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介休龍天廟樂樓

見喜龍天廟樂樓

作者:連達

山西介休龍天廟樂樓

見喜村是個很大的村子,但都是清一色的平房並肩連片,單調呆板,毫無特色。在村子中部一戶老鄉的院子裡,不可思議地出現了一座歇山頂建築,這就是見喜龍天廟僅存的樂樓。

龍天廟相傳是為紀念西晉時的介休縣令賈渾而建。晉惠帝時爆發了“八王之亂”,匈奴人劉淵眼見晉室衰微,起兵造反,揭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當時劉淵自稱漢高祖後裔,國號稱漢,派喬晞率兵攻打介休。縣令賈渾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拒絕投降,以死殉國,其妻宗氏亦罵賊而死。忠烈事蹟被收錄在《晉書·卷八十九·列傳第五十九》中,後人遂建廟祭祀,並祈禱他成神之後保佑鄉里。清乾隆版《汾州府志》載:“賈侯廟,在介休縣南三里,晉介休令賈渾墓側。縣境及孝義、永寧、寧鄉境,民間亦多立廟,以為祈禱雨澤之所,俗呼龍天廟。”

山西介休龍天廟樂樓

可見龍天廟發源於介休,主要分佈在山西省中部,地域性很強,後來也被一些地方訛傳為龍王廟。日久年深,老鄉們也弄不清何為龍天,更早就忘了賈渾是何許人也,只管焚香求告神仙庇佑便是。見喜龍天廟早已被拆毀,僅剩下最南邊的樂樓殘存,其餘殿堂完全為民居取代,絲毫看不出往昔的痕跡。戲臺坐南朝北,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原來是一座緊湊的單簷歇山頂小殿,緊連著南側屋簷還接出來一椽抱廈,顯然是為了增加後臺的使用面積。除了北面為臺口,其餘三面都砌築磚牆,但現在南牆和南側的屋頂已經垮塌,許多磚石和木料散落於地,凌亂不堪,其餘的屋簷也都糟朽破爛,狀況悽然。北立面的木構架不甚高大,拘謹的造型、如意斗栱、花哨的木雕,看起來是一座清代建築。

山西介休龍天廟樂樓

樂樓前堆滿了老鄉清理出來的木料和一些日常雜物,在南牆的坍塌處還架設了鐵網,作為臨時的圍牆。我小心翼翼地走進半殘的樂樓內部,抬頭四下張望,只見脊槫下前後隔間的柱子上鑲嵌匾額“詠言閣”,應是取自於《尚書》中的“詩言志,歌詠言”。樂樓裡邊的樑架與外簷的風格頗為不同,柱頭卷殺圓潤,使用了好幾種駝峰,粗碩不羈的綽幕枋和經鋸改的月梁竟然有元代的遺風,脊槫之下的叉手和丁華抹頦栱做法更是古老,同孝義中王屯天齊廟十分近似,看起來是一座元代樂樓在清代維修時改換了外簷,但保留了內部的舊有構架。如果戲臺能夠早至元代,就可以說這座龍天廟至少已有八百年的歷史。但一座元代樂樓落魄到如此地步,比起晉南的牛王廟舞樓等元代遺存,境況實在有天壤之別。不知道龍天廟樂樓遺留的元代特徵是否能被發現,也不知道是否有人在意這樣一座已經破爛到幾乎沒救了的老房子。從它目前坍塌損壞的程度來看,再不挽救便真的要徹底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