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做出的成果,有錯捨得不改非要捅到客戶面前,結果改得更多

小V所在部門與IT部一起合作為客戶開發一套系統,小V他們部門負責客戶需求方面,IT部負責系統的具體實施方面,客戶只給了3個月的時間。這可苦壞了IT部的同事了,據說他們的負責人小G因為這個專案整日在焦慮中渡過,體重都瘦了20斤。3個月過去了,小V他們作為客戶需求管理方在系統交付給客戶之前測試一下IT部做的這套系統,在檢測之前小G就對小V他們講:“你們最好少找出幾個問題,你們都不知道我們這3個月是怎麼過來的。”

辛苦做出的成果,有錯捨得不改非要捅到客戶面前,結果改得更多

小V認真地向他解釋:“我們現在發現的問題都不算問題,你們還有時間去改,可一旦到了客戶那裡就晚了。”結果他們檢測出80多個問題,其中還有10幾個大問題,需要傷筋動骨地改。小G一看小V他們的測試清單就火了:“搞什麼,咱們可是一個公司的,要不要這麼狠啊,我們辛辛苦苦做了3個月,你們幾個人3天就給否定了,這讓我們怎麼做。不行,我不同意,就算真的交給客戶也不可能有這麼多錯誤。”小G不肯修改小V他們提出的錯誤,執意要把系統交給客戶,讓客戶來評斷。

客戶看過之後,除了肯定了小V他們提出的錯誤要改之外,還提出了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讓小G他們加進系統裡。

小G傻了,對小V說:“沒想到客戶更誇張,如果早知你們的,這專案還能如期交付,現在想都別想了……”

辛苦做出的成果,有錯捨得不改非要捅到客戶面前,結果改得更多

在職場中有很多同學都容易像小G這樣,覺得自己辛苦付出這麼久,怎麼說不行就不行了,哪怕真的發現問題,也不捨得浪費之前已經付出的辛苦,結果到了最後往往會付出更多或更慘重的代價。

這是典型的“糾纏於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以往已經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

現實生活中,人們很多時候都喜歡糾纏於沉沒成本,比如去電影院看電影,結果電影放映後,發現一點都不好看,但很多人會一直堅持到電影結束,因為他們覺得不能白花了電影票錢;再比如當人們感冒時,通常做法就是硬抗,有的人抗幾天就好了,但有的人抗了一個月都沒好,甚至症狀越來越多,如果你建議他去醫院,他會義正言辭地拒絕,理由是如果現在去醫院的話,那麼他之前就白堅持了。

為什麼會這樣?

1.對於我們來講,堅韌是一個可信的品質,人們都想表現得堅韌;

2.我們天生害怕矛盾。

當我們中斷已經在堅持的一件事時,就會產生矛盾:承認之前的想法與現在不同或相沖突。而繼續堅持,哪怕這件事已經毫無意義了,也會讓我們感覺自己很堅韌,同時也能推遲矛盾帶來的沉痛認識。

想要避免糾纏於沉沒成本,就要做到及時止損。

《清醒思考的藝術》中說:“你已經投資了什麼並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現在的形勢及你對未來的評估。”

辛苦做出的成果,有錯捨得不改非要捅到客戶面前,結果改得更多

我聽到及時止損一詞最多的是在《英雄聯盟》的電競比賽裡,比如對戰雙方進行完一場團戰後的表現是不同的,贏得團戰的一方會繼續推進,透過推塔、蠶食對方野區等方法擴大優勢,而輸掉團戰的一方則要做到及時止損,甚至在團戰還沒結束,但已經處於劣勢時就得考慮及時止損,常用的做法就是犧牲掉無法救出的隊友,能跑幾個跑幾個,然後在己方陣地防守,利用防禦塔和地形進行防守,避免外出與對方接觸,等待隊友復活。

如果此時你還糾纏於沉沒成本:我們已經把所有技能都用了、已經有隊友犧牲了,這時撤退就是對之前的付出不尊重,對不起隊友。那麼等你的只能是被對方一波攻下基地,輸掉比賽。輸了一場團戰就輸掉比賽的情況比比皆是,其中很大原因就是輸的一方糾纏於沉沒成本,俗稱“打上頭了”。

辛苦做出的成果,有錯捨得不改非要捅到客戶面前,結果改得更多

想要做到及時止損最常見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脫離當前視角,就是再以當前的視角繼續看問題,而換成第三視角,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另外的人或直接詢問周圍人的看法,同事、朋友、客戶,甚至是陌生人,他們會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想不繼續迷就得捨棄當局者視角,換成旁觀者視角才能做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