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版“隆中對”,太史伯陽如何構築周王朝的偉大復興?

話說在造紙術出現之前,文化傳播的成本非常高,那時候的文字載體都是竹簡,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夠讀得起書,而作為當時國家圖書館管理者的太史,毫無疑問就是那個時代知識最淵博的人。

春秋版“隆中對”,太史伯陽如何構築周王朝的偉大復興?

周王朝一共有這兩位太史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璀璨的文明瑰寶,一位就是那個留下了道德五千言的老子,還有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太史伯陽,這個人曾經準確地預估到了周朝的衰落,及王朝衰落後周邊各國的崛起名單,甚至還處心積慮,為周王朝的復興,構築了一幅戰略規劃。

這件事情發生在西周王朝滅亡之前的三年,我們今天就來仔細地解剖一下,太史伯陽是如何落子佈局的。

春秋版“隆中對”,太史伯陽如何構築周王朝的偉大復興?

預言國亡

正所謂國之將亡必有妖邪,公元前744年,周王朝發生了一件天災一件人禍。那一年,三川。哺育王朝中心關中平原的渭水,伊水,洛水三條主要河流乾道,全都斷了,對於農耕文明來說,水就是生命啊,沒有水,哪裡來的糧食人口去保衛王朝。

屋漏偏逢連夜雨啊,當時的國王周幽王,還搞起了廢長立幼。把身體裡頭留著申國血脈的太子和皇后都給廢了,申國也叫申戎,由於長期為大周王朝看守西大門,所以雙方的關係非常親密。申國不但幫助王朝抵抗少數民族,而且還非常善於處理民族關係跟那些少數民族混得非常好。一旦反目,周朝必死。

太史伯陽看到這種情況,痛心疾首:周亡矣。

春秋版“隆中對”,太史伯陽如何構築周王朝的偉大復興?

落子虢繪

除了太史伯陽之外,當時的周王朝還有另外一位有識之士,他也預感大周王朝快不行了,他是鄭國開國之君,周幽王的叔叔鄭桓公。對於王朝衰落之後,應該如何再次復興他去請教了太史伯陽:周王朝快要完了,哪裡還有出路。太史伯陽告訴他:在未來都城洛陽盆地的東邊,有兩個國家,一個叫虢國,一個叫繪國,你可以在這兩個國家中間謀求一塊立足之地。

春秋版“隆中對”,太史伯陽如何構築周王朝的偉大復興?

跑到人家的地盤上去立國,人家能答應嗎?

筆者認為太史伯陽給出了這個答案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鄭桓公手上的實力比較弱,所以他是不能夠像秦國那樣跑到少數民族的地方去打地盤的,以前那些國家之所以能夠去其他民族家裡殖民,那是因為有王朝在後面給他們提供糧食,兵器,人口。

現在王室衰弱了,他們只能夠自力更生,所以鄭桓公不可能像前輩們那樣一開局就去打那種地獄級別的副本,所以只能找個安全的地方安身立命,安全的只有華夏文明的核心區中原,中原這個地方的諸侯國,不是姓姬的,就是樹大根深的,想要去搞他們,要麼道義上不允許,要麼實力上不允許。

春秋版“隆中對”,太史伯陽如何構築周王朝的偉大復興?

太史伯陽經過精心地分析之後,他發現,只有虢國和繪國兩個國君,貪而好利。是唯二可以下手的物件,利用他們的這種性格,憑藉鄭桓公欽差大臣的身份,在兩國的邊境要一塊地方安身立命,應該是可以的。事情果然按照太史伯陽的預料發展,這兩個目光短淺的傢伙,根本就沒有看到三年後周王朝就會滅亡,聽說鄭桓公想要找回地方安置財產,他們兩個為了討好上差,就在兩國的邊境上,劃分了十個城市給他。鄭桓公在這個地方建立起了鄭國的第一個首都,京城。

戰略解析

如果僅僅是安身立命的話有這麼一塊小地盤就夠了,可是鄭桓公他還要謀求周王朝的偉大復興,所以,其實他一開始對這塊地方很不滿意的,這塊地方實在是沒有什麼戰略縱深可以拓展。他跟太史伯陽請教:我能不能夠到西方去發展?太史伯陽說:那些傢伙貪而好利,不合適。

聽這話這不是雙標嗎?那兩個傢伙貪而好利,反倒合適了?其實道理也很簡單,未來能夠對王朝形成滅頂之災的,肯定是西邊那些傢伙,你還主動往前湊上去,那是找死呀!

