷篩選小的銀子,不讓別人知道。而“取”字,首先要用視覺定位,然後取出,動作快,並且得先開啟包裹,自己看見了別人也能看見,拿大拿小你看得見,別人也看得見。李忠的“摸”和史進的“取”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豪爽,一個不情願。所以魯智深就對李忠做了評價“也是個不爽利的人”。

這一句“不爽利的人”,看似讚美了史進的豪爽,鄙視李忠的摳門。但更多的是道出了李忠一箇中年男人辛酸與無奈。我們看看李忠的背景。

水滸傳:“也是個不爽利的人”,道盡了一箇中年男人的心酸和無奈

李忠,綽號“打虎將”,至於打沒打過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從文中知道他的職業。李忠的出場原文是這樣描述的“分開眾人看時,中間裹著一個人,仗著十來條棍棒,地上攤著十來個膏藥,一盤子盛著,插把紙標在上面,卻原來是江湖上使槍賣藥的”。這段描述寫的是從魯智深的視角看到的,“原來是江湖上使槍賣藥的”,這就是魯智深對李忠的第一映像與評價,充滿了不屑。

所以我們知道李忠是一個跑江湖擺地攤賣狗皮膏藥的人,這是他的謀生手段。然後看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北宋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

一個跑江湖的中年大叔,又是生活在一個民不聊生的時代。可想而知他的生意是怎樣的,賣膏藥維持生計能掙幾個錢?二兩銀子,他得賣多久的膏藥才能攢下啊!

魯智深和史進,一個是軍官吃著皇糧,一個是富二代,從小衣食無憂。兩人過著優渥的生活卻對一個疲於生計的人說你好扣門,不豪爽。這對李忠公平嗎?這樣類似的情況不也經常發生在我們生活中嗎?比如前段時間某位房地產土豪就發表過這樣的言論“年輕人別老是想著掙錢,應該先做公益和探險”。

水滸傳:“也是個不爽利的人”,道盡了一箇中年男人的心酸和無奈

對李忠“摸”字的描寫,小編卻讀出來一箇中年男人辛酸和無奈,還有窘境。自己徒弟,隨手拿出十兩銀子,而自己有什麼呢?李忠不是在摸大拿小,或許真的只有小的,沒有大的。

相比於史進的十兩銀子,李忠的二兩銀子,才是江湖上真正的傾囊相助。即使這樣,魯智深依然覺得李忠“不爽利”。

聽到這一句“不爽利的人”後,或許真的讓這個中年漢子心裡五味成雜吧。可是這一聲“不爽利的人”,我們何嘗沒有在生活中遇到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