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我們不該讓自己成私慾的奴隸,變成隨波逐流的可悲之人

稻盛和夫:我們不該讓自己成私慾的奴隸,變成隨波逐流的可悲之人

01

很遺憾,在當下社會,大多數人都認為表裡不一的人要比忠厚老實的人混得更好。現實生活中,忠實於自身哲學和信念的人往往會被視為榆木腦袋。這種認識在整個社會中早已根深蒂固。

我經常提及作為人要具備的哲學觀,但似乎現代人都認為所謂“哲學觀”只會讓人在現實生活中縮手縮腳,因此還是將其束之高閣,放在一邊不予理睬為好。似乎一個人一旦過於執著於自身哲學理念,反而會束縛自己的發展空間,最終難以在這個世上存活下去。

01

頂多也就是私下給對方一些無關緊要的忠告,勸說對方改弦更張。

事實上,即便是那些擅於逢場作戲的人,在很多時候也還是會對能夠堅持真我者的做法產生共鳴,只是他們絕對不敢大聲表達出來。

夏目漱石在他的小說《草枕》一書中曾經有這麼一段文字:

02

這句話就是說,如果我們一味按照大多數人的想法去生活的話,就只能走一條隨波逐流、自甘墮落的人生道路。但是,如果我們完全想要按照自身意願來選擇人生道路,則又會因為稜角過於鮮明而處處舉步維艱。

02

天台宗有“忘己利他”的說法。

我曾經有機會與已故的天台宗衣缽傳承人山田惠諦在比叡山進行過對談,這個詞就是在那時聽他講的。

“用智,易稜角畢露。隨情,多身不由己。固執己意,總身陷困境。蓋此,人世間,居不易。”

這個詞念起來又和“吃盡苦頭”發音相似(“忘己利他”在日語中的發音為“もうこりた”,與“吃盡苦頭”的日語發音“もう懲りた”一致。——譯者注),山田惠諦先生告訴我,可以將“忘己利他”理解為“對私慾的追求已經讓我們吃盡了苦頭,今後我們應該放下自我,要為他人甘心奉獻。”

03

觀察一下現在一些經營者的言行,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能夠認識到“利他”的重要性,也清楚生活中必須珍惜耶穌基督所宣揚的“愛”和釋迦牟尼所說的“慈悲”精神。正如前文提到過的,面對與自己及自己公司無利害關係的事情時,他們可以大講“利他”哲學觀,能夠從容地展現出這種高尚的精神。

03

“忘己利他”源自佛陀的教誨,意思是說要忘掉自身利益,為他人鞠躬盡瘁。

經營者變臉是如此迅速,讓人實在忍不住想要質問他們一句“你們昨天還在鼓吹的‘利他’精神怎麼在自己身上卻不起作用了呢?”

為了維護小集團自身的利益,他們完全為利己理念所驅動,“利他”的理念早被跑到九霄雲外。

04

歷史上的豪傑們為了從政,能夠做到散盡家財,犧牲自我。反觀當下日本的政治家們,雖然他們原則上也都贊同這種精神,但是一旦涉及自身時,利己心態就控制了手腳。我們絕對不應該讓自己成為私慾的奴隸,也絕不能讓自己成為隨波逐流的可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