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科舉,卻又一生追夢科舉!歷史上的蒲松齡是個怎樣的人?

反對科舉,卻又一生追夢科舉!歷史上的蒲松齡是個怎樣的人?

詩人蒲松齡的思想、性格、脾氣都獨具特色,

自己窮困潦倒,卻心甘情願安於現狀、按部就班;期望貴人扶持,卻始終不肯奴顏婢膝、趨炎附勢。

對社會現實不滿,卻在徘徊彷徨中充滿期待;揭露科舉黑暗,卻並不堅定反對科舉制度,並且終生追夢在科舉道路上。因此,他的

人格特徵具有複合型、疊加性的特點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01

他是一個有傲骨的秀才,詩中透出傲然骨氣

所謂傲骨,是一種高傲自尊,剛強不屈的性格。既有與生俱來的因素,也有後天修養的成分。蒲松齡與妻子劉氏結婚後,就與兄弟姊妹們分家單過了。

由於大家庭的富裕光環逐漸褪去和整個淄川地區的災情狀況,蒲松齡家中的日子過得十分緊巴、艱難,可以說是家徒四壁,身無分文,窮得叮噹響。為了養家餬口,他不得不先後到沈家、王家擔任塾師,靠著舌耕之業,勉強度日。

反對科舉,卻又一生追夢科舉!歷史上的蒲松齡是個怎樣的人?

生活的艱辛,家境的窘況,蒲松齡是深有體會的,他時常想著改變這種現狀。《拔悶》中寫道:“

白雲綠樹隔紅塵,湖海飄零物外身。……何日得錢十萬貫,煙波深處買芳鄰

”。

然而,一個窮秀才,怎樣才能“

得錢十萬貫

”?不過是夢想而已。但是,即便如此,他在三十一歲應邀到江蘇寶應縣孫蕙處做幕僚的一年時間裡,跟隨知縣孫蕙迎來送往、吃喝遊玩,有過一段“

燈紅酒綠,紙醉金迷

”的“衙門”風光日子確是真實的。

然而,他卻能夠做到不貪戀不羨慕那種聲色犬馬的生活環境和口

腹之慾,並且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和享樂主義,表現出難能可貴的極高的人格和高尚品質。

反對科舉,卻又一生追夢科舉!歷史上的蒲松齡是個怎樣的人?

蒲松齡沒有沉溺於吃喝玩樂的官場漩渦之中,而且還多次利用一同旅遊、參加宴會等機會,勸說孫蕙要當個好知縣,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把心思用在為老百姓服務上,不要與貪官汙吏沆瀣一氣、同流合汙,起到了很好

規勸作用與效果。

蒲松齡從寶應縣辭去幕僚回到淄川后,第二年的科舉考試又一次失敗。只得重操舊業,靠做塾師養家。然而,教書只能拿到微薄的報酬,還要經常看天吃飯,依賴於年景是否能夠風調雨順。

一旦遇上災荒年份,收入自然減少,家中老小都要時常餓肚皮。面對這種狀況,蒲松齡無時無刻不期望著能夠得到改變呀。然而,要想改變這種貧窮的狀況又談何容易。

不但如此,由於蒲家莊距離畢家三、四十公里,每年的幾個重要節假日放假回家,都需要憑藉一雙腳板長途奔波。而這樣的奔波又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幾十年的歲月。節日的愉快,演變成了奔波的辛苦。

反對科舉,卻又一生追夢科舉!歷史上的蒲松齡是個怎樣的人?

但是,即便如此,他仍然不能放棄塾師職業。一年四季,無論

嚴寒酷署

,不管風霜雨雪,他都要雷打不動堅持“舌耕”。有時生病長災,也要履行職責。

02

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秀才,詩中透著秀才俊氣

之所以能夠獲得童子試縣、府、道三個第一的秀才桂冠,並非浪得虛名,而是實至名歸。施閏章是當時的大詩人、文學家,山東學政,他發現蒲松齡的文學才能,可謂慧眼識金。

蒲松齡考取秀才的第二年,就倡議與好友王鹿瞻、張篤慶、李堯臣等成立“郢中詩社”,並撰寫了序言,彰顯出過人的才華。孫蕙聘請他做幕僚一年間,他為孫蕙撰寫公文達兩冊之多;撰寫家書、呈文、告示、碑記達八十多篇,展示出別具一格的文才,得到了孫蕙的喜愛與褒獎。

反對科舉,卻又一生追夢科舉!歷史上的蒲松齡是個怎樣的人?

