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晉一代名臣,出身寒門,卻因何成為一代名臣

眾所周知,西晉沿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這套制度理論上選人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但在實際過程中,門閥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家世逐漸成為最重要的選材標準,逐漸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這種背景下,出身貧寒的寒門庶族想躋身西晉中央,難度無疑是十分巨大的。但也有人做到了,他就是西晉一代名臣,張華。

他是西晉一代名臣,出身寒門,卻因何成為一代名臣

張華,字茂先。范陽郡方城縣人。其實論家世張華也不能說很差,他是張良的十六世孫,父親張平也做過曹魏的漁陽郡守。但可惜張平很早就過世了,導致張華年少時孤獨貧寒,甚至一度要靠放羊為生。

張華窮歸窮,但卻很有才華,憑藉一篇《鷦鷯賦》,讓名士阮籍都讚歎他是王佐之才。張華也因此開始被世人所熟知。漁陽太守鮮于嗣推薦其擔任太常博士,盧欽又把他推薦給司馬昭,轉任河南尹丞,之後又接連擔任佐著作郎、長史,中書郎等職。

西晉建立後,張華又被授予黃門侍郎,封關內侯,因為能力卓越,張華也逐漸受到司馬炎重用。到這時很多人可能覺得張華不過是個優秀的行政人才,其他方面也就那樣。但西晉滅吳前後,張華的表現讓人刮目相看。

他是西晉一代名臣,出身寒門,卻因何成為一代名臣

羊祜謀劃伐吳之時,遭到群臣的反對,只有張華表示贊成。等到司馬炎決定滅吳之時,張華又被任命擔任度支尚書,負責安排輜重運輸,決定計謀。吳國滅亡後,司馬炎也是對張華極度肯定,在詔書中這樣表述“尚書、關內侯張華,前與故太傅羊祜共創大計,遂典掌軍事,部分諸方,算定權略,運籌決勝,有謀謨之勳。其進封為廣武縣侯,增邑萬戶,封子一人為亭侯,千五百戶,賜絹萬匹。”

張華自此聲名越發顯赫,很多人都覺得他有擔任宰相的能力。但張華卻也有自己的軟肋,那就是朝中勢力太薄弱,寒門出身的他招致了門閥士族的嫉恨,尤其是來自潁川荀氏的荀勖,他十分憎恨張華,常想伺機將張華調到外鎮任職。結果好巧不巧,張華在和司馬炎在繼承人問題上發生分歧,張華覺得司馬攸是更合適的人選,這就導致荀勖的離間計得逞,張華被外調他為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又兼任護烏桓校尉、安北將軍。

張華畢竟是個大才,無論在哪裡都是政績斐然。有人建議司馬炎召張華回京任宰相之職,卻遇到了馮紞的阻撓。張華雖然被徵召回朝,卻僅擔任太常,後來又因為太廟屋樑折被免官。自此到司馬炎去世,張華僅以列侯身份上朝,沒再擔任其他什麼要職。晉惠帝剛即位後,也因為被楊駿猜忌,張華依舊不得參與朝政。楊駿被誅殺,司馬亮衛瓘執政,張華還是沒有太多機會。

按這個趨勢,張華的政治生涯也近乎終結了。但隨著八王之亂爆發,張華又重獲機會。當楚王司馬瑋受密詔殺害司馬亮、衛瓘等人後,人們怕司馬瑋成為新的禍害,但張華卻認為司馬瑋不足為慮,他對晉惠帝和賈南風說:“瑋矯詔擅害二公,將士倉卒,謂是國家意,故從之耳。今可遣騶虞幡使外軍解嚴,理必風靡。”

在張華的建議下,司馬瑋果然兵敗被殺。張華因首先獻謀有功,被拜為右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監,佩戴金印紫綬。但張華卻堅決推辭開府。

此時的朝政完全被賈南風所掌控,賈南風也知道朝中需要有才幹的人辦事就行,那麼什麼人最合適呢?其他門閥士族肯定是不合適的,司馬家的王爺們也不行,選來選去,只有張華最合適。

一來張華出身寒門庶族,往上沒有威逼君主的疑慮,往下又是眾望所歸,二來張華確實才能卓越。於是賈南風讓張華總攝朝政,大事都諮詢於他。在裴頠等人的配合下,張華盡忠國事,輔佐朝政,彌補缺漏,西晉也獲得了難得的安定歲月。

張華雖然是賈南風一手提拔的,但對於賈后親族勢力強盛,張華也是比較擔憂的,害怕因此釀成災禍,就創作了《女史箴》來諷勸賈南風。賈南風儘管性格兇暴嫉妒,但還是敬重張華,雖然並未因此收斂,卻也沒有為難張華,張華也被封為壯武郡公。

但賈南風畢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太子司馬遹成了她的眼中釘,儘管張華竭力反對,但司馬遹還是被廢軟禁,最終慘遭毒手,其實一開始有人找過張華,勸他輔佐太子廢掉賈南風,但被張華拒絕。

隨著司馬遹一死,西晉的局勢也徹底失控,趙王司馬倫趁機發動政變,賈南風隨即倒臺,作為賈南風所依仗的重臣,張華也難逃噩運,在前殿馬道南處被殺,並被夷滅三族,終年六十九歲。

他是西晉一代名臣,出身寒門,卻因何成為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