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小鹽官,為何會成為皇帝的眼中釘?

宋朝小鹽官,為何會成為皇帝的眼中釘?

宋代的經濟發達程度是歷史上有目共睹的,其經濟發展的盛況可謂是“造極”的境界。宋代的商業異常繁榮,交換行為的頻繁出現也導致了鹽等生產物品的頻繁商業化,故此鹽在商業化的發展下,其前景也是十分廣闊。

對於鹽業的管理,宋朝一直是很嚴格的,對於鹽官也是如此,那麼皇帝選派的鹽官為何在後來成為皇帝的“眼中釘”?

一、宋代的鹽業發達,王朝的鹽業發展是要依靠於鹽官的

1.宋代鹽業發達,為鹽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

宋代的商業發展被歷代的歷史學家稱為“之最”,所有的商品在那個朝代彷彿都具有了交換價值,任何東西可以換走任何東西。在商業和交通的帶動下,宋代的鹽業也逐漸商業化。

鹽業的商業化是當時政府所不想的,如沒有商業化,像之前的王朝一樣,王朝可以穩定地將鹽業壟斷在自己的手中,並且不會出很大的意外,因為並沒有人會將鹽這個東西去商業化。

但是在宋代這個商品經濟發達的時代,鹽已經淪為了商品化的產物,商品化帶來的大部分都是有點,當然這僅僅是對於大部分的民眾來說。

統治者的角度上來看,鹽業的商品化,實際上就是將朝廷中對於鹽業的牟利要分給無數的私人商品經營,朝廷的財政收入,鹽是很大的一個部分,被分走後,很明顯國家的財政收入減少,這肯定是統治者不願意看到的。

宋朝小鹽官,為何會成為皇帝的眼中釘?

所以在宋代對於鹽業的壟斷以及控制是要比前面的任何時代都要強的。不過,鹽業的確是需要商品化,因為鹽並不是奢侈品或者說是普通的不必要的物品,鹽是日常用品,所以單單靠著國家的供應是不夠的,就算宋朝統治者可以供應一定量的鹽,鹽的分配也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加上商業發達,就沒有人囤貨居奇,這也是個嚴重的問題。

所以由國家一方去控制鹽是往往不夠的。

另外,四川發現了井鹽,擴大了鹽的產量

,鹽業的商業化更難控制了。統治者似乎發現了這個問題,即使鹽業的私人化是大勢所趨,但是統治者還是想將鹽業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故此在鹽業上安排了大量的人手,比如鹽官。在大量的人手中,國家還要對於這些人加以控制,以防他們將鹽的私人化,由此可見,國家想要完全地將鹽業攥在自己手中是很困難的。因為對於地方下每個人的行為沒有辦法形成很好的監控。

2.鹽官成為了皇帝的主要鹽業的控制人

對於鹽業的控制。說簡單,也簡單,鹽官是皇帝控制地方鹽業的基礎,鹽的產量可以運到中央,但是鹽是實際產量真的和運到中央的實際產量是一樣的?

這倒不一定。所以為了以防其中的貓膩,所以派下鹽官,處理相關事宜。

只要控制好了鹽官,對於鹽的產量就可以獲得較為準確的數量,畢竟地方上的鹽都是歸鹽官管。

宋朝小鹽官,為何會成為皇帝的眼中釘?

故在地方鹽官的委派中,皇帝通常都是派遣自己的心腹去進行管理,或者由大臣進行舉薦,當然,為了防止大臣的集團化或者生出從國家鹽業中牟利的心思,大臣舉薦的鹽官必須是品行端正,並且有一定能力,不然,鹽官一旦犯下任何錯誤,舉薦的大臣也會受到一定的懲罰。

所以顧慮到個人利益和家庭,許多大臣都不敢輕易舉薦,畢竟很少有人能夠保證自己舉薦的人沒有任何的錯誤。但是皇帝的心腹去地方擔任鹽官也是不夠的,因為心腹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隱患,畢竟很少有人能夠抵抗得住鹽業帶來的暴利。

故此對於鹽業的控制,準確來說,是對於鹽官的控制是很難的,並不是像控制其他中央官員那樣容易。

皇帝似乎後面也意識到這樣的問題,所以在一些規定上,增加了很多限制鹽官的權力的相關規定。但是這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根本問題還是政府並沒有將鹽業私人化發展,仍然想要將鹽業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謀取其中的虛偽市場的暴利。

官府不能像市場一樣,將鹽的分配到位,其鹽的質量好壞也並不是由價格來決定的,而是由人來決定的。官府急於從鹽業中謀取利益,對於鹽官以及鹽戶都是加重剝削,鹽官和鹽戶大多是迫於無奈,才會去做行商之事,販賣私鹽在當時是殺頭並且是牽連家族的大罪,可見其朝廷的剝削之重。

宋朝小鹽官,為何會成為皇帝的眼中釘?

