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叛亂,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如何平反?

引言

國王急於出師弗蘭德,因此忽略了所有其他方面的考慮,包括國內的不滿和蘇格蘭的騷亂。他忙於應付面前的種種障礙,錯過了當機立斷的時機,御駕親征毫無斬獲。

菲利普利用他不在的機會,長驅直入低地國家,在法內斯戰役擊敗弗蘭德,攻陷里爾、聖奧梅爾、庫爾特萊、伊普爾各城,似乎充分報復了忤逆的諸侯弗蘭德伯爵。但愛德華率領五萬英軍馳援,足以反敗為勝。菲利普發現王國微薄的資源即將消耗殆盡,擔心物極必反、泰極否來,法國本身可能遭到入侵。另一方面,英國國王雖然以鉅款收買羅馬人的國王阿道夫,卻沒有得到援助。

英格蘭事態緊急,需要他回國料理。愛德華希望以任何體面的條件結束這場戰爭,以免分散力量,妨礙他實現更重要的目標。

兩位國王同病相憐,很快就達成停戰,結束了兩年的衝突,將他們的分歧提交給教皇卜尼法斯仲裁。

卜尼法斯是最後一位君臨世俗君侯的教皇。他沉迷於走火入魔的僭越,試圖步武先輩,卻不知時移勢易,使自己捲入許多災難。

最不幸的一次噩運使卜尼法斯的繼承人雖然不肯公開承認,事實上卻秘密放棄了干預世俗政權的權力。

愛德華和菲利普都不放心教皇的僭越,特意在他們的申請書中增加了一條:卜尼法斯只能以個人身份,而不是任何教皇權力,在雙方的同意之下仲裁其分歧。

蘇格蘭叛亂,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如何平反?

這個惱人的條款似乎並沒有冒犯教皇,他接下來就作出了雙方勉強同意的仲裁。教皇讓兩位國王透過雙重聯姻鞏固他們的聯盟:愛德華現在是鰥夫,迎娶菲利普的妹妹瑪格麗特。威爾士親王迎娶法王的女兒伊薩貝爾。菲利普也同意將吉耶納歸還給英國人,他確實沒有正當理由佔據該地。但他堅持:

條約必須包括他的盟友蘇格蘭及其國王約翰·巴里奧爾,保證恢復他們的自由。雙方几次討價還價後,相互讓步,達成妥協。

愛德華解除與弗蘭德伯爵的聯盟,菲利普同樣放棄與蘇格蘭的聯盟。英國征服蘇格蘭、法國征服弗蘭德的光明前景壓倒了一切其他考慮。儘管雙方最後都沒能如願以償,但就政治利益的原理而論,他們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蘇格蘭與法蘭西第一次結盟就充分證明:

弱者盲目依附強者的意志和利益,一向會有什麼下場。

現在,這個不幸的民族完全被他們寄以最後信託的盟友拋棄,出賣給飛揚跋扈的征服者,不得不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英勇地爭取自由。

雖然英格蘭和古代其他國家一樣,非常不適於徵服,更不適於保持征服的成果,但蘇格蘭國力微弱,外援扶之不起,像愛德華這樣野心勃勃的君主自然會食指大動。

征服蘇格蘭對他祖國的安全和偉大極有裨益,但他鎮撫北方鄰邦的工具卻未能得人,沒有以必要的審慎和節制誘使蘇格蘭民族習慣他們很不樂意接受的枷鎖。瓦恩伯爵健康不佳,返回英格蘭,把政務託付給蘇格蘭大法官奧姆斯比和財務官科寧斯漢姆。他留下一支不大的軍隊,保障這些大臣風雨飄搖的權威。科寧斯漢姆唯一的追求就是掠奪不義之財。奧姆斯比以苛刻嚴厲的性格著稱。

兩人都把蘇格蘭視為被征服的民族,使蘇格蘭人過早地認識到他們落入的奴役何其悲慘。

愛德華要求所有業主向他宣誓效忠。任何人敢於拒絕或拖延這個表示臣服的儀式,就會遭到放逐或監禁,絕不寬貸。蘇格蘭民族最勇敢恢弘的精神受此刺激,敵視英國政府,無以復加。

蘇格蘭叛亂,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如何平反?

蘇格蘭西部小業主威廉·華萊士出身舊家、英勇無畏,由是慨然以驅逐外敵、拯救祖國自任,終能冒險犯難、乾坤一擲。

華萊士的英勇事蹟殊堪敬慕,但由於處決他的英國官吏驕橫跋扈,蘇格蘭人深受刺激,不免在民族傳說中有所誇大。

華萊士反感當局的苛政,逃入綠林,糾合與他一樣流落天涯的逋逃、亡命和英國人公開的敵人,自為首領。

華萊士天生神力、意氣雄豪、正直慷慨、韌性超凡,能忍受飢餓、勞累、嚴酷的時令。

他的品質很快就在江湖亡命者中贏得了當之無愧的威望,屢獲小勝、漸積大捷,謀足以安部屬,勇足以寒敵膽。華萊士熟悉本國地形,一旦遭到追捕,可以安全撤入沼澤、綠林、群山,然後集結潰眾、出其不意地出現在別處。英軍措手不及,驚潰奔北,屍橫遍野。