鄭桓公:我能不能夠到南邊的江漢平原上去發展呢。太史伯陽也否定了這條提議。他給出的理由是,楚人祖先的功德好是上古時代的祝融,子孫一定能夠發達,周王朝還在的時候他們沒有發達,周王朝衰弱了他們一定會發達的。

春秋版“隆中對”,太史伯陽如何構築周王朝的偉大復興?

筆者的解讀是:這其實是在很隱晦地跟鄭桓公表達:楚國人不是那麼好惹的,以前周朝幾次南征都功敗垂成,還把周昭王的老命都給搭上去了,這都沒有把楚國人給滅掉。之前楚國人之所以沒有出頭,那是因為有周王朝在壓著他,現在周王朝,自身難保了,再也沒有人能夠壓得住了。

鄭桓公還是不甘心:那我離楚國遠點好嗎?連線中原與江漢平原的,是一個叫南陽盆地的地方,大周在此之前為了圍堵楚國,在此設立了漢陽諸姬,這塊地方才剛開發不久,還有自留地。他看上了一塊叫謝西之地的地方,顧名思義,這塊地方就在謝國西邊,謝是南陽盆地北部的一個國家,也可以叫申國,那是當年周王朝,從申戎那裡調過來的人馬建立的。不過為了方便區分前面那個申國,我們就叫她謝國吧,謝國人到來之前,這裡是有原住民野蠻人的,這群人跟謝國戰鬥了許多年,被趕到了西邊,卻一直都還活著。太史伯陽說:這群人貪而忍。也不是個練手的物件。

春秋版“隆中對”,太史伯陽如何構築周王朝的偉大復興?

一字長蛇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鄭國應該如何謀求偉大復興呢?太史伯陽給出了戰略規劃:把虢國滅了,控制它的虎牢關天險,再把繪國滅了,在繪國南部構建新鄭作為都城,然後向新鄭到謝國之間的這塊叫謝硤之地的地方擴張。

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解讀一下為什麼太史伯陽會構建出這麼一個戰略規劃,首先,為什麼能夠滅掉那兩個國家,如果無緣無故幹掉人家,一定會引發周邊國家的恐慌與抵制,以後就別想混下去了,僅僅是因為人家國君德行不好就要殺人全家,這個理由實在是不行,所以鄭桓公才如此反感這個地方,因為它根本就沒有擴充套件空間。

春秋版“隆中對”,太史伯陽如何構築周王朝的偉大復興?

可伯陽看得比較長遠,他這麼做是針對那兩個國家國君的性格對症下藥的,因為他們貪而好利,所以西周滅亡的時候他們肯定是不會去救駕的,這可是一個天大的罪名。正所謂分封宗室,以藩屏周,可現在他們一點作用都沒有,那要他何用啊,將來王室東遷一定不會放心把東大門交給他們看守,所以到時候鄭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他們給滅了。

那也正是在周王室的支援下,鄭國才把他們兩個給吞併了,並沒有引發其他國家的反感。至於謝硤之地,那個時候住的都是野蠻人,那些地方的野蠻人還沒有謝西之地的那麼狠,正是個好捏的軟柿子,拿下了這塊地方之後就可以和南陽盆地的漢陽諸姬連成一條線,由南到北分別是漢陽諸姬,鄭國,周王室,這個一字長蛇陣一開啟,周王室就有了復興的資本。

鄭桓公後來在犬戎攻破鎬京到時候與國同休,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戰略規劃,為交好漢陽諸姬娶了謝國的武姜,生了鄭莊公。鄭莊公作為王室卿士,藉助王室權威和祖宗留下來的家底,成就了小霸的基業。可以說太史伯陽的這個戰略規劃,真的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