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戰死疆場的背後警示

在古代有一位驍勇善戰的李將軍,曾經南征北戰,為皇帝打下了一片江山,立下了戰功無數,年僅33歲就被被皇帝封為上將軍,不說前無古人,卻也是罕見後來居然之人了。

將軍戰死疆場的背後警示

這一年秋,皇帝駕崩,駕崩前皇帝將李將軍招至榻前,託付李將軍輔佐新皇帝。皇帝的兒子繼位成了新皇帝。新皇帝是一個狂妄自大,剛愎自用之人,與國外交完全拋棄了老皇帝恩威並施,仁政外交的策略,採取了一種強高壓態勢,其中一番邦外國不能忍受於是發動了戰爭。

戰爭的奏報被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皇帝看過奏章後急忙召集文武朝堂議事。文武大臣們即有主戰者也有主和者,主戰者認為我們上朝大國,怎麼能被一個番邦小國所欺辱,必定要狠狠地教訓一番。主和者認為皇帝新登基不久,應避免戰事,穩定朝政才是最重要的。

皇帝最後還是選擇了要教訓一下這個番邦小國,給他們一些顏色看看。皇帝覺得那些小國就是要在我上朝大國的威嚴下苟且的活著。皇帝任命李將軍為征討大將軍,並派了自己的親信太監樊公公協助李將軍,二人統兵八十萬,直奔前線。

戰場上戰事瞬息萬變,李將軍經過與敵軍的幾次對戰後,已然有了敗敵良策。李將軍召集將士到中軍寶帳說道:“經過幾次與敵軍的接觸,同時快馬探報回來的訊息,敵軍的糧草已然不足,後方的糧草也要二十天的時間才能送達,如果這時我們派遣人馬隱藏於軍營四周,明日裡我親自出戰,只敗不勝,敵人必定追趕至我軍營帳,此時見我軍糧草定然搶奪,待到這時四周埋伏的軍卒殺出,封堵住敵軍的退路,我再帶兵殺回,必定大獲全勝。”眾將士聽後皆稱讚將軍好計謀。

將軍戰死疆場的背後警示

“李將軍,戰前議事何故不通知雜家?依雜家看來,李將軍此計不可。如果敵軍有後隊接應又該如何?到時敵軍前後衝擊,必定亂了我軍陣腳,到時兵敗如山,糧草毀於一旦。更何況我軍糧草接濟也甚是不便。”樊公公不知何時從帳外走了進來。

李將軍看是樊公公,知道他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也是要禮讓三分。於是急忙起身迎接“原來是樊公公,我們這是軍事會議,樊公公不是行伍出身,所以沒有請樊公公前來商議,還望樊公公見諒。”

樊公公一聽這話馬上火冒三丈,心想你是罵我是不全之人呀。樊公公騰地一下站了起來,大聲說道:“李將軍聽旨,皇帝口諭,戰前一切大小事宜,如樊李二人意見相左,須報與朕知,聽候朕的旨意,不可輕舉妄動。”樊公公宣讀完皇帝的口諭後轉身就走,到帳門口時轉身對李將軍說:“李將軍,請奏明皇帝吧,我們聽聽皇帝的聖裁如何。”樊公公挑帳簾出了中軍寶帳。

李將軍無奈只得些了奏章派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來往京城要三個月的時間,就算是八百里加急也要一個半月才能等來皇帝的聖旨。李將軍心急如焚,眼見良好的戰機就在眼前,卻無計可施,只得不停的派出探報,打探敵軍訊息。

這一日探報帶回一名敵軍俘虜,俘虜稱後方糧草中途被土匪劫持,軍中已無糧草,自己和部分軍卒偷逃出來,不想被捉。樊公公聽到這裡急忙與李將軍商議:“李將軍,這是不可多得的良機,此時出兵,必定能一舉全殲敵軍。”

李將軍搖搖頭說:“樊公公可曾想過,小小的土匪如何能劫持得了官軍的糧草?如果敵軍已無糧草如何不見敵軍敗退跡象?樊公公莫要輕信了此斯。”

樊公公冷笑了幾聲說道:“李將軍,莫不是你私通敵國,要投敵叛國不成?來人吶,將此亂臣賊子拿下!”話音未落,只見帳外衝進來十幾名御林軍,將李將軍五花大綁,押在了大牢。

樊公公最後還是發動了進攻,全部將士喊殺聲震天,衝進敵營,結果沒有一頓飯的功夫就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了。李將軍聽著外面的動靜,心如刀絞,痛斷肝腸,他知道曾經追隨自己的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先自己一步走了。這時突然有腳步聲越來越近,李將軍急忙向外張望,原來是牢房的獄卒,獄卒快步來到牢門前,開啟牢門,急匆匆地說:“李將軍快走吧,樊公公帶著隊伍衝進敵營已然全軍覆沒,現在敵軍正在向這邊攻過來,將軍快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李將軍推開獄卒說道:“我軍還有多少人馬?去召集所有人,中軍賬前聽令!去把我的盔甲寶劍取來。”

中軍賬前,滿身披掛的李將軍端坐在前,身後站著僅剩的二十八名軍卒。此時敵軍已然攻至中軍賬前,兩軍對峙,敵軍將領騎馬向前走了兩步說道:“李將軍,久仰將軍大名,如將軍肯棄暗投明,你我同殿稱臣,輔佐明主,建立一番豐功偉績,才是英雄作為。你們那昏君不要也罷。”

李將軍愛撫著手裡的寶劍,就像是多年的兄弟一般,“我今日站與此,並不為什麼明主昏君。只為那曾經與我並肩作戰,出生入死的兄弟們,他們今日戰死在此地,我豈可獨善其身!身後的兄弟們,跟我來!殺!”

“殺!”,“殺!”,“殺!”喊殺聲不大,卻震人心肺。

將軍戰死疆場的背後警示

馬革裹屍是一個軍人最高的榮譽,戰死沙場是一個軍人最終的歸宿。李將軍戰死了,跟他們的兄弟們死在了一起,與其說是被敵軍殺死,不如說是被狂妄自大剛愎自用的皇帝害死,是被奸邪小人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