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大家晚上好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不停地聽到文化這個詞,那麼究竟什麼是文化,這個讓我們著迷的詞,他的魅力又體現在哪裡呢?

文化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這是來自於《覺醒年代》的一組臺詞,講這些話的是辜鴻銘老先生,分享幾句老先生講過的話

1、許多人笑我痴心忠於清室,但我之忠於清室,非僅忠於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於中國之政教,即系忠於中國之文明。

2、中國的祖先崇拜不建立在對來生的信念上,而是建立在種族永續的信念上。

毫無疑問,文化延續一定是種族延續的重要前提

文化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這是前一段時間一位給兵馬俑拍照的攝影師所拍攝的照片,他為兵馬俑拍照的時間長達23年,就在這23年間,他有了一個重大發現,其中一個兵馬俑的嘴唇上竟然留下了一枚2200年前的指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一場穿越時間的會面

文化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這是王也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文化的魅力太多,用任何一種比喻來說都不合適

ta既不是武器,無法防身,也無法防盜

ta還有可能是整個文明組成部分中最脆弱的一部分

羅馬城遭受劫掠的時候,文化軟弱無力

巴格達被夷平的時候,文化螳臂當車

拜占庭和波斯被染成綠色的時候,文化的力量沒能挽救民族的衰亡

納粹把盧浮宮的藝術品搬進柏林的時候,法蘭西的文化也沒能勸阻他們的暴行

堅船利炮轟碎了遠東舊秩序的時候,大清國也沒有天兵天將下凡

ta又是最柔韌的一部分

糧食會吃光,兵器會生鏽,宮殿和要塞會轟然倒塌,民族會消亡

但是文化卻綿延不絕的傳承

它是民族組成中最柔韌的部分

羅馬消亡了,羅馬的法律體系卻萬世沿用

阿拉伯帝國崩塌了,穆斯林卻依然在世界擴張

納粹滅亡了,盧浮宮的人流依然絡繹不絕

列強們殖民體系崩塌了,但中華文明依然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