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明史》黑慘了的陳友諒,其實人狠話不多,還是個大帥哥

元末名士宋濂曾在江蘇常熟的一富紳家中客居過一段時間,一天,他遇到了一個特別的人前來拜見。

這個人說是賣文為生,但長的人高馬大,堅實有力,看著一點也不像文弱書生的模樣。

細聊下來,宋濂發現此人確實有學問,經史百家、軍事兵法都能侃侃而談,直抒胸臆。

既然是賣文,宋濂請他作詩,此人說,“我的詩要20兩銀子。”

富紳驚奇,當下痛快答應。這人隨即賦詩一首,果然與眾不同。

宋濂又請教他的文章,這人表示,“我的文章就需要100兩銀子了。”

富紳爽快答應,只見這人胸有成竹,提筆而就,一篇佳作便成了,眾人讚不絕口。

富紳見這人這般才華,盛情款待。

酒宴過後,這人起身告辭。臨行前,這人對宋濂說,“我來其實不是為了錢,只是久仰大名,特意來拜訪您。”並將賣文所得的120兩銀子悉數贈給了宋濂。

富紳派人送行,一直把他送到了海邊的戰船上。只見千帆舞動,軍容整齊威武。

原來這人竟是這隻水師的主帥陳友諒。

這則故事裡的陳友諒不僅博學多才,還禮賢下士。本想邀請宋濂出山相助,但見宋濂只是一介大儒,對軍事兵法並不精通,便不強求,瀟灑離去。

這件事在常熟城中傳播很廣,後來被清代作者王應奎收錄在他的《柳南隨筆》中。

陳友諒,生於1320年,也就是元延祐七年,湖北沔陽(今仙桃)人。元末農民起義領導者,在元末群雄爭霸戰中,輸給朱元璋,早早離場。

自古成王敗寇,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陳友諒在討好朱元璋的史官筆下變成了一個心狠手辣、忘恩負義、剛愎自用的小人,以突出朱元璋形象的高大及大勢所趨的天選之主。

有了這個基調,後人在二次創作上繼續沿襲陳友諒的負面形象,基本把陳友諒變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

比如,現在電視劇裡陳友諒的扮演者都是這樣的形象:

被《明史》黑慘了的陳友諒,其實人狠話不多,還是個大帥哥

TVB演員陳榮峻老師是反派專業戶

這樣,

被《明史》黑慘了的陳友諒,其實人狠話不多,還是個大帥哥

這個最過分,

被《明史》黑慘了的陳友諒,其實人狠話不多,還是個大帥哥

把陳友諒直接變成了一禿頭,還戴一大耳環,像土匪一樣。

本文以尊重歷史人物的態度,綜合各種史料,走進不一樣的陳友諒。

一、關於陳友諒的形象

其實,陳友諒的形象非常好。

《明實錄》說他

“姿貌豐偉”

,“姿貌”指的是人的身形樣貌,“偉”是魁梧英俊的意思,古人形容男子形象好,長得帥,都會用“偉”這個字。比如說到諸葛亮的長相時,也是“容貌甚偉”。

錢謙益的《國初群雄事略》中,說陳友諒

“膂力過人,優於武藝”

。“膂力”是體力的意思,說的是陳友諒體力好,武功也好。

加上,《明史》中稱他

“少讀書,略通文義”

,結合前面的故事,說明陳友諒有較好的文化水平。

綜合來看,陳友諒可以算是一個文武兼備,形象氣質佳的大帥哥。

被《明史》黑慘了的陳友諒,其實人狠話不多,還是個大帥哥

二、陳友諒的反元功績

一般認為,陳友諒是在徐壽輝起義之後,加入了紅巾軍,開始反元鬥爭。

但明嘉靖文學家吳國倫,在《陳張事略》中寫:

“陳友諒,沔陽漁人子,與其弟友仁友貴,至正中剽掠於村落,官兵累討不能平。率所聚往從徐壽輝,蓋徐初起……”

我們發現雖然陳友諒在徐壽輝起義之初就前去投奔,但在這之前陳友諒兄弟幾人已經在鄉間組織了小規模的反元活動,致使官兵數次討伐都“不能平”。

說明陳友諒反元的時間應該更早。

而從陳友諒後面的表現來看,陳友諒反元的態度一直非常堅決,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安慶之戰。

安慶是長江下游中的重要戰略要地,交通便利,糧草充足,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所以自從徐壽輝率領紅巾軍起義以來,打過安慶很多次,都無功而返。

一方面是因為安慶城高牆厚,易守難攻,另一方面是因為安慶的守將餘闕,很難對付。

被《明史》黑慘了的陳友諒,其實人狠話不多,還是個大帥哥

這個餘闕雖然是個文官,但曾親冒矢石衝入陣內,連斬陳友諒13員大將,且守城很有章法,愛民如子,得城中百姓擁戴,當時“江西官軍掠州縣,獨不敢入安慶界”。

這樣一塊硬骨頭,朱元璋沒去碰,但陳友諒碰了!

