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水平如何?

楚漢之爭中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劉邦陣營有蕭何、張良、韓信,項羽陣營有范增。據《史記 高祖本紀》記載,劉邦統一天下後曾經對楚漢之爭做過總結,他認為他之所以勝,在於能用“漢初三傑”,而項羽之所以敗,在於有一個范增卻不用。

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的高度評價讓范增的知名度大漲,但實際上范增作為一個謀士,水平到底如何呢?總的來說,范增是一個優秀的謀略家,卻不是一個安分的臣子,項羽不信任他並不完全是由於項羽的“剛愎自用”造成的。接下來,我將從其政治軍事才能和個人性格兩方面進行分析。

政治軍事才能:眼光毒辣,能對形勢做出準確的預判

范增的才幹非常值得肯定,具體體現出來就在於他的眼光極其毒辣,能夠對未來的形勢做出精準的預判。

在劉邦西入滅秦之後,范增就敏感的預測到了天下形勢的變化,在滅秦之前,天下間的諸侯是同盟、是戰友、是合力滅秦的好兄弟,可是秦朝一旦滅亡,諸侯之間的關係就變成了對手,變成了競爭者。劉邦被人稱之為“長者”,寬厚仁和善於收買人心,同時又是第一個入關的諸侯,可謂是佔盡先機,因此范增認定劉邦會是項羽最大的阻礙。

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水平如何?

項羽因為劉邦封堵函谷關一事而決定攻打劉邦,范增就稱劉邦頭上有天子氣,目的就是為了堅定項羽攻打劉邦的決心。那麼此時打劉邦有什麼好處呢?劉邦封堵函谷關,阻攔天下諸侯,一是以寡敵眾,二是失了天下大義,此時攻打劉邦可謂是名正言順的正義之師。

雖然由於項伯洩密導致這次戰爭沒能爆發,反而轉為了鴻門宴,但范增老辣的目光依然得到了體現,其識人之準可見一斑。

另一件體現范增政治軍事才能的事件發生在劉邦彭城之敗後,項羽一路追擊劉邦,劉邦一直退到滎陽才穩住陣腳。劉邦採納酈食其的提議,據滎陽之險,取敖倉之糧,終於勉強守城,但項羽多次斷劉邦甬道(運糧之道),劉邦實在無力堅守,準備以滎陽以西為漢,與項羽共治天下。

歷陽侯范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

項羽已經同意了劉邦的求和請求,但范增卻堅決反對,在《史記 項羽本紀》中記錄了范增所言。大意就是說,此時正是漢軍虛弱的時候,如果此時不將其徹底擊潰,那麼以後必定會後悔。項羽於是拒絕劉邦的求和,繼續楚漢之爭,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事實證明,范增又一次做出了正確的預判,給劉邦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此時的楚軍面對漢軍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如果一切繼續這麼發展的話,漢軍可能真的就被楚軍徹底消滅了,但關鍵時刻,范增負氣離去了,這就和他個人性格上的弱點有關。

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水平如何?

性格特點:妄自尊大,不懂為臣之道,故為君主所疑

陳平用離間計使得范增不被項羽所信任,這個離間計是怎麼樣的呢?項羽使者到時,陳平準備好酒好肉,待到使者說出自己是項王手下時,陳平就佯裝大怒的說,“我還以為是範將軍的使者呢”,隨後就把好酒好肉撤了,然後端上來一些很差的食物。使者受了羞辱自然就將這些事情向項羽傾訴,於是項羽就不再信任范增了。

那麼陳平的這個離間計到底如何呢?就《史記》上的描述來說,這實在是一場拙劣的表演,項羽但凡認真思考一番也不至於被離間,這說明範增和項羽之間的關係其實早已經有了裂痕。

時間回到鴻門宴上,劉邦從小路逃跑之後,張良將禮物獻給項羽、范增,並轉達劉邦已經回軍營的訊息。范增此時的表現在《史記 項羽本紀》中有較為細緻的記載,范增把張良獻的玉斗放在地上拔劍斬破,然後說了句“豎子不足與謀!”

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這裡的“豎子”說的是項莊,但實際上范增卻是在指桑罵槐,聯絡到他在鴻門宴上多次對項羽使眼色而項羽不為所動的情況來看,他是在埋怨項羽。可值得注意的是,劉邦雖然已經走了,但張良還在,范增如此破口大罵,第一是不給項羽面子,第二是把君臣之間的矛盾暴露在外人眼中。

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水平如何?

也就是說,范增是一個很容易意氣用事的人,他在情緒控制方面非常欠缺,沒有給到項羽足夠的尊重。身為項羽的手下,卻不把項羽放在眼中,他的這種表現能讓項羽安心嗎?劉邦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時,有嘲諷項羽之意,但若范增這樣一個不懂“人臣之道”的傢伙在他手中,他敢放心大膽的啟用嗎?恐怕也不見得!

意氣用事的行為在范增身上非常常見,當陳平用離間計離間范增、項羽之後,項羽開始懷疑范增,而《史記 項羽本紀》用了一個字來表達范增對此事的反應,這個字是“怒”!

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請骸骨歸!”

“乃怒曰”,身為項羽的手下(臣子),竟然敢對君主發怒,范增的性格弱點在這個時候非常明顯的暴露了出來。項羽不用范增而失天下,但范增這樣目無君主的臣子,又有幾個君主敢毫不顧忌的重用他呢?

所以說,范增的才幹是足夠的,但是個人的弱點也是明顯的,項羽剛愎自用不假,但在不重用范增這件事上,范增自己也得承擔一定的責任。

范增:優秀的謀士,拙劣的臣子

范增的水平如何呢?在謀略方面,那是相當不錯的,他總是可以一眼看透敵人的戰略意圖,並且提出相對應的措施。所以在范增離去之前,劉邦有蕭何、張良(此時韓信雖為大將軍,但實際還未被重用),卻始終在楚漢之爭中落於下風。

但在做臣子的方面,范增的水平就很低了,他根本不懂為臣之道,表面上稱呼項羽為君王,但內心其實還是把項羽當做一個“毛頭小子”,一會指桑罵槐的喊“豎子”,一會兒又對著君主“發怒”。如此沒有分寸的臣子,項羽又怎麼敢重用他呢?

優秀的謀士,拙劣的臣子大概就是說的范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