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篇:父子兩太尉

漢文帝的皇位雖然得來容易,但是對於做皇帝這件事他卻很認真。對內與民休息、輕徭薄賦、廢除肉刑,對外繼續維持與匈奴和親的政策,止戈戰火。對住在大山裡的南越王趙佗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之臣服。跟函谷關以東的諸侯國關係也搞得很和諧。漢文帝很欣賞李廣軍事才能,對李廣說你要是生在高祖的時期,可以封個萬戶侯。駐紮在細柳的周亞夫對漢文帝很倨傲,漢文帝沒有責怪他,還稱讚他是真正的將軍。所以雖然漢文帝后來很不待見朱虛侯劉章,但是瑕不掩瑜,文帝這人的心胸氣度、品格修養確實很少有帝王能追趕得上。

西漢篇:父子兩太尉

他的兒子漢景帝繼位後,繼續沿用文帝時治國方略,跟匈奴和親,雖然匈奴也經常襲擾邊地,打家劫舍,但是還可以忍。繼續使南越王臣服,不行就威脅掘他祖墳。但是對山東的同姓諸侯王漢景帝卻忍不了。這幫人的實力太大了,可以豢養軍隊、收取賦稅、鑄造錢幣、煮鹽鍊鐵、招攬門客。我一個皇帝也僅僅據有三秦之地,而這些諸侯王佔據的可是曾經六國的土地啊。為自己計、為兒子計、為後世子孫計,必須要削弱這些諸侯王的實力。不然以後的漢朝天下說不定就不是我劉啟的這一支了,到那時自己死後牌位能不能進宗廟還要兩說,漢景帝思慮的還挺悠遠。

西漢篇:父子兩太尉

漢景帝身邊的大臣晁錯也建議他削藩,說了很多理由句句都說到漢景帝的心坎裡,漢景帝很喜歡晁錯。晁錯這人雖然招漢景帝喜歡,但是其它的大臣很不喜歡晁錯。尤其有個叫袁盎的大臣,兩個人的仇恨很深,但也不知道怎麼結的仇,反正就是相互看不上對方,最後兩個人都不得好死。拿定主意後,漢景帝就和晁錯合計先削哪個諸侯國,晁錯覺得應該先削吳、楚兩國,這兩國的實力最大,這話又說到景帝的心坎裡去了,漢景帝在當太子時和吳王劉濞的兒子在長安下棋,兩人產生爭執,漢景帝拿著棋盤把劉濞的兒子揍死了。雖然劉濞沒說啥,但是心裡肯定恨死自己了。要是造反劉濞肯定第一個造反。

西漢篇:父子兩太尉

劉濞接到削藩詔書後,氣的半死,心想劉啟你殺我兒子還沒跟你算賬,現在又要削走我的會稽郡,欺人太甚了。被逼迫成這樣我再不反抗我還是高祖他二哥的子孫嗎?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算上自己,一共七個國家發生叛亂。為什麼有這麼多國家跟著劉濞叛亂,主要是他們大多數都被朝廷削過地,高祖賜給他們父輩的土地,呂后執政時過的好好的,文帝執政時過的好好的,怎麼你劉啟一當皇帝就削我郡國土地,根本咽不下這口氣。七國打著誅殺奸臣晁錯以安宗廟社稷的口號,攻城掠地一路向西,函谷關以東的半壁江山頓時淪陷。漢景帝頓時慌了神,他預測到吳王會造反,沒想到這麼多諸侯國跟著一塊造反,這股反叛實力太強悍了,自己夠嗆能頂得住。幸好漢景帝的親弟弟劉武封在梁地,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地界,梁地這位置太重要了,城池堅固,糧草充足,這是吳楚聯軍進軍長安的必經之路。七國之亂後,漢景帝愁眉不展,不知道如何應對,這時候他手底下的大臣開始活動心思了。丞相、廷尉一起陳奏說七國叛亂都是晁錯的削藩引起的,應該誅殺晁錯以安七國之心。漢景帝下不定決心。這時候袁盎又來勸說景帝,七國之所以發生叛亂是因為晁錯的削藩政策,如果把晁錯殺了,我願意出使吳國讓他們退兵。漢景帝就把晁錯腰斬了。可憐的晁錯死的稀裡糊塗。晁錯生前建議漢景帝削藩時,他的老父親就不遠千里從老家趕來,對晁錯勸到,你都當了御史大夫這麼大官了,還瞎折騰啥,削不削藩的都是人老劉家自己的事,你一個外人瞎摻和啥,這是取禍之道啊。我老了不想看到自己家族滅亡。然後晁錯的老父親又不遠千里趕回老家自殺身亡了。吳楚聯軍進攻梁國,梁王劉武一邊抵抗一邊派人到長安告急。請求援兵支援。漢景帝拜竇嬰為大將軍,周亞夫為太尉,平定七國之亂。當時吳楚聯軍受阻大梁城下,趙王劉遂在趙國邊界眼巴巴等著與吳楚聯軍匯合,然後一起進攻長安。齊國地界的三個諸侯王在攻打臨淄。還有一個諸侯王連司馬遷也不知道當時在幹什麼。所以當時威脅最大的還是吳楚聯軍。周亞夫在出兵之前跟漢景帝說過,吳楚兵士彪悍,和他正面對敵沒有必勝把握。應該捨棄梁國與吳楚聯軍拼消耗,待其疲憊,我再伺機破敵。漢景帝開始是同意的。