華萊士的戰績日日相傳,同胞的欣慰不下於敵人的恐怖。

渴望軍事榮譽的人紛紛加入他的行列。他的武功洗雪了蘇格蘭人順服地臣於英國人的恥辱。雖然沒有一個著名貴族加入他的黨派,但他獲得了普遍的信任與擁戴,那是單憑出身和財富所不能賦予的。

華萊士連戰皆捷、部眾用命,決定給英國人致命一擊。他計劃在斯科尼攻擊奧姆斯比,回敬他犯下的暴行與暴政。大法官得知他的意圖,倉皇逃往英格蘭。其他英國官吏紛紛效仿。

他們的恐懼使蘇格蘭人非常滿意,勇氣倍增,全國各地紛紛拿起武器。

許多大領主,包括威廉·道格拉斯爵士,公開支援華萊士的黨派。羅伯特·布魯斯也秘密贊助和促進華萊士的事業。蘇格蘭人掙脫了枷鎖,準備聯合起來,保衛出乎意料地從壓迫者手中恢復的自由。

但瓦恩伯爵在英格蘭北部集結了四萬大軍,決心重建其權威。

他兵貴神速,藉以挽回以往疏忽造成的損失。

蘇格蘭人就是利用他的疏忽才擺脫了英國統治。他突然進軍安楠岱爾,在歐文與敵軍遭遇。蘇格蘭人還沒有全部集結,做好防禦準備。

許多蘇格蘭人見形勢危險,當場臣服英國,重新宣誓效忠,承諾交出人質,保證行為良好,因此過去的忤逆獲得赦免。

另一些蘇格蘭貴族,例如蘇格蘭總管詹姆斯和雷諾克斯伯爵,還沒有公開起兵,勉強加入英軍,等待時機響應不幸的國人。沒有大貴族,華萊士在部眾中的權威反而更為充分,仍然不屈不撓。他看到所部實力不足以與敵人一戰,就向北進軍,藉助山野蠻荒的地利。

蘇格蘭叛亂,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如何平反?

瓦恩伯爵進抵斯特林,發現華萊士在福斯河對岸的坎姆巴斯肯尼斯紮營。科寧斯漢姆對蘇格蘭兼有公仇私怨,一再催戰。華萊士的謹慎不遜於勇武,為他的部眾選擇了這個戰場。瓦恩伯爵不顧誠實地效忠英國的蘇格蘭世家子理查德·蘭迪爵士的規勸,準備在這裡發動進攻。他命令軍隊在福斯河上架橋,但不久致命的體驗就讓他明白了自己的錯誤。華萊士將他認為合適的部分英軍放過橋,乘他們來不及列陣時發動進攻。

英軍大潰,一部分落入河中,另一部分在河邊喪命。蘇格蘭人大獲全勝。

科寧斯漢姆殞命鋒鏑。蘇格蘭人對他銜恨入骨,踐踏他的屍體,剝下他的皮作鞍具和腰帶。瓦恩見殘軍已經喪膽,不得不再次撤回英格蘭。洛克斯堡和伯維克堡藩籬不固,稍作抵抗就落入蘇格蘭人手中。

現在,蘇格蘭人一致視華萊士為拯救者。他在部眾的擁戴下,就任蘇格蘭攝政或監國,位在被俘的約翰·巴里奧爾一人之下。華萊士發現由於戰爭的混亂和節候不調,蘇格蘭面臨饑饉。他率軍南進英格蘭,透過回敬敵國,既能因糧於敵,又能報復過去的一切傷害。

蘇格蘭人相信,在這樣一位首領統率下,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興高采烈地響應他的號召。

這年冬季,華萊士寇略英格蘭北疆各郡,以火與劍將所到之地化為丘墟。他復仇的怒火一直延伸到達勒姆主教區,沒有遭遇任何抵抗,滿載戰利品和榮譽返回蘇格蘭。

這時,英格蘭正在治安官和大司馬頑強的抗爭下陷於混亂,不可能集結足以抵抗敵人的軍隊,整個國家都蒙受了恥辱和損失。

蘇格蘭叛亂,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如何平反?

但愛德華已經與法國停戰,在弗蘭德獲悉這一系列事件後,兼程趕回倫敦。他預備憑藉自己的勇武和幹練,不僅一雪前恥,還要重新徵服蘇格蘭這塊要地。他一直以此為本朝的主要榮譽和成就。

他以讓步和承諾安撫人民的怨言。他恢復了倫敦市民自行選舉法官的權利,這個權利在他父王亨利一朝一度被剝奪。

他下令嚴格調查出徵前暴力征發的穀物和其他貨物的價值,好像他準備給這些貨物的主人付錢似的。他公開宣佈確認並遵守憲章,重新贏得了異議貴族的信任。愛德華藉助這些收買人心的手法,完全掌握了人民,集結英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幾乎全部軍力,為數近十萬眾,向北方邊境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