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戰爭:地緣與信仰的千年之戰

克里米亞戰爭:地緣與信仰的千年之戰

《克里米亞戰爭》是英國曆史學家、俄羅斯歷史專家奧蘭多·費吉斯(Orlando Figes)的第六部作品,出版於《耳語者:斯大林時代蘇聯的私人生活》之後。在這部作品中,費吉斯將目光轉向了這場似乎已被人遺忘的戰爭。在公眾記憶中,這場發生在19世紀中葉的戰爭,早已被兩場世界大戰所掩蓋了。

克里米亞戰爭:地緣與信仰的千年之戰

克里米亞戰爭,在當時的政治宗教環境中,可以說是一場相當奇怪的戰爭。費吉斯在本書中指出,許多歷史學家在研究這場戰爭時,集中關注地緣政治、帝國紛爭、民族主義興起等方面,卻往往忽略了衝突過程中宗教因素所起的作用。19世紀時,歐洲的基督教國家與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已經打了幾百年的仗

克里米亞戰爭:地緣與信仰的千年之戰

2014年發生在克里米亞的衝突,顯示出160多年前克里米亞戰爭中的一些關鍵因素,在當今依然在起作用。在歐洲和美國看來,21世紀的俄羅斯是一個具有擴張性的民族,還未擺脫其“野蠻“和不可理喻的特性,必須對其進行遏制,這一觀點和克里米亞戰爭時期歐洲對俄羅斯的認識驚人地相似。對於俄羅斯來說,

克里米亞戰爭:地緣與信仰的千年之戰

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讓他們覺得被同屬基督教大家庭的西方列強背叛,這其中深深的傷害和敵意,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冷戰和蘇聯解體之後,依然存在。雖然東正教已不再擁有無上的權威,但是,在列強環伺下重現帝國昔日光輝的願景,對一些俄羅斯人來說依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克里米亞戰爭:地緣與信仰的千年之戰

克里米亞半島本身,除了其戰略位置外,還與俄羅斯的歷史息息相關。費吉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強調,對俄羅斯人來說,克里米亞是一塊聖地。根據俄羅斯編年史記載,古代羅斯人的領袖、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Vladimir)就是在公元988年在克里米亞南岸的赫爾松涅索斯(Khersonesos)、也就是現代的塞瓦斯托波爾(Sebastopol)城外接受洗禮

克里米亞戰爭:地緣與信仰的千年之戰

同樣令人佩服的是作者致力採取的中立立場和對各方史料的尊重。作為一本由一位英國曆史學家創作的英文作品,書中不免會引用較多的英語史料、英國方面的視點。但是費吉斯非常注重資料的全面,蒐集了大量法國、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方面的文獻,他本人也以這一點為自豪。在本書序言中,他特別提到作為一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