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分飾將軍、軍師和刺客 司馬遷筆下的曹沫為什麼這麼神奇?

《刺客列傳》是司馬遷《史記》名篇中的名篇,而曹沫的故事就是《刺客列傳》的開篇,司馬遷筆下的刺客都非常特別,曹沫當然也不例外。

一人分飾將軍、軍師和刺客 司馬遷筆下的曹沫為什麼這麼神奇?

十步殺一人

將軍曹沫有點慘

曹沫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力氣特別大,用今天的話說,那就是大力士,魯莊公十分欣賞他,於是就拜他為將軍。

這裡我插句題外話,魯國國君似乎特別喜歡大力士,孔子的父親

叔梁紇也是個大力士,因此被魯國重用,看來都是一脈相承的。

一人分飾將軍、軍師和刺客 司馬遷筆下的曹沫為什麼這麼神奇?

曹沫拜將

曹沫當了將軍以後,運氣不好,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魯國就在齊國的邊上,而齊國此時的國君正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齊桓公,身邊的相國那可是管仲,這國力蹭蹭蹭往上漲,這國強就想著擴張了,而近鄰魯國就成了重點照顧物件。

齊國和魯國最開始發生的戰爭是長勺之戰,魯國雖然打贏了,但是齊國的實力並沒有多大受損,重整旗鼓後大軍又開到魯國境內,這時候魯莊公就派曹沫出戰。

一人分飾將軍、軍師和刺客 司馬遷筆下的曹沫為什麼這麼神奇?

齊魯之戰

具體的戰爭過程史書沒有記載,只有短短几個字,“

與齊戰,三敗北”,連敗三仗,雖然沒說這仗有多慘烈,但是從事後魯莊公大驚失色,割地求和可以看出,齊國是把魯國給打趴下了。

那作為敗軍之將的曹沫就尷尬了,畢竟中國自古就是成王敗寇,魯國國內輿論也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曹沫的壓力可想而知。

還好魯莊公是個明白人,就和大臣們說,齊國那是強國,我們魯國怎麼比得了?現在齊國舉全國之精銳,魯國抵擋不住,又怎麼能說只是曹沫一個人的責任?說完還安慰曹沫,這不是將軍一個人的責任,將軍安心當差,好生休息。

曹沫聽後羞愧不已,一連躺在家裡好幾天,妻子多次勸他依然不能排解心中的鬱悶。

一人分飾將軍、軍師和刺客 司馬遷筆下的曹沫為什麼這麼神奇?

其實

人性就是這樣

真正要強的人,當你失敗的時候,別人罵你你可能會更好受些,反而安慰你會更讓你如坐針氈

,曹沫正是這樣要強的人。

此時的曹沫,就像一隻受傷的獵豹,舔舐著傷口,隨時準備發起對獵物的復仇。

軍師曹沫有點強

各位看官估計有點懵圈,剛還是將軍怎麼又變成軍師了,這就得從前面提的長勺之戰說起了。《曹劌論戰》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知道,青蛙本人對於這篇初三課本上的文章記憶猶新。

一人分飾將軍、軍師和刺客 司馬遷筆下的曹沫為什麼這麼神奇?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個成語就來源於此,而這裡的戰爭雙方正是齊國和魯國,這場戰役就是長勺之戰。戰爭的大概狀況是,齊國大軍壓境,魯國上下震驚,曹劌以一個布衣的身份主動請戰,待齊軍三通鼓後方出擊大敗齊軍,曹劌又仔細觀察齊國撤退的車轍而後全軍追擊,此戰也成為歷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戰例。

歷史上關於曹劌和曹沫是不是同一個人爭論不休,《左傳》和《史記》是將曹劌和曹沫當成兩個人的,但是

戰國策

》、《

鶡冠子

以及後來的“小司馬”

司馬貞是認為這兩人是同一個人,另外在訓詁學中“劌”、“沬”、“翱”等字發音相近(或“同音通假”),可以通假。

具體兩人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史學界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結論,青蛙在這裡也不細究了,只是假定他們是同一個人。

一人分飾將軍、軍師和刺客 司馬遷筆下的曹沫為什麼這麼神奇?

