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倫斯坦為何能夠擔任帝國軍最高統帥?斐迪南無計可施

引言

理論上來說,斐迪南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愷撒應該可以任意差遣帝國的軍隊,但這一想法並無根據,因為並沒有明文規定皇帝能有這樣的權力。

神聖羅馬帝國由德意志的眾多諸侯組成,長久以來,諸侯們利用地方的武裝力量來求得自己的利益,但當愷撒有所需要之時,其調遣地方軍隊的“權力”卻時常引起紛爭。

宗教改革還迫使斐迪南任命了兩名陸軍指揮官,一名是天主教徒,一名是新教徒。

然而解決這些紛爭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簡單。雖說皇帝名義上至少可以調遣4萬名士兵,但實際的困難是:地方貴族和教派並不願意交出長久以來用以保護他們領地和財產的人手。

因此,軍隊遲遲沒能形成一個實體。

愷撒要想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就只能自己承擔所有的費用。但這樣一支軍隊所需要的後勤保障和資金支援對於執政之初的斐迪南實在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不出所料,感到棘手的斐迪南開始求助國際上的幫助,而這則促使地方性的爭端逐漸擴充套件成為全面的歐洲戰爭。

華倫斯坦為何能夠擔任帝國軍最高統帥?斐迪南無計可施

普法爾茨的“篡位者”腓特烈和他的妻子伊麗莎白,也就是英國詹姆斯一世的女兒,上波希米亞寶座一是進一步激化了矛盾。腓特烈的岳父還派出了兩支英國騎兵團支援他,但對於斐迪南來說,幸運的是他們沒有冒險越過柏林,而是在那裡“醉”得一塌糊塗。

隨著敵對勢力的增加,缺少戰鬥力的哈布斯堡家族處境堪憂。斐迪南可以選擇依靠天主教聯盟,但聯盟的首領是巴伐利亞的國王,來自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也可以說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潛在對手。或者,斐迪南也可以選擇與反叛軍講和。

再或者,還有第三條道路,他可以尋找一位願意為他負責軍事事務的軍閥,並給軍閥“賞賜”作為回報。

幸運的是,斐迪南找到了一名願意用個人資金來為皇帝組建軍隊的人阿爾弗雷德·優西比烏·華倫斯坦。華倫斯坦是瓦爾德斯坦家族支系的後人,參加過與土耳其人的戰鬥,並在耶穌會的教誨下皈依天主教。他與一位十分富有且人脈很廣的寡婦結了婚,1619年,就在當皮耶爾騎兵團在維也納救下斐迪南不久,華倫斯坦改為帝國效力並於1625被封為弗裡德蘭公爵。

華倫斯坦為何能夠擔任帝國軍最高統帥?斐迪南無計可施

因為耶穌會的關係,華倫斯坦取得了大公的信任,而他們兩人的初次見面無論是對於這位高深莫測的君主還是對於這位初出茅廬的軍閥都尤為不易。據說,華倫斯坦性格殘暴,在他還是學生的時候,就曾將自己的一位僕人鞭打至半死。而斐迪南則從1619年6月的事件中得到一個教訓:在充滿暴力的年代,沒有軍隊就等於孤立無援。

華倫斯坦又會是上帝對於他祈禱的迴應嗎?後來有本傳記稱華倫斯坦為“命運由土星主宰計程車兵”在那個年代,他不僅成了出色的指揮官,還前所未有地利用火炮和騎兵為哈布斯堡王朝制訂出了全新的作戰方式。

華倫斯坦的軍隊不會理會以往的宗教紛爭,而是遵從周密的指令,逐漸形成了嚴格的紀律,軍隊的將領們也具備出色的領導能力。

然而,華倫斯坦並不要求斐迪南賞賜他金錢以作為回報,畢竟國庫也是空空如也,但波希米亞的叛亂卻讓華倫斯坦得到了哈布斯堡王朝頗為豐富的東西——土地和封號。接下來,波希米亞的鬥爭持續到了17世紀20年代,這為徹底重組財富和重繪貴族的版圖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華倫斯坦為何能夠擔任帝國軍最高統帥?斐迪南無計可施

