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女扮男裝從軍十二年,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實很簡單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花木蘭從軍,十天半個月不被發現,還是有可能的。十二年不被人發現,就有點不太可能了。

影視劇裡的女扮男裝比較“魔幻”,明明是膚白貌美婀娜多姿,就因為穿了男裝,身邊人立刻智商下線,完全看不出來……這種操作只能在電視劇中出現,現實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木蘭辭》創作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很多資訊已經不可考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木蘭是因為她爹要被徵召,才毅然替父從軍的。

花木蘭女扮男裝從軍十二年,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實很簡單

木蘭辭裡,軍貼上寫著木蘭父親的名字,說明花老爺子現役士兵,但他又能待在家裡,這說明他戰時出征、閒時務農。這是北魏時期的府兵特點。

府兵制有一個特點:宗族性很強,一個村子很多人都沾親帶故。戰爭爆發,木蘭要參軍,她的同鄉、親人也要從軍,應召入伍之後,也基本上是同鄉同族在一起戰鬥。這樣的軍隊因為血緣關係強,易於管理而且戰鬥力也強。從三國時期的丹陽兵,到清末曾國藩的湘軍,有一句老話形容,上陣父子兵。所以花木蘭身邊有一大群人都是認識的,甚至還可能有親戚。

府兵制還有個特點,士兵們上前線需要自備衣糧和器械。詩中木蘭上戰場前,戰馬、馬鞍、馬鞭全是自己準備的。打仗講究安營紮寨,就是扎行軍帳逢,那麼花木蘭是女孩子,自己準備帳逢,免得被人識破的可能性極大。後期她立功升職,更有可能有自己的營帳。

花木蘭女扮男裝從軍十二年,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實很簡單

木蘭生活的時代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北魏是北方少數民族拓跋鮮卑族建立起一個朝代,還殘留著部分母系社會的習俗 。

少數鮮卑婦女也跟男人一樣騎馬射箭,北魏女子受到鮮卑的影響,普遍尚武,精於騎射。正是女子尚武的風氣,才有花木蘭女扮男裝從軍的可能性。花木蘭買馬,應當是騎兵,騎兵都是和自己的馬匹單獨住。自己專門備有帳篷,換衣服等私密事情就比較方便了。

她征戰的陰山,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屬沙漠半沙漠地區,乾旱少雨,遊牧民族即使是和平時期,也很少洗澡,更何況是戰爭年代。

比較麻煩的是生理期,古代女子沒有衛生巾,生理期使用裝滿草木灰的布口袋系在身上,以收穢物。花木蘭自己當然也要考慮這個問題,事先多預備些布口袋,部隊行軍,每天都要大鍋大灶燒飯,草木灰並不是難事。

花木蘭女扮男裝從軍十二年,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實很簡單

戰爭年代,人人生死懸於一線,大概也沒有什麼人把心思用在觀察身邊人這些細節上,花木蘭自己也比較注意,她是北方女子,身材比較高,又是騎兵,與旁人接觸不多,自己有專門的帳篷,有知道底細的同鄉或親人,幫忙打打掩護,所以沒有被發現。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傳說抓著兔子的兩個耳朵,拎起來的時候,公兔子的兩隻腿是撲稜的,母兔子的兩隻眼睛是眯縫著的,但如果在地上跑,就沒法分辨了。

木蘭辭以對公兔子和母兔子的描寫收尾,用意很明顯:男人在外耕田打仗,女人在家操持家務,你一眼就知道誰是男是女,但是你讓女子們也穿上盔甲,象男人一樣在戰爭上馳騁,你怎麼分得清她是男是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