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分封:瓜分500萬平方公里,10將軍切割亞歷山大帝國

在羅馬稱霸西地中海之前,整個地中海世界都以希臘馬首是瞻,西地中海世界一直是希臘文明所輕視的地方,在大多數希臘人眼中,西地中海的世界是極為荒蠻的,那裡的民族也是極為野蠻的,希臘人自視甚高的作風由來已久,這不僅是因為其輝煌燦爛的文化背景,更是因為他們領先於世界的制度和成就,故而希臘人不屑於和羅馬人打交道,連在拉丁姆平原建立殖民的興趣都沒有,前文塔蘭託人羞辱羅馬使節的行為正是希臘人自命不凡的典型表現。

巴比倫分封:瓜分500萬平方公里,10將軍切割亞歷山大帝國

希臘人是最早喜愛上殖民的民族,他們因為地域限制,不得不讓過剩的人口向海外遷徙,這一歷史程序少有詳細的記載,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清楚地發現,希臘人在海外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其文化也迅速推廣到更多的地方,伊特魯里亞、迦太基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羅馬人同樣也是希臘文明的忠實崇拜者,他們的貴族階層很熱衷於請希臘學者擔任下一代的老師,例如西庇阿就是一個典型的希臘愛好者,所以在羅馬的發展過程中,希臘文明對它產生了很多影響,十二銅表法就是羅馬考察希臘後出臺的成文法,以至於這兩個文明有很多相似之處。

但是希臘歷史上最讓人心生嚮往的卻不是雅典、斯巴達等文明城邦,恰恰是一個在希臘世界裡最野蠻民族反而成了希臘史上的傳奇,它就是馬其頓帝國。

馬其頓位於希臘北部地區,與羅馬只隔了一個伊庇魯斯,在羅馬與伊特魯里亞糾纏不清的時候,公元前382年,一個名叫腓力的王子在馬其頓首都培拉出生,他早年作為人質被軟禁在底比斯城,在無一兵一卒的情況下白手起家,不斷壯大隊伍,攻城略地,用了約二十年時間奪回了本應屬於他的王位。

腓力在位期間,馬其頓國力極具增長,已經成為可以統領希臘各國的盟主了,可以說,腓力王是馬其頓傳奇的起點,不過,他一生最傳奇的還不是他的奮鬥史,而是他生下了一個更加傳奇的國王:亞歷山大。

巴比倫分封:瓜分500萬平方公里,10將軍切割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是馬其頓與伊庇魯斯聯姻後的政治果實,他的母親出自伊庇魯斯王室,與皮洛士的父親同屬一個家族,20歲的亞歷山大在父王腓力被刺身亡後登上王位,在錯綜複雜的政局中,亞歷山大團結了混亂的馬其頓王國,他以極具魄力的手段統一了希臘各國,讓曾經輝煌一時的雅典、斯巴達俯首稱臣。

亞歷山大有著強烈的民族精神,為了打敗宿敵波斯,他率領強大的馬其頓方陣步兵和夥伴騎兵橫掃兩河流域,一舉奪取了傳說中的巴比倫城,並自封為第一個埃及法老;他有著強烈的探索慾望,他率領的遠征軍一直向東打到了印度恆河流域,先後征服了超過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他是第一個建立起橫跨亞歐非三大洲帝國的君王;他有著超過同時代人的思維,當別人還在排斥異族時,他已經開始著手融合東、西方民族了,他以迎娶亞洲人為妻來示範群臣,他建立了很多亞歷山大城,讓馬其頓的殖民地遍佈東方世界。

只可惜天妒英才,亞歷山大大帝在33歲時被冥王哈迪斯召喚,其龐大的遠征計劃戛然而止,由於沒有嫡系繼承人,他的帝國隨著他的逝去頃刻間就解體了。

巴比倫分封:瓜分500萬平方公里,10將軍切割亞歷山大帝國

繼承人之爭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亞歷山大大帝在巴比倫的病榻上將王權戒指交給了圍在身邊的高階將領們,當人們詢問誰來擔任帝國繼承人時,亞歷山大言辭不清地說了句“kratistoi”,這既可以理解為“最強者”,又可以理解為帝國首席統帥克拉特魯斯的名字,但歷史就是這麼有趣,亞歷山大在死前派克拉特魯斯率軍去了歐洲,目的是為了奪取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的歐洲統治權,據說是因為安提帕特意圖謀反。

