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一個明朝舊臣,卻得康熙的重用,更是成為海軍將領

施琅一個明朝舊臣,卻得康熙的重用,更是成為海軍將領

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清歷史上有許多明朝降將,這得益於清朝明白自己的處境。當他們選擇入侵這個有著悠長曆史,且一直堅韌的國家時,並不瞭解中國是如何屹立不倒的。當他們打敗了明朝,當他們看著這一大群的漢人,他們試圖用武力,但是反叛不斷、他們試圖靠文化,但是相形見絀、他們只能融如,學習與被同化。

施琅一個明朝舊臣,卻得康熙的重用,更是成為海軍將領

清朝統治之下,年年都有造反事件發生。於是他們採取了文字獄,剃髮易服,閉關鎖國……等等一系列手段,始終無法將漢族的尊嚴壓制,最終清朝被同化了,被漢族的價值觀給綁定了。於是出現了尷尬一幕,他們給予明朝投降將領高官厚祿,卻尷尬地把他們寫成貳臣錄。不是表揚這些投降的官員是棄暗投明,為了尊重士人階層的價值觀還要給明朝抵抗將領立忠義祠。

施琅一個明朝舊臣,卻得康熙的重用,更是成為海軍將領

而施琅的投降和軍事才能都來得有些傳奇色彩,也就是在他的帶領下攻克了臺灣。但是施琅年輕的時候卻是一位反清義士,可是為何最後淪落為清朝降將呢?施琅一直便是抗清義士,早年一直在鄭芝龍手下幹事,積累了許多從軍方面的經驗。但是鄭芝龍背叛了他們,他選擇了投降。施琅怒斥痛罵了他,但是沒用。而他也知道沒用,於是他選擇離開,去其他的抗清組織。鄭成功當時便邀請了施琅,有才華的人到哪都會得到重用。加入鄭成功後,施琅也發揮了他的才能,成了鄭成功的左右手。當時清朝佔領了廈門,施琅當時便對廈門的重要性做出了分析。鄭成功也明白,但是他們實力有限,於是施琅臨危受命用兩百多人的隊伍便奪回了廈門。

施琅一個明朝舊臣,卻得康熙的重用,更是成為海軍將領

什麼地方都有小人和君子,鄭成功身邊便有這麼一位。有位叫曾德的將領看見施琅有如此大的功勞,很是惶恐,於是在各個方面都為難施琅。施琅也不是迂腐之人,便想了個法子,軍法處置了曾德。鄭成功這下就不高興了,直接下令殺了施琅的家人。在古代啊忠孝難兩全,施琅也是人啊!他也有自己的情感,他為臺灣做的足夠多了,為抗清做的足夠多了。全家被殺,再無牽掛,他接過了命運給他的接力棒。來到了清朝,成了貳臣!誰能想到抗清義士,最後卻要投靠清朝來報滿門之仇的心情啊!

施琅一個明朝舊臣,卻得康熙的重用,更是成為海軍將領

當時的清朝,在海戰方面完全沒有經驗,對於鄭成功是想打卻又打不贏,只能白白看著人家鬧騰。康熙這個時候應該翻著三國,看著曹操赤壁大戰如何敗北而頭疼不已。就在康熙頭疼如何解決臺灣問題時,施琅送上門來。要說這也恰恰是施琅的運氣,走了一輩子黴運只要最後一把幸運就行。康熙當時知道施琅來投降,首先就是不相信。施琅明明就是一個頑固的反清分子,怎麼會加入清朝呢?但是那麼一查,樂開花了。康熙這一刻應該真的覺得他是上天選中的皇帝吧!施琅就是上天賜予他一統中國的寶物啊!畢竟打的就是康熙的清軍,被人揍了總要記住人家哪裡厲害吧。

施琅一個明朝舊臣,卻得康熙的重用,更是成為海軍將領

於是施琅和康熙的目標便一致了,那就是拿下臺灣!在康熙的器重之下,施琅自然是好辦事的。才投降清朝,康熙便任命施琅為同安副將,想看看施琅是否真的有本事。時間證明了施琅的能力,沒多久施琅便被提升到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

在康熙的重託下,施琅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於是任職期間積極準備伐臺的部署事宜,在施琅的訓練下一支強大的水軍很快成型。終於康熙和施琅都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決戰就在此刻。施琅指揮著由他訓練的強大海軍與臺灣海軍展開了一場大戰,在澎湖與臺灣水師大戰,施琅在此次戰役中發揮了他畢生的才華,他勝利了!攻克臺灣後,百姓無不流淚痛哭。施琅也是痛在心裡,但是他知道這一切都結束了,和平將到來。臺灣上的百姓也應該是清的百姓!康熙的目的已經達到,封施琅為靖海將軍,也同意了施琅在臺灣設州府的請求。

施琅一個明朝舊臣,卻得康熙的重用,更是成為海軍將領

施琅的一生都是有爭議的,本是抗清名士,最後卻成了清朝重臣。但是我覺得這是上天在庇佑著華夏大地,讓華夏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在華夏的光輝下,而不是分裂成敵人。每每想到施琅就想著現在的臺灣,我知道臺灣遲早有一天會回到祖國的懷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上天會再次安排一位如施琅一樣的英雄,來讓大陸與臺灣融合,但是我希望這位英雄不要如同施琅那樣悽慘。英雄往往是磨礪出來的,不然他便不夠鋒利,不夠斬開出一片新時代!要是施琅沒有投靠清朝,臺灣現在還不知道哪國的領土呢?各位看官們覺得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清實錄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