波希米亞的反叛反倒使哈布斯堡家族在空前廣闊的範圍內有了重新分配資源的權利。據估算,波希米亞遼闊的領土上約有670多處從反叛軍那裡奪來的莊園被轉手贈給了200多名投入天主教懷抱的冒險家和軍官們,其中有弗留利·科拉爾託、斯特拉索爾多,義大利的加拉斯、科洛雷多、蒙特庫科利和皮科洛米尼(他們分別獲得了賴興貝格、納奇德和奧波克諾地區),還有凱爾特惡棍萊斯利和巴特勒(分別獲得了伊施塔特和希施貝格地區)。

其中獲利最多的要數華倫斯坦本人,他沿著具有戰略地理位置的波希米亞和薩克森邊界在歐洲的中心組建起軍隊,這不但為他帶來了極高的聲望,也讓他擁有了豐富的農業和礦產資源來維持軍隊巨大的開銷,帝國也就無須為此負擔任何費用。

而華倫斯坦唯一需要的就是得到當局的特許並自由招募士兵,選拔軍官。

斐迪南很快便答應了這樣的條件,還賜予了華倫斯坦一個響亮的頭銜——“帝國軍最高軍事統帥”。有了這一稱號,再加上他本身在軍事後勤方面的天賦,華倫斯坦轉手將招募士兵的權力下分給了許許多多願意提供裝備並被編入帝國軍隊的軍閥和地主。如此一來,這些人便能集結成軍,支援愷撒的戰略計劃。

華倫斯坦為何能夠擔任帝國軍最高統帥?斐迪南無計可施

到這時,愷撒主動支付給士兵們一些費用。但即便愷撒未能支付費用,華倫斯坦也能網羅金融家們的資金,為當前的環境提供必要的款項。這讓華倫斯坦成了歐洲阿爾卑斯山北部難得一見的、與文藝復興早期“僱傭軍”軍閥最相似的大軍閥。17世紀20年代,華倫斯坦建立的金融體系使得歐洲的銀行家們都能夠有利可圖。

有了錢便有了新的組織結構。每個騎兵團都有自己的統領或上校,而每位統領或上校都會得到一個用來徵兵的區域。當地的文職政府必須聽命於皇帝,竭盡全力支援徵兵活動。一旦新兵們得到了他們的“定金”,他們就可以不用再受民法的約束,而只需要遵守戰爭的規則。

然而,這樣的體制雖很有成效但也難免導致錢權的濫用。

17世紀20年代,在這樣的融資制度下,和戰爭相關的所有事物都被商業化了。一夥夥精明的平民商人把裝備和士兵當作商品買賣交易,因為他們深諳一個道理:長官們籌集的裝備和士兵越多,獲得的利益也就越大。

而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賬目上都將軍隊的規模大小誇大了35%左右。

17世紀20年代,籌備龐大的軍資離不開哈布斯堡王朝領土上高度一致的稅收體系。例如,上奧地利州需要支付5。3萬基爾德(按10基爾德=1000美元的匯率計算,約合5300萬美元),西里西亞需為28個軍團支付裝備費用,而下奧地利州則徵收人頭稅,每位地主要繳40基爾德,神父繳4基爾德,醫生繳30基爾德,工匠繳6基爾德,甚至傭人也要繳稅,只是稍低一些,需要15十字硬幣(100十字硬幣=1基爾德)。

而一支步兵軍團一年的開銷是26萬基爾德,一支騎兵團的年開銷是45萬基爾德,每支軍團大概有1200至2000個人。如果一個步兵花費愷撒8基爾德,那麼一個騎兵則令人咋舌的花費愷撒20帝國泰勒(合2萬美元,10基爾德=1帝國泰勒)。但這些開銷與某個新部隊的花費相比,就相形見絀了,這個部隊就是炮兵團。

炮兵團裡的12門大炮和全部士兵一年的開銷至少要60萬基爾德。軍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軍銜的高低,一般來說,上校的年薪為185基爾德,中校的為80基爾德,依次遞減,普通士兵一年可獲3。5帝國泰勒。根據澤納姆1623年一份檔案的記載可知,每位步兵每天可獲2磅麵包、1磅肉、2品脫啤酒和1品脫紅酒,但一名騎兵隊長卻能獲20磅麵包、12磅肉、2只雞、半隻羊或牛,8品脫紅酒和12品脫啤酒!在這份檔案的最後還有陸軍上校蒂利簽署的一行字:

超出規定給養的開銷需軍隊自己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