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因看遼太祖,征服草原各部,實行遠交近攻,為南下中原鋪路

遼太祖元年(907年)春,遼太祖“命有司設壇於如迂王集會堝,燔柴告天,即皇帝位。”

阿保機稱帝后與河東晉王集團開始了長達19年的軍事對抗與政治博弈,成為遼建國前後對中原戰略的重要內容,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遼太宗時期的民族關係。

三大原因看遼太祖,征服草原各部,實行遠交近攻,為南下中原鋪路

雲州會盟

對於雲州會盟的具體次數和詳細的時間,一直都有不同的意見

。有一部分人認為雲州會盟一共有兩次。

唐天佑四年春(907年),遼太祖與晉王李克用的會盟,其實是第二次。其目的是相邀遼太祖一起出兵對抗後梁的軍事威脅。然而遼太祖在會盟後,轉而進攻幽州,則是公然背盟的表現。

遼與河東晉王集團的軍事鬥爭和遼與後梁頻繁的交往,印證了這一觀點。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早在天佑二年(905年)遼太祖和晉王李克用還有一次會盟,其目的是晉王李克用收復被劉仁恭佔據的幽州

,暗地與遼太祖聯絡,會盟雲州,達成約定。

天祐二年(905年)冬十月,“太祖以騎兵七萬會克用於雲州,宴酣,克用借兵以報劉仁恭木瓜澗之役,太祖許之”。

透過這一段材料可以看出,

晉王李克用與遼太祖會盟,其目的是藉助契丹的實力報木瓜澗之仇。

三大原因看遼太祖,征服草原各部,實行遠交近攻,為南下中原鋪路

此時,遼太祖也急於打破幽州的地理阻礙,兩人不謀而合,易袍馬,約為兄弟。遼太祖透過這一次會盟,相繼征服了幽州外圍的一些部族,

獲得了大量人口和牲畜,增強了契丹的實力,同時也提高了遼太祖的政治威望。

唐天佑四年四月(907年),朱溫篡唐自立,建立了後梁政權。此時,朱溫與日益強盛的幽州劉仁恭軍事集團相互聯合,其實力日漸強盛。

晉王李克用面對這樣的局勢,採取遠交近攻之策,與遼太祖阿保機聯合。

據《資治通鑑》記載:“阿保機率眾三十萬寇雲州,晉王與之連和,面會東城,約為兄弟,延之帳中,縱酒,握手盡歡,約以今冬共擊梁”。

三大原因看遼太祖,征服草原各部,實行遠交近攻,為南下中原鋪路

晉王李克用的目的是對抗朱溫和佔據幽州,南下經略中原。此時,遼太祖也在謀劃南下佔據幽州,率軍進犯幽州,

連續攻克幽州的營、平等地,對幽州形成了合圍之勢。

在雲州會盟之後,遼太祖派遣使者去後梁奉表稱臣,並把晉王李克用會盟給予遼太祖的良馬、貂裘轉聘於後梁,接受後梁的冊封,與後梁約定共同舉兵滅晉。

遼太祖周旋於後梁和晉王之間,採取同時結交,但又採取中立的做法。

遼太祖是希望兩者繼續相爭,消耗彼此的力量,為契丹的強盛積蓄力量。

三大原因看遼太祖,征服草原各部,實行遠交近攻,為南下中原鋪路

幽州內亂

遼太祖三年(909年)三月,“滄州節度使劉守文為弟守光所攻,遣人來乞兵討之。”幽州劉氏集團的內亂使得契丹南下爭奪幽州的野心進一步增強。

幽州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戰略位置重要,

自古就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文化交流與軍事衝突的前沿地區。

後梁開平五年(911年)八月,劉守光不顧部將反對,悍然在幽州稱帝,受冊之日,契丹攻陷幽州的門戶平州,契丹亦有南下侵佔幽州之意,燕人十分驚恐。

三大原因看遼太祖,征服草原各部,實行遠交近攻,為南下中原鋪路

後梁乾化二年(912年),晉王李存勖遣大將周威德圍攻幽州,

燕王劉守光內戰不利,局勢十分危急,被迫求救於契丹。

此時,契丹爆發了“諸弟之亂”,阿保機受內亂的牽制無法南下奪取幽州。不久,劉守光父子被擒,

晉軍佔領幽州,契丹轉而與河東晉王政權奪取幽州。

征服周邊部落

阿保機南下爭奪幽州之前,加緊對草原各部落的征討和兼併,鞏固其後方地區。遼太祖元年(907年)二月,遼太祖出兵征討室韋等部,攻滅其族,佔其地,俘獲甚眾,獲牛羊財物無數。

