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家訓:在對家族成員進行倫理教育時,出現了一些新的觀念

清代家訓在對家族成員進行倫理教育時,出現了一些新觀念。尤其要指出的是,與以往各朝代相比,清代的家訓在擇業觀方面,體現出一個比較大的變化,以往各朝各代,在科舉制這一取士制度的影響下,各家都追捧讀書科考,以求得高官俸祿,因而各家族的家長們,也尤為重視子弟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以求得高官爵位。

清代家訓:在對家族成員進行倫理教育時,出現了一些新的觀念

然而,這一狀況到了清代卻得到很大的改觀,個家族的家長不再一味的要求子孫,苦讀聖賢之書,走上仕途之路,反而開始應允子孫從事商業等其它行業,從而保證家族常盛不衰,這與清代的社會發展狀況是分不開的。在中國傳統社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謂多位一體。

清代家訓:在對家族成員進行倫理教育時,出現了一些新的觀念

只重視提升自身修養,或是隻單純地想要維繫家族自身的榮辱興盛、又或者是隻倡導捨棄自身利益,以維護國家利益的觀念,都是不利於自身、家族和社會的平穩發展的,正確的舉措是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幾者緊密結合起來。在清人對子孫的倫理教育中,這個特點極為明顯。

清代家訓:在對家族成員進行倫理教育時,出現了一些新的觀念

魏象樞認為,實現對一個家族的教化,就是間接地實現了對一個國家的教化。對於一個家族來說,對子孫後輩進行正確的倫理教育,就能光宗耀祖,光耀門楣;對一個國家來說,就如同注入源源活水。假以時日,朝廷之上便滿是清官良吏,君子善人,社會的發展,國運的昌盛以及太平盛世自然水到渠成。

清代家訓:在對家族成員進行倫理教育時,出現了一些新的觀念

因而,父輩們教導子孫要修養身心,不管是誠實守信、積善成德、勤奮好學、還是志存高遠、日日省察,都是為了提高子孫的個人修養,儘可能地使每個人都能成為賢人、聖人、能人,從而維繫良好的家風,保證家族的繁榮昌盛,達到以小家維繫國之大家長治久安的效果,最終得以平天下,實現理想抱負。

清代家訓:在對家族成員進行倫理教育時,出現了一些新的觀念

首先是對個人的影響。修身為本貫穿於清人家訓中,倫理教育思想的始末,可見,倫理教育的出發點就是修身,即家訓的編撰,主要是為了提升家中子弟的個人修養,包括知識、能力、習慣、道德品行等方方面面。

在對子孫進行倫理教育時,清人注重端蒙養,即教育要從小開始,培養子孫讀書學習的好習慣,讓他們愛讀書、善讀書,指導他們讀書學習的方式方法,無論是讀書以登仕途的出發點,還是讀書為提升修養的目的,不管出於什麼考慮,這在客觀上都擴充了子孫的知識涵養,為他們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必備的知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