西漢篇:父子兩太尉

周亞夫走藍田、出武關,會兵滎陽,看著梁王與吳楚聯軍拼殺。滎陽離商丘不遠,梁王請周亞夫率兵救援,周亞夫沒搭理他。周亞夫率兵向東北進發,駐紮到昌邑。繼續看著吳楚聯軍和梁國拼消耗。梁王急了上書給景帝,說周亞夫見死不救,你老弟我快頂不住了,一旦梁國被叛軍攻破,我死了事小,到時候恐怕長安也會不保,大哥你和咱媽都危險了。漢景帝覺得有道理,派人傳旨讓周亞夫救援梁國。周亞夫依舊不搭理他們。梁王沒有辦法為了保命只能拼死抵抗。戰鬥打的很激烈。同樣的吳楚聯軍打的也很艱難。鈍兵挫銳於梁國城下,越打越覺得沒希望。好在吳國富有,還有源源不斷的糧草供應。後來聽說周亞夫派人把吳楚聯軍的糧草截斷了,都慌了神。梁國攻不破,吳楚聯軍又餓著肚子去找周亞夫決戰,周亞夫正在睡覺根本就不搭理他們,最後吳楚聯軍餓得受不了都跑散了。周亞夫敏銳地感覺到機會來了,率兵追擊吳楚聯軍,用吃飽飯的人去打餓了好幾天的人,那還不穩操勝券,吳楚聯軍大敗,吳王父子被人殺了,楚王劉戊自殺了。趙王劉遂還在翹首企盼吳楚聯軍與他匯合,結果等來了漢朝的軍隊,最後見大勢已去,也兵敗自殺了。齊魯大地的幾個諸侯王還在攻打臨淄城,卻始終也沒有打下來,漢朝軍隊趕到後擊敗了他們,四個諸侯王都自殺了。我想劉濞至死都在罵他們幾個飯桶,不想著與吳楚聯軍相互呼應進擊中原,卻跟一個臨淄城較勁,太愚蠢了。

西漢篇:父子兩太尉

七國之亂罪魁禍首是吳楚兩國,周亞夫平定了吳楚叛亂功勞最大。同時梁國的功勞也很大。要是沒有梁國撐著,周亞夫想要平定吳楚叛亂也費點勁。劉武因為周亞夫不救援自己恨死他了。以後只要一到長安就說周亞夫的壞話。

周亞夫就是絳侯周勃的第二個兒子,父子倆都能征善戰很有軍事才能。他們兩個都做過漢朝的太尉,然後因功升為丞相。兩個人在丞相的位置上政績平平,甚至還難以勝任。但是兩個人在太尉任上卻立有大功。周勃平定諸呂叛亂,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都是安定漢朝天下的蓋世奇功。同樣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兩父子最後都受到猜忌,被人誣告下獄。周勃下獄後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送給獄卒千金,積極地打通權貴的關係,營救自己,最後老死善終。周亞夫卻沒有他爹那麼能忍,廷尉來抓周亞夫時,周亞夫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就要拔劍自殺,被家人攔住。最後被抓到監獄裡絕食自殺。這下沒人攔著,周亞夫終於把自己活活餓死了。他們父子倆的最終結局不一樣還是跟他們的後天生長環境不同。周勃出身卑賤,沒出名前是靠給人家辦喪事吹喇叭掙錢維持生計的,飽受世間白眼,所以能夠忍辱負重。周亞夫生下來就是將相的兒子,錦衣玉食尊貴無比,文帝對自己很客氣,景帝也有求於自己,所以為人很倨傲,受不得半點委屈。周亞夫年輕的時候有個善於相面的人叫許負對周亞夫說到,你以後會被封侯,然後拜為丞相,位極人臣,但最終會被餓死。周亞夫開始還不信,最後每一樣都被許負說中。這也許就是天意。

西漢篇:父子兩太尉

漢景帝殺了晁錯以後,袁盎很高興地出使吳國,他以為憑著以前跟劉濞的友好關係很有把握勸說劉濞罷兵。結果劉濞卻要殺了袁盎,幸好依靠別人的幫助狼狽不堪地逃了回來。但他沒有好好珍惜生命繼續作死。竇太后喜歡小兒子劉武,想讓景帝立梁王劉武為他的繼承人,景帝這人孝順沒說什麼,袁盎卻持反對意見。此時他和晁錯犯了一個毛病,疏不間親,劉武派刺客把袁盎殺死了。這也算是他攛掇漢景帝殺晁錯所遭到的報應。丞相陳平曾經說過,我一生陰謀為體,道家所不容,即使自己不招致禍患,以後必然禍及自己的子孫。所以說人這一生還是要與人為善,即使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子孫後代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