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錯誤解讀千年,該改正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道德經第一章被長期錯誤解讀,導致道德經第一章被人誤解的一些情況!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道德經第一章被錯誤解讀的一些例子:

1、這是文言文網站的解釋:老子第一次提出具有哲學意義的“道”。這個形上學的“道”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也難以用名詞概念來規定的。因為“道”無規定性,所以又稱為“無”;也因為“道”無規定性,所以又具有無限的可能性,能生成一切事物(有),使之成為天地萬物的本源。

這樣,“道”實際上又是“有”與“無”的統一;這些又可稱之為“玄”,是一切微妙變化的總門戶。高明者就要從“有”、“無”的統一(“道”)中去把握事物。

2、這是百度漢語的解釋:“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混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看了這些對道德經第一章的解釋,您是更明白了還更糊塗了?要正確理解道德經第一章,要從第一章原文的斷句開始,如果斷句錯了,那解釋第一章的意思就會錯誤。

道德經第一章原文的斷句應該是這樣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德經第一章的意思是說:

道存在的形式,可以說是萬事萬物,豐富多彩的,不是固定不變的;道的名字,就是萬事萬物的名字,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不是固定不變的;無和有對立統一為道,無可以說是早於天地生,有可以說是化生萬物之母,所以說,無和有統一為不變的道,而我們卻想觀察道變化為萬事萬物的奧妙,無和有對立統一為道,同出於道,但卻不一樣,無和有都充滿了奧秘,這些深藏的奧秘,就是道化生萬事萬物的源泉。

對第一章進一步解釋,會更好地理解這一章的意思: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萬事萬物、豐富多彩,它們的本質只有一個就是道,萬事萬物是道存在的形式,而萬事萬物卻有各自的名字,它們並不叫道。例如:老子先生說:水幾近於道。水和道相近,我們把水裝進方形的杯子裡,水就是方的;我們把水裝進圓形的杯子裡,水就是圓的;我們把水裝進扁形的杯子裡,水就是扁的。

同理,如果道被裝進花形的杯子裡,那道存在的形式就是花,名字叫花,而不是叫道;如果道被裝進草形的杯子裡,那道存在的形式就是草,名字叫草,而不是叫道;如果道被裝進樹形的杯子裡,那道存在的形式就是樹,名字叫樹,而不是叫道;如果道被裝進人形的杯子裡,那道存在的形式就是人,名字叫人,而不是叫道,如果道被裝進牛形的杯子裡,那道存在的形式就是牛,名字叫牛,而不叫道;如果道被裝進虎形的杯子裡,那道存在的形式就是虎,名字叫虎,而不叫道。

所以,老子先生第一章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是說:道化生萬物,道存在的形式是萬事萬物、豐富多彩的,不是固定不變;道的名字,就是萬事萬物的名字,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不是固定不變的。

老子先生在第四十一章說:大道無形,道隱無名。

天道化生萬事萬物,以萬事萬物的形式存在,故大道無形;但天道化生為花,名字叫花,不叫道;天道化生為草,名字叫草,不叫道;天道化生為樹,名字樹,不叫道;天道化生為人,名字叫人,不叫道;天道化生為牛,名字叫牛,不叫道;天道化生為虎,名字叫虎,不叫道。故,道隱無名。這些花、草、樹、人、牛、虎的名稱不就是道的別名麼,所以說道隱無名。

老子先生第一章的意思,是告訴大家,道是化生萬事萬物的奧秘所在,這個世界雖然萬事萬物,紛繁複雜,但如果我們掌握了道,去認識世界,認識宇宙,改造世界也就有了本質性的理論,讓大家從哲學的高度,透過現象瞭解本質,透過形式理解內容,透過區域性認清全域性;再反過來,把握了本質,看現象;把握了內容,看形式;把握了全域性,看區域性,就不再迷惑。

不管是從事行政工作、經商辦企業,還是搞科學研究,認識了道是這個世界的本質,那在哲學上就有了正確的指導思想!

好,今天就說到這裡,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和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讓道德經的正確理念得到發揮,惠及更多的人,謝謝您的觀看!

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錯誤解讀千年,該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