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美術——連環畫

我們小的時候都看過小人書,這種小書可以被握在掌心內,還可以放在口袋中。這種書是由一幅幅有趣的故事畫面,然後搭配的文字呈現出來的,它就是我們常說的“連環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美術——連環畫

連環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方式,指的是用多幅畫面連續起來,組織成一個完整故事的藝術,因此連環畫又被稱為“連續畫”。這種藝術興起於20世紀初,它在中國上海地區十分流行,題材或來自於民眾生活,或來自於文學故事。人們編成簡單的文字指令碼,之後再繪成一幅幅生動的畫卷。連環畫多以單一色調的線條圖畫為主,偶然也有彩色繪畫,不過價值略高一些。民間也有關於連環畫的傳說。

漢朝時期,造紙術剛剛興起,很多的故事都被譽寫在書本上,但是那個時候,一本書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可以買得起的。一些貧窮人家的孩子,父母只能給他們賣四書五經,孩子們想看故事書,那麼只能去書攤子上看,等到快要上學的時候,只能將手中的書放下,最後依依不捨地去學堂。有些脾氣不好的商人,往往對只看書不買書的孩子一頓臭罵。

有時候,孩子們可以聚在一起,然後聽家中的老一輩講述上古時期那些牛鬼蛇神的神話傳說,這些都讓孩子們著迷不已,但是老者們的故事比較有限,想要知道更多的故事,只能去買書來看。所以,書本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美術——連環畫

到了宋朝年間,書本不在價值連城,就連印刷術也普及起來。那個時候,三國英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有一天,一位孩童在書攤邊看西晉陳壽撰寫的《三國志》,他看得十分入迷,賣書的秀才見天色已晚,幾番催促,孩童才放下書準備離開。

秀才問孩童:“為什麼不把書買回去看呢?”

孩童回答:“家中雙親不許,只讓讀四書,學五經。這書本太大,不好藏起來,要是能有一本放在衣兜裡的書該多好!”

秀才點頭後,他沉思起來,因為家中生計都靠他賣書而來,一些有錢人家都去大商店去買書,他的書攤子只賣小孩子看的故事書,靠做孩子們的生意過日子。他在家中左思右想,忽然腦中一個靈光,秀才試想,為何不將這些故事和圖畫縮小呢?這樣成本不僅少,還方便攜帶。

於是,孩子們好幾個月沒有見到賣書的秀才,他們的故事書還沒有看完呢。終於,這一天,秀才揹著一包書來擺攤子,這次的包裹比起以前小了數倍。他將縮小了好幾倍的書放下後,孩子們立馬圍了過來。秀才的小書不僅有文字說明,而且還有簡單的圖畫,孩子們十分喜歡。

僅僅一天,秀才的小書銷售一空,隔壁擺攤的見了這情況,紛紛回去製造小書,從此,小人書在民間流行起來,最後被人起名為“連環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美術——連環畫

民間故事沒有被記入史料之中,是真是假無從考證。不過歷史上,它是怎樣描述連環畫的演變過程呢?

中國連環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漢朝時期的畫像石,當時的中國已經出現用連續的畫卷來敘述一個完整性故事的文化藝術了。不過那時多是以畫壁形式來展現這種文化藝術。如中國漢朝馬王堆的漆木棺上,就刻有“土伯吃蛇”、“羊騎飛鶴”等故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壁畫已經具有中國連環畫的特點,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女史箴圖卷》等,都是將故事展現在卷軸上,圖片旁還有解釋文字。

隋唐時期,隨著佛教在中國迅速發展,民間出現了用絹蟠來傳播佛教文化的形式。所謂絹播,是指條形形狀的細絹,上面繪有圖畫和注有文字說明,它常常被懸掛在佛教道場或經臺的兩側。宋朝時,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特別是印刷術的利用,連環畫的發展形勢由石畫像轉移到了圖本形式。由於連環畫故事形象生動,內容精彩,所以很受民間百姓們的歡迎。北宋嘉祐年間的《列女傳》,便是最早的插圖故事書,連環畫在這一個時期基本成型。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美術——連環畫

明清時期,隨著封建文化的發展,小說、《三國演義》等通俗文學在民眾之間逐步地受到歡迎,線描插圖被廣泛地用到小說當中,並分為多種種類,如章回小說卷頭人物被稱為“繡像”,將每一回的故事都展現出來被稱為“全圖”;每一回前都附有多幅圖畫,被稱為“回回圖”。

清末,西方列強入侵,在瓜分中國的同時,也為中國帶來了先進的西方文化,各地成立了很多的新聞報社。1884年成立了《申報》,為了增加新聞的可讀性,《申報》出版了新聞連環畫《點石齋畫報》,內容多是反映時政的,作為報刊的贈品,隨買隨贈。因為當時的攝影技術還不成熟,這些連環畫報較為形象地描述了當時政局的狀況。

民國時期,各地對連環漫畫稱呼不一,在中國北方,連環畫被稱為“小人書”,南方則有公仔書、菩薩書、訝書等稱呼。1925年到1929年的四年當中,上海世界書局先後出版了《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封神榜》

等連環畫書,這些被稱為“連環圖畫”。這一稱呼,一直沿用到新中國成立後,直到20世紀50年代之後,才改稱為“連環畫”。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民間美術——連環畫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時,因為社會還不是十分的繁榮,娛樂方式較為單一,小孩子們對連環畫很是喜愛,常常一本小人書能讓一個小孩沉迷一整天,不能自拔。從1932年起,連環畫在國內興盛起來,50年代以後,連環畫到達了發展的鼎盛時期,作品內容百花齊放,精彩紛呈。那時候的連環畫反映了中國革命,人們繪製出了《地道戰》、《地雷戰》等連環畫。從80年代以後,連環畫才融入了很多新時代的元素。

在中國連環畫藝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曾經誕生了無數的優秀作品,培育了眾多的知名畫家,其間也伴隨著許多有趣的故事。不過,如今社會進步飛速,電子書幾乎取代了連環畫的市場。很多“70、80”後的年輕人只能用回憶的方式祭奠連環畫,他們懷念那些小書揣在口袋裡的日子。

朋友們看過哪些連環畫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