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王福全一生不追求功名,兩次攻打噶爾丹,為康熙兩肋插刀

1903年6月,一封急信送到塞外,身處塞外的康熙收到一封來信,信上寫道,康熙之弟裕親王病危。慌張的康熙立刻下令,返回京城。遺憾的是,在康熙回來的路途中,裕親王福全病逝。康熙朝少有的軍事統帥,大將軍的生命結束了。後人對他評價很多,但為何後人評價說康熙的親哥哥福全比胤祥的功名還高呢?

賢王福全一生不追求功名,兩次攻打噶爾丹,為康熙兩肋插刀

順治帝在位十八年,有八個兒子,但順治帝的兩個皇后都沒有留下皇子,按道理來說,繼承人應該是福全。但順治鐘意的是還未出生的四阿哥。出乎意外的是,四阿哥一出生就夭折了。順治帝悲傷過度,整日消沉。漸漸的,順治帝的身體太不如以前,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決定選擇一個繼承人。他晚年期間,有三個小皇子經陪伴他,他便決定選擇三個皇子中的一個來繼承帝位。三個皇子分別是,七歲的二阿哥福全,六歲的三阿哥玄燁和三歲的五阿哥常寧。

最終,順治和孝莊太后一致決定,由於其他兩個皇子沒有出過天花,就將出過天花的玄燁作為繼承人。小的時候就錯過了皇位,等到長大後,他和玄燁只有君臣有別了。

順治十八年,玄燁繼位。繼位之初,順治留下的臣子給康熙帶來了不少麻煩,鰲拜暗中執政,索尼年齡較大。後來,索尼病危,在他病逝之前,舉薦十四歲的康熙親政。

賢王福全一生不追求功名,兩次攻打噶爾丹,為康熙兩肋插刀

但由於鰲拜蠻橫專制,權力較大。導致康熙有親政之名,沒有親政之實。還是鰲拜掌管著朝政。之後,康熙封哥哥福全為裕親王,允許參加朝政。在裕親王的幫助下,兄弟二人齊心協力,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奪回了實權,除掉了鰲拜。

兩人之間的感情更近一步,在鰲拜下臺之後,康熙就獨攬大權,但這時福全的地位已經如日中天了,有人猜測福全可能會篡位。但福全心裡清楚,自己今天所有的地位是康熙給的,只要自己不和康熙對著幹,就能保平安。福全從不管朝堂之事,也不參與黨爭。所以說,如果要當一個賢王,就要當一個聰明人。康熙十分清楚,自己的哥哥內心想的是什麼。福全也用自己的方式報答了康熙。

賢王福全一生不追求功名,兩次攻打噶爾丹,為康熙兩肋插刀

康熙二十九年,噶爾丹率領3萬鐵騎,與康熙大戰。剛開始康熙命尚書抗敵,戰爭大敗。為了鼓舞軍心,康熙決定親征噶爾丹。帶領福全,常寧和皇太子胤褆齊力抗敵。這次戰爭的策略是兩路大軍夾擊,然後再讓一軍隊攔截退路,實行圍剿計劃。

但常寧所帶領的大軍大敗,間接導致了福全的一方陷入被動,造成只能防禦外敵的局面。在康熙和福全的完美配合下,圍剿了噶爾丹,反敗為勝。狡猾的噶爾丹見狀,假意求和,但卻暗中修暗道,一路縱火殺人。

這時,和福全在一路抗勇殺敵的皇長子胤褆,孤身帶領一路軍隊,冒冒失失,不計後果。甚至好幾次差點葬送性命。

賢王福全一生不追求功名,兩次攻打噶爾丹,為康熙兩肋插刀

福全得知皇長子胤褆孤軍殺敵時,害怕皇子出現意外,為了保護皇長子。沒有在康熙的同意下,放棄了追捕,擅自回師。康熙大怒。等到皇長子胤褆回來之後,康熙審訊胤褆和裕親王。康熙詢問胤褆事實是否和裕親王說的一樣,如果不一樣,就把胤褆先處置了。

聰明的福全怎麼會不知道,康熙此意就是要保護胤褆,讓自己承擔責任。雖然福全最初的想法是保護胤褆,但這場戰爭的失利,必須要有人承擔責任。康熙作為君主不僅要為國家考慮,還要為自己的兒子考慮。福全不得不默默承擔了一切。

賢王福全一生不追求功名,兩次攻打噶爾丹,為康熙兩肋插刀

康熙雖然不說,但他心裡清楚。他的兒子是什麼樣子,他自己心知肚明。第二次攻打噶爾丹,福全為大將軍,一路追擊,最終大敗噶爾丹。凱旋迴來之後,康熙恢復了福全的職權。能在康熙眼皮底下當了三十六年的親王,足以說明他的聰明才智。

遺憾的是天妒英才,康熙四十二年,五十歲的福全病逝。這就有了文章開頭一幕。福全的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祿,為兄弟兩類插刀,盡心盡力輔佐康熙,所以說,後人評價康熙的親哥哥福全比胤褆的功名高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