並且鹽的質量也沒有辦法得到保證,國家販賣的鹽大多是一些粗鹽,一些不好的鹽,但是由於國家壟斷,百姓不得不用高價去購買,導致了很多怨懟之聲,私鹽的出現,解決了百姓的問題,價格便宜質量又好,沒有一個消費者可以抵擋的了這樣的誘惑。國家和私人化的矛盾使得當時的鹽業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二、鹽官是皇帝的心腹大將,同樣也是心腹大患

1.地方鹽業是要依靠鹽官的管理,獨立權大,成為皇帝的心腹大患

這其實是個很矛盾的現象,鹽業十分重要,所以皇帝委派出去的鹽官,必須深得皇帝的信任,並且還要有足夠的能力。可正是因為重要,使得委派出去的鹽官有極大的風險,就是忠誠度不夠的問題。

由於地方距離中央,天高皇帝遠,並且鹽業的利潤實在是非常大,因為人們對於鹽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國家實行經濟壟斷政策,那麼鹽業的供應商其實是很有限的,那麼平均個人所分到的市場是平時正常情況下的幾十倍甚至是幾千倍,可想而知這樣的利潤時多麼地恐怖。

鹽官在如此大利潤的誘惑之下,難免會做出一些違法亂紀的行為。

宋朝小鹽官,為何會成為皇帝的眼中釘?

一般來說,地方上的鹽究竟是怎麼生產,生產的量究竟是多少,其實這些具體的實際數字都是隻有地方上的鹽官才最清楚。到了中央的實際鹽產量都是已經經過地方上的層層剝削過的了,鹽的數量差遠了。

生產鏈上,也是鹽官對於鹽的生產進行監督,最重要的一點是,生產鹽的“灶”是鹽官統一管理,中央害怕鹽戶私產鹽,故此對於生產鹽的工具“灶”也是認真統一管理。這樣的管理自然是由當時的鹽官全權掌控的。

那麼在此等情況之下,鹽官只需要和其他的幾個鹽戶串通起來就可以製造私鹽。這是一種剝削情況。還有一種剝削情況,是從鹽戶本身下手,因為鹽戶本身並沒有實際的權力,下面的社會基層組織在管理上並沒有實際的作用,只有在一些人情和道德上這些社會基層組織可以說得上話,在官府的活動下,尤其是製鹽的方面,這些基層組織根本說不上話。

所以下面並沒有實際的人員對於鹽官進行監督,鹽官的行為可以更加肆意。起碼在鹽戶面前可以肆意,並且可以指認鹽戶的幹事活動,有了鹽戶的控制權,難道還不能在私鹽領域上有片刻的“自由”?當然有,不過皇帝很快意識到了問題,又

給予鹽戶一定的監督權,就是在街上巡邏,明顯是“面子工程”

,對於實際的鹽戶權力的提高沒有半點好處。

宋朝小鹽官,為何會成為皇帝的眼中釘?

畢竟,鹽官手上還是有鹽戶的控制權以及地方上的一些大家族也不會聽鹽戶的話,而是聽當地鹽官的話。中央又接著派遣監督的官員,對於鹽官進行監管,但是最後都是造成狼狽為奸的局面,並且這樣的局面由於“天高皇帝遠”也沒有辦法被發現。

所以在宋代,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明經濟繁榮,但是農民起義層出不窮,比之前的朝代還要多,鹽戶與鹽官的矛盾以及皇帝與鹽官的矛盾就是很大的問題。

2.鹽官對於皇帝而言雖是心腹大患,但也是心腹大將

鹽官的設定雖然有很多弊端,但是這是一個必須的設定,因為宋代已經將鹽業完全壟斷,就意味著鹽業的所有一切,包括於自由的市場都是交由國家進行管理,不可能因為鹽官設定存在弊端就不設定鹽官。

皇帝不可能剃除掉所有的弊端,只能儘量避免,

所以在鹽官的選拔上和監督上一般都會多下點功夫。

統治者對於鹽務主要設立了兩個機構,中央機構中的太府寺卿負責管理全國鹽務行政以及鹽官監督的事情,金部郎中就負責鹽業資料的核查的事宜,以防資料出現差錯。在地方也是統一設立了轉運司、提舉茶鹽司、提刑司,對於鹽業的管理進行加強。

宋朝小鹽官,為何會成為皇帝的眼中釘?

三個部門都是管理鹽業,並且權力分散了,鹽業中的官僚的權力沒有辦法達到集中。故此權力形成制衡的局面。當然,有沒有可能,制衡局面中的官僚形成“狼狽為奸”,當然有這種可能,但是這是皇帝能夠想出最好的辦法去避免了。

總結

鹽業的管理從漢武帝以來就被設為國家的經濟壟斷,此後從沒有變過。鹽業的管理本來就是一個苦差事,畢竟市場是需要人為去控制的。後世人對於鹽業的管理也普遍採取宋朝統治者的做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參考文獻:

1、《宋史》

2、《舊唐書》

3、《宋代經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