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新政,暗自發展生化武器,製造恐怖襲擊致洛克比空難

引言:

卡扎菲推行新政、建立民兵組織、全國劃分自治公社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卡扎菲的每一次動作都是帶著暴力傾向,他到底有沒有偷偷製造生化武器?他的準備向誰發起攻擊呢?洛克比空難到底是機械故障還是人為製造災難?誰該對此次空難負責?我們一起來探尋結果吧。

新政策

一個月後,卡扎菲在“九月革命”19週年紀念日上,宣佈了廢除國家正規軍與警察的計劃,取而代之以新成立的民兵組織。

他認為,事實證明,傳統的軍隊在爭取自由的鬥爭中沒有產生預期效果,他敦促總人民大會將現有軍隊改造成民眾國衛隊。卡扎菲的宣言似乎是其以前一直要求成立與正規軍並列的人民軍這一說法的延續。但還不清楚這一說法是否會改變。他指岀,一些軍官的權威在民兵之上。利比亞還需要一些兵種。卡扎菲宣佈義務兵役期從兩年縮短為一年,並強調任何人都不得免除服兵役。

1991至1992年,卡扎菲建議將全國分為1500個自治公社。每個公社都是大國家中的小國家,擁有行政、立法與預算權力。

各公社成立13人組成的小內閣,各小內閣出兩名成員組成國家內閣,至於國家的確切作用沒有明確闡述。而且,卡扎菲也沒有詳細說明這3000多人構成的新內閣如何有效執行,具體有什麼功能。由於每一個公社對自己的國防等事宜負責,因此一些觀察家認為,卡扎菲的想法實際很簡單,就是為了再一次將軍隊碎片化,減少未來軍事政變的可能性。

推行新政,暗自發展生化武器,製造恐怖襲擊致洛克比空難

1994年9月1日,利比亞宣佈成立由軍官與學生組成的清洗與淨化委員會他們的目標就是清洗反革命分子,阻止民眾委員會成員聚斂過多的財富,造成權力膨脹。

所有利比亞人都必須向清洗與淨化委員會定期報告財產數量與財產來源。1996年春,清洗與淨化委員會再次活躍起來,打擊投機倒把,剷除貪汙腐敗行為。在一個政府控制國家經濟至少70%的國度裡,清洗與淨化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騷擾商人,關閉私入企業。從理論上說,利比亞鼓勵私人企業的發展,但這些人並不能給自己商品自由定價。政府要求每一個店主張貼一張官方列出的價格名單,出售價格不能超過標價的10%。但從實際情況看,一些商人都想使出售價超出官方定價10%。清洗與淨化委員會活動一直持續到1997年中期,其結果是很多人被捕,上百人被罰款,許多商店閉門思過,直到調整價格。1998年10月初,卡扎菲再次要求店主將價格壓縮到官方指定的價格限制之內,否則將再次動用令人生畏的清洗與淨化委員會。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1987年12月24日,美國《紐約時報》頭版頭條發表文章,指控利比亞在拉巴特附近修建工廠。美國官員懷疑利比亞在這裡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與這些指控相聯絡,文章一再提及利比亞在與查德的戰爭中使用毒氣,而利比亞與伊朗的貿易就包括生化武器。《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標誌著一場曠日持久、日益嚴重的外交危機即將開始。這場危機植根於里根政府相信:利比亞政府正在以建造化學生產裝置為藉口,開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華盛頓一向反對生化武器的擴散,下定決心阻止利比亞的新計劃。

推行新政,暗自發展生化武器,製造恐怖襲擊致洛克比空難

利比亞迅速作出反應,否認拉巴特裝置是為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做準備。與此同時,利比亞官方譴責了1986年1月美國的經濟禁運,但對諸如禁止向利比亞銷售醫藥設施的描述是不準確的。

1986年1月7日,里根總統釋出了12543號令的部分,特別規定美國禁運名單中不包括“一些關於解除人類痛苦,如食品、捐贈衣服以及以治療為目的的醫藥供應”。里根政府認為,利比亞的指控是故意曲解美國的政策,為隨後的辯解——即修建拉巴特設施是為了製造藥品——找藉口。美國的禁運使利比亞別無選擇。

1988年9月,美國宣佈利比亞已接近擁有生產化學武器的能力。10月,美國中央情報局主任指控卡扎菲正在修建世界上最大的生化武器工廠。

到1988年末,美國與以色列官員聲稱,利比亞在拉巴特修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生產化學武器的製造中心。1988年12月末,里根總統向利比亞施壓,宣告美國將考慮對利比亞的化學武器生產設施進行打擊。鑑於1986年4月的襲擊事件,利比亞對待該宣告的態度極為嚴肅。為了證實自己的態度,美國於1989年1月在利比亞東北部擊落了兩架利比亞飛機,原因是後者以“懷有敵意的方式”靠近前者。利比亞官員指責是美國有預謀的行為,聲稱兩架飛機沒有配備任何武器裝備。