此時,克拉特魯斯還在馬不停蹄地向馬其頓進發,如此一來,亞歷山大的遺囑變成了爭議,巴比倫的高階將領們爭吵不休,每個人都指望在繼承人問題上為自己撈取最大的好處,克拉特魯斯自然被他們直接pass掉了,本該成為亞歷山大遺囑執行人的他反而被排除在核心統治圈之外。

在馬其頓軍中,步兵多為平民,騎兵多為貴族,因此步兵和騎兵各自形成了一個小團體,圍繞亞歷山大的繼承問題,步兵派和騎兵派立即爆發了衝突。步兵統帥梅利埃格支援亞歷山大同父異母的弟弟阿里戴烏斯為王,而騎兵統帥帕迪卡斯以阿里戴烏斯是智障為由,要求立王后羅克珊娜腹中還未出生的孩子為王,雙方爭執不下。

期間還有人呼籲高階將領們組成攝政會議共同執政,甚至還有人說要擁立帕迪卡斯為王,面對僵持,帕迪卡斯內心深處的優柔寡斷暴露了出來,他沒有趁著事態尚未惡化前立即解決王位繼承問題,反而提議等到羅克珊娜的孩子出生後再決定。

巴比倫分封:瓜分500萬平方公里,10將軍切割亞歷山大帝國

可是從將軍到士兵都不喜歡這樣的結果,他們各懷鬼胎,都指望能在此事裡攥取好處,其中步兵統帥梅利埃格心中最是憤憤不平,這與他的經歷有很大關係,因為他也是亞歷山大麾下久經戰陣的高階將領,但因為性格耿直,說話口無遮攔,對亞歷山大的東方政策頗有微詞,因而沒能得到亞歷山大的青睞,當資歷和能力都不如他的帕迪卡斯等人逐漸升至騎兵指揮官時,元老級別的梅利埃格依然原地踏步,而大帝病逝前居然將王權戒指交給了後輩帕迪卡斯,他頓感恥辱,於是便想把帕迪卡斯拉下馬來。

梅利埃格巧妙地煽動了步兵的不滿情緒,突然發動政變圍攻帕迪卡斯等高階將領,帕迪卡斯等人被迫躲入停放大帝遺體的房間,但步兵依然用標槍投擲帕迪卡斯等人,不少人因此受傷,高階將領們被迫同意了梅利埃格的條件,承認阿里戴烏斯為王,這才得以活命。

但是梅利埃格沒有把事情做絕,反而放任帕迪卡斯留在府邸之中,哪知帕迪卡斯等人趁夜逃離了巴比倫城,迅速將城外的騎兵聚集了起來,他們立即包圍了巴比倫,切斷了城市的糧食供給,如此便將梅利埃格及步兵們圍困在城內,成功逆襲。

隨著圍困的繼續,城內的物資供應逐漸不足,步兵們便感到後悔了,他們不斷給梅利埃格施加壓力,要他與帕迪卡斯和解,梅利埃格突然有種眾叛親離的感覺,只好服軟求和,帕迪卡斯當即應允,最終大家投票決定兩王並立,由阿里戴烏斯繼承王位,若羅克珊娜能生下男孩則一併為王。

羅克珊娜也十分的爭氣,還真的生下了個男孩,取名“亞歷山大”,史稱“亞歷山大四世”,整個帝國由帕迪卡斯擔任攝政,梅利埃格擔任副攝政。就這樣,巴比倫城同時出現了兩個馬其頓王。

巴比倫分封:瓜分500萬平方公里,10將軍切割亞歷山大帝國

表面上,步兵暴動讓阿里戴烏斯登上王位,梅利埃格出任了副攝政,但實際上,最高權力依然掌握在帕迪卡斯手中,騎兵將領對步兵們已經產生了深深的敵意,帕迪卡斯很快就宣佈要舉行一場和解儀式,用宗教的形式重新團結騎兵和步兵。