至正十七年,陳友諒再次集結兵馬,先破安慶外圍的小孤山,後圍住安慶東、西、南三門,全力攻打。

這場攻堅戰持續了三個多月,終於攻克。城破之時,餘闕已“身被十餘”,以身殉國。陳友諒感其忠義,厚葬之。

對於陳友諒啃下的這塊硬骨頭,《明史》選擇忽略不,包括陳友諒攻克安慶前後,參與的大小數百戰,《明史》要不記在陳友諒領導倪文俊的名下,要不就是一筆帶過。

元末進士周聞孫這樣評價陳友諒:“陳公(友諒)鋮鎮豫章,

政修令行,人心大和,百司庶府,奔走率職

。……公以仁義行師,

江南數十郡縣拱手聽令,不戰而屈人兵

……”

三、《明史》裡陳友諒的“黑”

說完了陳友諒的“功”,來說說他的缺點,也是《明史》裡重點黑他的地方。

陳友諒有“三殺”,殺上司、殺部下、殺主子。

殺上司,是指陳友諒殺倪文俊。倪文俊是徐壽輝起義軍裡的丞相,陳友諒是倪文俊招到起義軍中,最初給倪文俊做文書工作,後來倪文俊提拔他做了元帥,一直把陳友諒看作是自己人。

起義軍壯大之後,倪文俊覺得徐壽輝本事不如他,卻坐著皇帝的位置,便想取而代之。

失敗後,倪文俊便逃往陳友諒所在的黃州,結果反而被信任的陳友諒殺了,倪文俊的部隊也被陳友諒接收了。

於是,陳友諒這一舉動就被看成是忘恩負義、心狠手辣。

實際上,倪文俊這個人自從做了丞相之後,就開始腐化變質,不僅奪佔被俘的威順王子妃妾為其妻室,甚至還禁不住朝廷“招安”誘惑,企圖投降。

所以陳友諒殺倪文俊為什麼不是“大義滅親”、穩定政權的行為呢。而且倪文俊對其部下也刻薄寡恩,否則也不會那麼順利被陳友諒接收。

這件事陳友諒唯一做得不妥的地方就是,殺得太直接,還是在倪文俊毫無戒心與防備的時候下手,才落人話柄,但委實算不上什麼大毛病。

其次殺部下,指陳友諒殺趙普勝。趙普勝是徐壽輝這邊非常能打的將領,朱元璋很忌憚趙普勝,使用反間計讓陳友諒誤會趙普勝圖謀不軌,這才殺了趙普勝。

不僅如此,還導致趙普勝手下的名將傅友德、廖永忠轉投朱元璋,屬於自折臂膀。

於是,明史評價陳友諒“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

不過,說實話,在玩計謀方面,陳友諒確實不如朱元璋。後來打金陵的時候又輕信了故舊康茂才的話,中了朱元璋的詐降計。

被《明史》黑慘了的陳友諒,其實人狠話不多,還是個大帥哥

怎麼看陳友諒都是一個容易輕信的傻帽,被朱元璋騙得團團轉,跟“性雄猜”實在搭不上邊。

要說陳友諒做得最錯的一件事就是殺主子——徐壽輝。

可以看出,徐壽輝確實沒什麼大本事,倪文俊不服他,陳友諒也想篡權奪位。

徐壽輝雖然沒什麼大本事,但卻佔著名分,屬於起義軍的精神領袖,不是誰想代替就能代替的。

況且徐壽輝本身沒有什麼大過失,殺之無名,反而引發起義軍內部的不滿。

當時徐壽輝手下另一股勢力明玉珍公開與陳友諒斷絕關係,在巴蜀自立為王,使陳友諒的實力又折損了許多。

其實陳友諒有弒主自立的心可以理解,但他做事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自己想幹嘛幹嘛。

這方面又輸給朱元璋一大截,人家朱元璋殺自己的主子小明王時,可不是親自動手,而且還是死於沉船這種意外事件,哪像陳友諒這樣毫無顧忌的當著大家的面殺了徐壽輝。

這樣看來,是不是朱元璋才是更會玩弄權術的那個,而陳友諒只是野心外露、為所欲為而已。

結語

陳友諒作為元末反元鬥士之一,是有他自己的歷史功績的,並不是像《明史》給人的印象,好像陳友諒完全是靠殺上司壯大實力,殺部下排除異己,殺主子奪權篡位。

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為,

在元代末年腐朽黑暗的封建統治及民族高壓之下,陳友諒較早地舉起了反元義旗,並且始終如一,沒有接受統治階級任何形式的招安,為推翻腐朽的元朝統治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其歷史功績堪比推翻秦朝暴政的項羽。

被《明史》黑慘了的陳友諒,其實人狠話不多,還是個大帥哥

真正的陳友諒,雖然失敗了,但不失英雄本色。

正如元末的舊官吏傅箕所記:

“友諒以雄毅之姿,英邁之略,糾叢集師,起兵漢沔,而威吳楚……所致之處,能者使,才者用,賢而有德者尊,禮俾各遂其性……”

應當給予公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