推行新政,暗自發展生化武器,製造恐怖襲擊致洛克比空難

面對美國的指責,利比亞在不同的場合以各種方式作出迴應,包括雙邊外交接觸、國際組織與各種媒體的解釋性報道。

他們聲稱,拉巴特在建的高技術裝置只不過是為了生產藥品,以減輕病人的病患;化學工業製造是一種合法活動。利比亞沒有銷燬本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更沒有承認錯誤,而是向美國發起挑戰。我們知道,1925年的國際公約規定,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氣體、毒氣以及細菌戰。1972年的國際條約也禁止開發、生產與儲備細菌與毒化武器,並要求銷燬已有裝置。利比亞基於以上規定,指控美國幫助以色列獲取生化武器與核武器。

美國在公開指責利比亞之時,還向那些被疑為捲入修建拉巴特設施的國際合作公司與政府悄悄施加外交壓力。

大量證據已經證明,聯邦德國公司參與了該專案,但其一再否認此事。如果事實成立的話,這種行為可能被提起公訴。1989年初,由於一份報告的公佈,聯邦德國的官方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該報告承認許多聯邦德國公司,特別是-捲入拉巴特生化武器專案的修建。作為應對措施,波恩加強出口管制,對違反規定者加重懲罰力度。該措施受到美國的歡迎。

推行新政,暗自發展生化武器,製造恐怖襲擊致洛克比空難

1990年初,關於拉巴特武器製造活動的最新報告公之於世。美國再次利用《紐約時報》揭露了以下事實:即利比亞已經制造了少量芥子毒氣,並向大規模生產的目標邁進。

該報告還暗示,利比亞還生產了少量沙林神經毒氣。新上臺的喬治布什總統與里根政府的立場相同,要求國際社會盡全力阻止利比亞的所作所為。此外,美國警告,拉巴特製造的生化武器的“間接危險”就是落入國際恐怖主義分子的手中。因此,美國不排除對拉巴特軍事設施發動軍事打擊的可能性。

1990年3月,美國人透露,他們已經從義大利外交官口中得知,拉巴特化學武器生產基地發生火災。不久,利比亞官方媒體證實了火災的真實性,指控美國、以色列與德國應對這一行為負責。其他利比亞人則將火災歸罪於恐怖分子,至少有一個政府反對派組織宣告對此事負責。儘管隨後的報道表明整個事件都是一場惡作劇,但拉巴特大火臨時分散了國際社會對利比亞生化武器問題的注意力。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1990年末,美國再次指控利比亞在拉巴特製造毒氣,並在泰爾胡奈附近修建第二個生化武器製造基地。

推行新政,暗自發展生化武器,製造恐怖襲擊致洛克比空難

1993年2月,美國情報資料披露,利比亞在泰爾胡奈有一個地下化學武器製造工廠。該工廠以水利工程專案作掩飾,實際上儲存毒氣。隨後的爭論仍在持續。

但一個重大的事實就是,當1993年1月聯合國秘書長要求利比亞在禁止開發、製造、儲存化學武器並銷燬現有武器條約上簽字時,遭到後者的拒絕。1996年2月,美國再次指控利比亞以生產化學武器的形式進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活動。美國情報機構認為泰爾胡奈工廠預計完成時間為199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武器製造工廠之一。利比亞再次否認自己的生化武器製造活動,認為泰爾胡奈生產的裝置是為土地灌溉系統所用。

2004年初,利比亞單方面宣佈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生產以及運送系統,利比亞大規模化學武器製造活動最終浮出水面。

按照國際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說法,利比亞已經成功地製造了大量芥子毒氣,擁有生產神經毒氣等生化武器的能力。在國際組織的監督下,利比亞銷燬了儲存的化學武器。此外,利比亞還有3000枚能夠裝載化學武器的炸彈殼體,但利比亞缺乏遠端導彈和超越本土的化學武器運送系統。

洛克比空難

1988年12月21,泛美航空公司的103航班在飛經蘇格蘭洛克比上空時發生爆炸,259名旅客與11名地面工作人員一起遇難。

9個月後,772航班在尼日爆炸,179名乘客遇難。1991年11月14日,美國與英國提起公訴,指控兩名利比亞人為泛美103航班爆炸的嫌疑人。1991年11月27日,法國、英國與美國簽署三方宣言,要求利比亞交出犯罪嫌疑犯。在利比亞拒絕遵從的情況下,1992年3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748號決議,對利比亞進行強制性地有限制裁。1993年11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883號決議,適當地凍結利比亞的海外資產,強化制裁行為。