可能大家會覺得這將軍曹沫和軍師曹沫差距有點大,其實也並非特別難理解,長勺之戰背景其實是齊桓公剛剛即位,齊桓公急於表現自己,又對魯國輕敵,不顧管仲的反對,倉促出兵,所以敗給魯國也很正常。但後來幾戰齊國不敢輕視,精銳盡出,在絕對實力面前魯國當然就難以招架了。

不管兩者是否是同一個人,曹沫也好,曹劌也罷,他們都對強齊沒有畏懼之心,而正是這顆無畏之心拉開了《刺客列傳》的序幕。

刺客曹沫有點神

魯莊公答應割地求和後,齊桓公樂開了花,當即拍板兩國國君要在

柯地會盟,這次勝利對於齊桓公這樣一個立志稱霸的君王來說,簡直是向天下昭告的最好亮相舞臺。

但是一家歡喜一家愁啊,齊桓公是美了,魯莊公那可就慘了,柯地會盟說好聽點那叫君王相會,說難聽點就是城下之盟,喪權辱國,隨著會盟的日子越來越近,魯莊公整天唉聲嘆氣。

曹沫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內心愧疚無比,覺得讓君王蒙羞都是他這個做臣子的錯,於是在內心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改變這一切,精彩的大戲終於即將登場。

一人分飾將軍、軍師和刺客 司馬遷筆下的曹沫為什麼這麼神奇?

會盟的那一天到了,柯地旌旗招展,齊國人更是鼓聲震天,趾高氣昂,無一不散發著勝利者的優越感。齊桓公當然也不例外,同為諸侯王,卻走在魯莊公前面半步,這明顯不符合周禮,魯莊公和魯國的大臣也有些憤怒,但是作為失敗者又有什麼權利呢?

曹沫這時反而一反常態,默不作聲,面無表情,旁邊的大臣都覺得這人一點羞恥之心沒有,君主受辱,大臣反而無動於衷,魯莊公看錯了人。

就在魯莊公手捧地圖,齊桓公眼睛都快直了的時候,曹沫飛身而起,一躍到齊桓公面前,左手抓住齊桓公的衣襟,右手從衣袖中翻出一把匕首抵在齊桓公的脖子上。

一時間,全場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這突發情況驚呆了,我相信此時除了曹沫所有人心裡都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不過這個疑問並沒有持續太久。

一人分飾將軍、軍師和刺客 司馬遷筆下的曹沫為什麼這麼神奇?

曹沫挾齊桓公

曹沫打破了這沉寂,“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現在大王恃強凌弱,欺負魯國到要割讓土地,是不是太過分了?大王就想這樣回去了嗎?”

“那你想怎麼樣?”齊桓公驚恐道。

“當然是請大王,行聖人之事,退兵還地,結齊魯之好。”曹沫認真地說道。

被刀架在脖子上,齊桓公只好答應,而曹沫聽到齊桓公回答之後,收起匕首,重新站到之前的位置,神色自然,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齊桓公當然是惱羞成怒,當即要毀約殺了曹沫,繼續攻打魯國,而這時候管仲站出來了。

一人分飾將軍、軍師和刺客 司馬遷筆下的曹沫為什麼這麼神奇?

管仲

“大王雖然被逼達成誓言,但大王貴為君王,不可與常人相比,如果大王此時背信,恐怕會被天下所看輕,大王的稱霸大業又如何能達成?曹沫今為魯王分憂,已有勇名,大王此時殺了他固然容易,但以後天下能人志士又有誰還會投奔大王呢?再者三敗魯國,大王威名遠播,還愁以後奪不到土地嗎?”

齊桓公也不愧是一代雄主,當即反應過來,不但向魯莊公表達歉意,還向曹沫的壯舉表達了敬意,就這樣齊國退兵而去,魯國也奪回了所有喪失的土地,魯國上下對曹沫從此都刮目相看,稱為國士。

曹沫挾齊桓公其實是個三贏的局面,齊國得到了影響力,魯國保住了土地,而曹沫洗刷了恥辱,所以司馬遷為何能把曹沫列為刺客的開篇,絕不僅僅是他的勇敢。

一人分飾將軍、軍師和刺客 司馬遷筆下的曹沫為什麼這麼神奇?

話題回到我們的標題,不管曹沫到底是將軍、軍師還是刺客,曹沫都符合了司馬遷寫《史記》的準則“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感謝太史公給我們留下這麼精彩的故事。

正經青蛙說史,歡迎點贊、關注和分享,為您帶來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