四年(910年)十月,遼太祖又率兵平息烏馬山奚的叛亂。遼太祖五年(911年)正月,遼太祖親自征討叛亂的東西奚,“亦平之,於是盡有奚之地”,復“略地薊州”,相繼兼併了室韋、烏古、奚、吐谷渾等部族。

三大原因看遼太祖,征服草原各部,實行遠交近攻,為南下中原鋪路

遼神冊元年(916年),阿保機正式登基後,契丹國內局勢趨於穩定,地緣政治形勢發生變化。

晉王李存勖征討幽州時,大批幽雲地區的百姓為了躲避戰亂,被迫逃亡塞外。

契丹吸收了大批的流民,獲得了充足的勞動力,加快了農耕經濟的發展。

在契丹軍事實力逐步提升的時候,遼太祖也在準備出兵攻佔幽州。此時,晉軍與後梁激烈交戰,導致了幽州兵力空虛。

這些情況更是增強了遼太祖佔據幽州的信心。

爭奪幽州失利

遼神冊元年(916年)七月,遼太祖率兵征討突厥、党項、沙陀等諸部,皆使其臣服,獲得了大量的人口和財富,為其南下幽州提供物質保障。

三大原因看遼太祖,征服草原各部,實行遠交近攻,為南下中原鋪路

同年十一月,“攻蔚、新、武、媯、儒五州,斬首萬四千七百餘級。自代北至河曲逾陰山,盡有其地。”

遼神冊二年(917年)二月,晉新州副將盧文進前來歸降於遼,對於幽州的風俗、地理、民情較為熟悉。他的降附對遼太祖爭奪幽州裨益甚大。

遼太祖乘機發動對幽州的第一次大規模進攻。

同年三月,遼太祖派盧文進率領契丹騎兵大舉進攻幽州,在幽州城下擊敗晉軍,斬首三萬餘人,兵圍幽州,幽州岌岌可危。

此時,晉王李存勖正與後梁對峙於黃河岸邊,

想要派遣援軍以救之,又擔心無法戰勝遼軍

,神色憂傷,其部將李嗣源曰:“周德威社稷之臣,今幽州朝夕不保,恐變生於中,何暇待虜之衰!臣請身為前鋒以赴之。”

三大原因看遼太祖,征服草原各部,實行遠交近攻,為南下中原鋪路

同年四月,晉王李存勖派遣大將李嗣源親率七萬大軍回援幽州。晉軍的主力主要是步兵,為了避免契丹騎兵搶奪其補給,

與之在平原作戰,選擇了從崎嶇的山谷直奔幽州。

此時,遼軍包圍了幽州,幽州久久不能被攻克,物資損耗甚巨。兩軍交戰於幽州城下,“契丹大敗,委棄毳幕、氈廬、弓矢、羊馬不可勝紀,進軍追討,俘斬萬計。”

此戰是遼太祖稱帝后首次南征幽州,軍事之強,聲威之大,說明契丹已具備中原爭霸的軍事力量。契丹首次南下爭奪幽州失利後,契丹統治者採取“減其枝葉,弱其主幹”的策略。

遼神冊三年(918年),阿保機以皇弟安端為大內惕隱,命攻雲州及西南諸部。”

此後,遼太祖頻頻插手中原事務,對幽州地區保持軍事威懾。遼神冊六年(921年),晉王李存勖征討叛將張文禮。

三大原因看遼太祖,征服草原各部,實行遠交近攻,為南下中原鋪路

張文禮得知晉王親率大軍前來討伐之後,即遣使者向遼太祖求援。遼太祖藉機大舉進攻幽州,與晉王李存勖鏖戰於望都、沙河等地,戰況十分慘烈,“會大雪彌旬,平地數尺,契丹人馬無食,死者相屬於道”,遼軍大敗,被迫撤軍。

遼天贊二年(923年),晉王李存勖攻滅後梁,登基稱帝,國號為唐。

遼太祖認識到契丹失去爭奪幽州最好的時機,要想實現佔據幽州的戰略目標,需要等待時機。於是,遼太祖轉而征討草原諸部和渤海,消除肘腋之患,增強國力,再伺機攻取幽州。

三大原因看遼太祖,征服草原各部,實行遠交近攻,為南下中原鋪路

“遼天贊三年(924年)六月,阿保機大舉出徵党項、吐渾、阻卜等部”。天顯元年(926年),遼太祖揮師東進攻滅渤海國,將其交予皇太子耶律倍管理。

遼太祖回師途中意外辭世,遼太祖是契丹王朝的建立者,他征服北方草原各部族,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

南下爭奪幽州,北滅渤海,開疆擴土,為遼太宗南下中原奠定了基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亮子談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