推行新政,暗自發展生化武器,製造恐怖襲擊致洛克比空難

此後兒年,利比亞的外交政策一直由與制裁相關的問題所主導。華盛頓一再敦促全球抵制利比亞石油,這一建議遭到其歐洲盟友以及許多非洲國家與阿拉伯國家的反對。

利比亞從“海灣危機”導致的油價上升中獲益匪淺。卡扎菲邊緣性地參與海灣事務,使他可以騰出手來採取嚴厲措施鎮壓國內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分子。1995年4月,聯合國放鬆對利比亞航班的禁令,允許利比亞穆斯林在每年去麥加朝聖時可以經過埃及領空。6個月後,利比亞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允許其將約100萬的非洲工人遣送回國。據說這一要求提岀的原因是因為利比亞經濟的貧困狀況。但不可否認,聯合國實施的強制性制裁無疑對利比亞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大多數觀察家認為,利比亞的這一做法也受到國內政局動盪不安的驅動,想利用外國工人作為迫使聯合國解除貿易禁運的籌碼。1997年2月,非洲統一組織秘書長要求聯合國解除針對利比亞的制裁,理由是利比亞確實已經採取了積極的措施,決心去解決洛克比空難問題。

推行新政,暗自發展生化武器,製造恐怖襲擊致洛克比空難

到1997年末,由於非洲領導人帶頭反對,聯合國制裁逐漸鬆動。

1997年10月,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在訪問利比亞的時候,對於卡扎菲在反對南非種族隔離的行為表示十分感謝。儘管曼德拉為避免違反聯合國制裁規定乘汽車完成了他的利比亞之行,但在訪問期間要求解除制裁,並指出洛克比案件應該由國際特別法庭審理。這一觀點得到非洲統一組織和阿盟的支援。這短時間裡,甘比亞、賴比瑞亞、坦尚尼亞與烏干達總統也先後到的黎波里訪問。曼德拉在後來1998年3月克林頓訪問南非期間公開表明了自己與利比亞的關係。

1998年8月,利比亞

願意

接受英

國和

國的

建議,在荷蘭的海牙以蘇格蘭

法律審判利比亞

的兩個

嫌疑犯。兩個月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利比亞的提議,要求美國立即解除強加給與利比亞有染的公司與國民的單方面制裁

。投票以80票贊成,2票反對(美國與以色列),17票棄權的方式透過,實際上大多數人持贊成態度。在此期間,包括查德、甘比亞、奈及利亞和蘇丹等非洲代表團,違反聯合國禁令繼續訪問的黎波里。1999年4月5日,經過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南非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緊張的外交斡旋後,利比亞最終移交了兩名洛克比空難嫌疑犯。利比亞遺送嫌疑犯後,聯合國暫停了對利比亞的制裁,允許空運並恢復對利比亞銷售工業設施。美國經過對利比亞的長時間考察,但制裁卻沒有解除,並在同年末宣佈繼續實行雙邊制裁,理由是利比亞的危機仍沒有解決。

推行新政,暗自發展生化武器,製造恐怖襲擊致洛克比空難

卡扎菲經過多年的抵制,最後不得不移交了洛克比空難嫌疑犯以

及答應相關條件

,在此背後隱藏著諸多原因:第一,到1988年,卡扎菲控制了國內政治局勢,但面臨著國內經濟形勢急劇惡化的問題。其結果是:一方面,他不再擔心移交兩嫌疑犯後國內政治秩序出現混亂,對自己產生不利後果;另一方面,利比亞在絕望之餘需要開放經濟,吸引外資。一個似是而非的動機是,卡扎菲既熱衷於成為國際社會的焦點人物,也厭倦了長期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的境遇。從戰略角度來說,卡扎菲想在非洲以及其他地區重構聯盟政治,以防利比亞未來與美國發生衝突而備受孤立。此外,利比亞在意識形態和戰略層面擁有了與非洲大國改善關係的更多機會,可以在該地區追求長期的目標。

總結:

狂人卡扎菲,在獨裁暴力恐怖主義之路越走越遠,一步一步將利比亞人民引向戰火恐怖主義的深淵裡。卡扎菲頒佈新政以清洗控制反對勢力的生長,限制了利比亞的民主自由。暗地發展生化武器對世界人民生命造成威脅,更是製造了洛克比空難對平民下手,這隔絕與世界人民的行為不容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