他還為畢際有、高珩、王士禎等名人寫過輓詩,這足以說明這些家人的後人對蒲松齡文才的認可。如果沒有一定的水平和真才實學,恐怕早就他們棄而不用,更不用說多家之間還互相推薦了。

五十四歲時的蒲松齡,依然生活窘迫、貧困依舊。面對重金誘惑和“一夜暴富”、甚至可能改變命運的條件,蒲松齡沒有為之動心,而是婉轉相拒。

03

他是一個志存高遠的秀才,詩中透著追夢初心

傾心科舉追夢。蒲松齡是一個終生期望透過科舉來實現“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人生理想,堂而皇之進入“體制之內”,從而光宗耀祖的秀才,並始終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和才華的。

這在他的《聊齋詩集》中,特別是詠懷詩中,這種心情的表達十分突出。在去寶應縣做幕僚前,幾次科舉考試的連續敗北,讓倔強的蒲松齡一方面有哀嘆,一方面又不服氣,仍然選擇繼續堅持。

反對科舉,卻又一生追夢科舉!歷史上的蒲松齡是個怎樣的人?

《和張邑侯過明水之作》中說“

但得孫楊雙眼顧,寧教陸氏一莊荒

”,則表達出希望得到貴人扶持的願望等。待到哀嘆、牢騷完畢,他又會重新振作精神,繼續前行。

可見其對科舉孜孜追求的痴心。 正因如此,雖然他在五十一歲做出自己不再進考場後的歲月裡,埋在其心底的希望之火併未泯滅,最終在七十一歲時,再進考場,一試成功,獲得了“歲貢生”頭銜。

蒲松齡在堅持科舉考試的同時,始終堅持著文學夢想,並行不悖,在“鬼狐”世界的天地中開墾種植春天的花朵,以夢為馬,馳而不息,甚至寧可暫時放棄科舉,也不肯放下文學創作之筆。

對此,好友張篤慶曾三番五次批評、規勸他,切忌分散精力談鬼說狐“不務正業”,而應該回到科舉考試的正確軌道上來。他先後於康熙三年、康熙二十五年年、康熙三十二年、康熙三十三年寫了《和留仙韻》等四首詩。

反對科舉,卻又一生追夢科舉!歷史上的蒲松齡是個怎樣的人?

一方面言辭婉轉的用典勸諭蒲松齡,如果像西晉張華那樣,

蒐集

整理神鬼故事,是虛幻的、不切實際的;一方面,對蒲松齡詩文之才給予肯定的同時,又直接批評其談鬼說狐,蹉跎歲月,辜負人生。

張篤慶認為,三年一度的秋闈,就算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複習、準備,也未必就能一試而中,加上還要為生計辛勞奔波,已經夠身心疲憊了,如果再拿出大量時間、精力去搞鬼狐創作,實為得不償失。

詩文雖是大道,但成就不了大業;科舉才是正道,中榜改變命運。蒲松齡雖然才高八斗,但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科舉上,以免辜負人生前程。

除了好友的真誠與善意的規勸,也有一些來自方方面面的詆譭。比如前面說到的,有人想借全國查禁淫詞小說之機,提出要毀掉《聊齋志異》書稿等。

反對科舉,卻又一生追夢科舉!歷史上的蒲松齡是個怎樣的人?

面對好友們的規勸、批評,蒲松齡沒有反駁、爭辯,而是將其作為一種鞭策和激勵;面對惡意的詆譭,蒲松齡則置之不理。他依然堅持自我,表達出寧可科舉不中,也不願意放棄自己認定的聊齋小說創作。

鑑於此,他一直堅定執著寫小說、寫詩歌、寫俚曲,直到生命將息,方才罷筆。他的舉動,表現了他人性中堅毅、剛強、執著的特質。

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現實可以改變一個人前行的方向,生活可以重塑一個人的性格。

然而,即使褪去曾經的小地主兼商人上流家庭的光環,蒲松齡依然是一名有傲骨、有才華、志向高遠、自食其力的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