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博羅陳孝女:以豆化蜂退敵軍,梁武帝下旨修陳孝女祠

感藕生蓮為孝女

陳孝女,原名陳妙圓,惠州博羅張槎鄉人,生於南梁天監三年(504年)三月十日,妙圓一名,因她父母曾在中秋月圓之夜上羅浮山求子,故而取名為妙圓。

陳妙圓的父親55歲之前還沒有和妻子生下一兒半女,夫婦倆這才上了羅浮山,誠心膜拜,祈求神仙賜予一子。

惠州博羅陳孝女:以豆化蜂退敵軍,梁武帝下旨修陳孝女祠

惠州羅浮山

後來又求得一簽,簽上表示他們會生一個女兒,沒曾想真的應驗了,還真的生下了一女,夫婦二人視她為掌上明珠,悉心教養。

陳妙圓從小就天資聰慧,才思敏捷,三歲時,母親教會了她讀書識字,四歲的時候就讀完了《孝經》,並能理解書中的意思。

然而就在她7歲的時候,父親病了,母親到處請人醫治,但卻始終不見成效。後來,羅浮山上的一名道士路過他們當地,陳妙圓的母親懇請他為丈夫治病的。

道士診斷之後,給配了一副草藥,並告知要用鮮蓮做藥引才能藥到病除。

惠州博羅陳孝女:以豆化蜂退敵軍,梁武帝下旨修陳孝女祠

把脈治病

可是,那個時候已經是冬天了,早就已經沒有了鮮藕,許多人幫忙尋找都未果。

眼看著父親的病日益加重,母親也十分的著急,陳妙圓衝出門外,跳入了屋外的蓮花池,潛入水中幫父親尋找鮮藕做藥引。

眾人都勸她快上來,因為這個季節不可能再找到鮮藕了,以免自己還會被水淹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陳妙圓還真就在池中找出了鮮藕。

她父親喝了以鮮藕配的中藥之後,很快就痊癒了。

惠州博羅陳孝女:以豆化蜂退敵軍,梁武帝下旨修陳孝女祠

蓮花池

化蜂

護國作忠神!

陳妙圓長大後,堅決不嫁,一心侍奉父母。

母親73歲病逝後,父親80歲時也去世了,這個時候,陳妙圓也已經32歲了。

這天,陳妙圓叫來族長和族人,當著他們的面立下遺囑,決定把自家宅基地貢獻出去建一座龍華寺,包括家中數十畝田地用於變賣,作為修建寺廟的資金,隨後,陳妙圓也去世了。

梁大同元年,天下紛爭,內憂外患,一位叫做陳志遠的將軍,率兵抵禦強敵,不慎誤入山谷,正面臨著全軍覆沒之危急時刻。

惠州博羅陳孝女:以豆化蜂退敵軍,梁武帝下旨修陳孝女祠

道姑網圖

就在這個時候,山谷一位道姑裝扮的女子,輕拂衣袖,突然,無數大黑蜂朝著敵軍進攻,敵軍被一群群的大黑蜂蟄得滿頭大包哀嚎連連,不得不落荒而逃,陳志遠乘勝追擊,反敗為勝。

陳志遠將軍率眾將士感激這位道姑,並詢問她叫什麼名字。

惠州博羅陳孝女:以豆化蜂退敵軍,梁武帝下旨修陳孝女祠

戰爭網圖

道姑告訴陳志遠,她跟將軍一個姓,不足言謝。隨後,無數大黑蜂的落在了他們的面前,拼湊起了一行字,寫著‘少女貝貝口”,這個時候他們發現,剛才的黑鋒居然是一粒粒的大黃豆!

可就在這個時候,道姑早已經不見了人影。

陳志遠將軍他們猜出了名字,在周圍一打聽,果然有一個叫做陳妙圓的人,孝女的故事,早就傳遍了東江兩岸。

惠州博羅陳孝女:以豆化蜂退敵軍,梁武帝下旨修陳孝女祠

皇宮

陳志遠將軍回到朝廷後,將陳妙圓以豆化蜂的神奇之事告知了梁武帝,梁武帝十分驚訝,滿朝文武百官更是連連稱奇。

而後,廣州的刺史蕭譽也上奏說明了陳妙圓冬天潛水覓藕為父治病的事蹟,梁武帝封孝女為龍華護國庇民夫人,立即下旨,命簫譽親赴惠州博羅張槎鄉修孝女祠,並置匾、塑像、刻銘,永世紀念!

惠州博羅陳孝女:以豆化蜂退敵軍,梁武帝下旨修陳孝女祠

陳孝女祠(道光8年重修)

 陳孝女祠是惠州博羅縣龍華鎮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龍華鎮廣汕公路邊,即博羅縣西25公里龍華圩。陳孝女祠創建於南朝,歷代有重修。現存建築為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建。如今,陳孝女祠依然香火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