儀式的當日,所有騎兵和步兵均來到城外的平原列陣,突然,帕迪卡斯事先安排的伏兵立即控制了梅利埃格等人,帕迪卡斯隨即宣佈處決煽動暴亂的300名步兵,這些人被扔到大象腳下活活踩死,梅利埃格也在不久之後被悄悄處死,帕迪卡斯藉此順利剷除了步兵派。

瓜分帝國

消除了不同聲音後,高階將帥們立刻聚集起來,再次確定了兩位馬其頓國王的地位,並重新劃分了帝國的權力,包括高階官員的任命和領土的劃分,其中最主要的也就10個人值得關注,他們分別是

帕迪卡斯、安提帕特、克拉特魯斯、安提柯、托勒密、萊西馬庫斯、培松、攸美尼斯、列昂納託斯、樸塞斯塔斯。

安提帕特是三朝元老,自腓力王時代便在馬其頓軍中效力,威望最高,也曾是亞歷山大的歐洲統帥。

克拉特魯斯是亞歷山大遠征時的首席名將,曾獲得無數次大戰的勝利,他作戰勇猛,也深受士兵們愛戴,被譽為僅次於亞歷山大的將軍。

帕迪卡斯是亞歷山大提拔的新秀,在遠征中有不俗的表現,近期剛剛榮升為騎兵統帥。

安提柯也是軍中宿老,常年征戰四方,在亞歷山大的伊蘇斯會戰中獨自承擔了大部分進攻,可謂功勳卓著,他有一隻眼睛失明瞭,號稱“獨眼將軍”。

攸美尼斯則是亞歷山大的首席秘書官,長期從事文職工作,他雖不是馬其頓人,但頗受亞歷山大信賴,在遠征中運籌帷幄,堪稱是大帝的智囊,近期也被破格提拔為將軍。

至於其他幾個將軍,他們都是亞歷山大身邊的近臣大將,威望極高。

以上10人聚集起來瓜分了馬其頓帝國,他們以新國王阿格里烏斯和小亞歷山大的名義,達成了一個土地劃分的協議,被稱為“巴比倫分封”,具體勢力劃分如下:

帕迪卡斯擔任帝國攝政執掌亞洲,坐鎮巴比倫;

安提帕特為歐洲的最高統帥轄制馬其頓、希臘;

托勒密為埃及總督,獨掌非洲;

萊西馬庫斯為色雷斯總督,抵擋多瑙河蠻族;

攸美尼斯為卡帕多西亞總督(該地區尚未被征服,虛銜);

安提柯為大弗裡吉亞總督,控制了小亞細亞中部;

培松為大米底亞總督,傲視波斯高原;

樸塞斯塔斯為波西斯總督,坐鎮遠東地區;

列昂納託斯為赫勒斯滂總督,把持著亞洲和歐洲的海上通道;

其它各地的馬其頓人總督基本不變,難以控制的波斯總督也只能維持原樣,可以剪除的波斯總督統統換掉,這便是“巴比倫分封”。而克拉特魯斯只得到一個“國王守護者”的虛名,領兵駐守在奇裡乞亞一帶,亞歷山大交給他的任務也無人再提,若不是雅典人發動的叛亂讓克拉特魯斯名正言順地進入歐洲,否則曾經的第一統帥連立足之地都沒有。

巴比倫分封:瓜分500萬平方公里,10將軍切割亞歷山大帝國

巴比倫分封標誌著馬其頓帝國進入諸侯割據的時代,但是這樣的割據很快就變成了帝國的解體。掌握帝國大權的攝政王帕迪卡斯並非亞歷山大在世時的首席將領,其內心深處自然是發虛的,為了鞏固地位,他向當時的帝國二號人物安提帕特送去了聯姻的請求,而掌握馬其頓本土的安提帕特也樂意用政治聯姻來加強其歐洲攝政王的地位,於是他將寶貝女兒尼西婭遠嫁巴比倫,新舊攝政王的聯合使得馬其頓帝國暫時趨於穩定,然而這一切都是暫時的。

下期預告:新舊攝政王反目,東西諸侯內戰

筆者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切勿抄襲、轉載哦!

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威言曉史長期分享歷史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