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為何沒能位列唐宋八大家,原來是因為這場運動

范仲淹的一生可謂是起起伏伏、坎坷不已的。入仕後的范仲淹曾官至參知政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副宰相,但可惜的是,因為多次發表與他人向左的意見,多次被貶斥,最終因病於潁州去世。范仲淹雖然仕途不順,但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的奇才。他不僅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還曾帶兵駐守西北邊疆地區,讓西夏軍隊不敢進犯。此外,他的一生幾乎都在創作,優秀的作品非常多,涉獵也十分廣,在散文、詩歌以及詞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代表作。范仲淹吃苦耐勞,曾日日用鹹菜配白粥的故事也曾廣為流傳。由此可見,范仲淹學識過人、有勇有謀,敢於說實話,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還十分吃苦耐勞,因此,他能一步步走到副宰相的位置也不足為奇。

范仲淹,為何沒能位列唐宋八大家,原來是因為這場運動

范仲淹的文學作品是十分優秀的,他的文采也是極好的,為何沒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呢?唐朝和宋朝在文化創作方面的束縛較小,創作環境也比較寬鬆,因此,唐宋也出現了眾多優秀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就是其中的代表。沒能入圍這八大家是范仲淹才學還不夠格嗎?其實不是的,如果光看范仲淹在文學上的成就,那他當然有資格入圍這唐宋八大家了,不過,這唐宋八大家的評比可不止是看作品,還有其他因素的干擾,總的來說,就是范仲淹硬體是合格的,但軟體卻沒有,自然也就沒能入圍了。

范仲淹,為何沒能位列唐宋八大家,原來是因為這場運動

其實唐宋八大家的說法並非是從唐朝或是宋朝就有了,而是在明朝的時候,由文學家朱右首先提出。在《六先生文集》中,主要就是收錄了唐宋八大家裡的八個人物的作品。到明朝末期,散文家矛坤編選的《唐宋八大家文鈔》在民間流傳得十分廣泛,也產生了非常大的社會影響,唐宋八大家的這個說法也就越來越普遍了。

范仲淹,為何沒能位列唐宋八大家,原來是因為這場運動

為何朱右會將這八個人記錄到《六先生文集》中呢?其實主要是因為一場古文運動。自漢朝以來,駢文在文學界裡是十分流行的,且駢文的寫作是非常注重形式上的技巧的,如果運用的好的話,寫出佳作完全不在話下。但是,要將駢文的形式技巧運用得當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當時很多文學家創作出來的駢文大多都太過形式化,缺少文章的內涵。文學創作不是一件易事,要寫出好的作品,就必須勇於創新,一成不變的創作條框只會束縛住人們的思想,要創作出能夠千古流傳的的佳作更是難如登天。

范仲淹,為何沒能位列唐宋八大家,原來是因為這場運動

針對這樣的文學創作大環境,韓愈第一次提出了“復古”的文學理念,並宣揚用散體作文,以此來反對駢文的創作形式,也就此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古文運動。在這次的古文運動中,柳宗元十分積極熱情地響應了韓愈的想法,並主動扛起古文運動這面大旗,原先十分流行的駢文也受道了很大的衝擊。但是,在韓愈和柳宗元離世後,駢文又再次死灰復燃了。其實,駢文死灰復燃也是正常的,畢竟在古文運動之前,駢文是非常流行的,流行就證明它本身的受眾程度是很大的,對於這類有基礎的文學形式,一時的衝擊並不能徹底“擊垮”它。

范仲淹,為何沒能位列唐宋八大家,原來是因為這場運動

到宋朝年間,文壇歐陽修再次掀起了古文運動,並將韓愈和歐陽修作為榜樣,不過,歐陽修並未對駢文全盤否定,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經古文和駢文二者的優點結合起來,這樣科學合理的做法讓宋朝的古文運動發展的更加熱烈。後來,蘇軾、王安石以及曾鞏紛紛拜歐陽修為師,其中,蘇洵、蘇軾、蘇轍為一門三傑,他們如火如荼地投入到古文運動中,給駢文帶來第二次更為猛烈的衝擊,自此,駢文也不再流行了。也正是為記錄發動古文運動的這八個人對所作出的貢獻,朱右也就將他們的作品收錄成冊了,後來也就順其自然成為了廣泛流傳的“唐宋八大家”。

范仲淹,為何沒能位列唐宋八大家,原來是因為這場運動

從輩分上看,范仲淹算是歐陽修的前輩,怎麼樣也不可能跟在歐陽修後面辦事,也就沒有參與這場古文運動。這麼看來,范仲淹沒有入圍唐宋八大家也是很正常的,畢竟人家是之要參與了古文運動的,一個沒有參與的人怎麼可能會入圍呢。不過,其實入圍與否都不能改變范仲淹的那些豐功偉績,而他的頭銜也著實不少了,入圍不入圍也沒那麼重要了。

范仲淹,為何沒能位列唐宋八大家,原來是因為這場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