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回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群山回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因為之前讀過作者的《追風箏的人》,看到這本《群山回唱》就買了。

買時沒注意,買回才發現,漏掉了中間的《燦爛千陽》。

雖然在情節上沒有聯絡,但之後還是會想找來讀讀。因為據說前兩本《追風箏的人》和《燦爛千陽》要比這本好看,想看看是不是這樣。

至少目前讀完這本《群山回唱》,覺得和《追風箏的人》比較的話,無法說哪本更好。

《群山回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1. 與《追風箏的人》的不同。

作者因《追風箏的人》成名,成名至今出版了三部小說,每一部都是關於戰爭下的阿富汗這一主題。

第二部我還沒有看過,所以暫時先比較一下這兩本。

讀第一本《追風箏的人》的時候,沒有覺得不好,但也沒有覺得好到驚人。

就是一本規規矩矩講了一個完整故事的小說。作為作者的第一本書來說,文字、情節互相支撐得剛剛好。這樣的小說因為受眾面非常廣,所以成為暢銷書是順理成章的事。

但情節上讓我有點接受困難。

因為覺得,世界上已經有那麼多的痛苦了,為什麼還要寫這樣一本小說讓人看了難受。

讀這一本《群山回唱》的時候,這種感覺消失了。

這一本的每一章都會重新開始一個新的故事,視角也隨敘述者的改變而不斷轉換。雖各自獨立,但互有聯絡。

開始我會覺得有點散,沒有形成合力的感覺。畢竟涉及了太多人的人生故事了。

但這種感覺讓我突然想到了餘華的《在細雨中呼喊》,大概也是薄薄的一本,也是講述了很多人的人生。但我讀的時候,完全沒有覺得哪個人的人生寫得不夠。

突然之間,就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不知道是否因為自己非母語的關係,理解不到作者的深意。

而特別讓我尊重的一點是,《追風箏的人》裡對悲劇的描寫是直白而殘忍的,但這本是收斂而剋制的。

前者的描寫方式對讀者的衝擊力更大,更容易大賣。(別說是寫一本小說,就算自媒體文章,也是追熱點最容易爆,大家都懂的。)

而後者就需要花更大的力氣,還不一定討好。但是作者沒有抓住讀者的痛點不放,一直壓榨下去,是讓人尊重的做法。

其實仔細思考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很悲慘的:父母因為貧窮把孩子賣掉;母親把被狗咬掉半邊臉的孩子扔給朋友走掉;養母丟下養女自殺;女孩被自己的叔叔砍破頭;妹妹因為嫉妒把姐姐推下樹摔成殘廢……

但作者把這一個個悲劇,放到一個更大的背景之下。這些單獨人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造成的,並非某個極惡之人的行為。

作者努力用一個更加走心的方式進行深層情感探索。每一個人平常得就像你身邊的親戚朋友,就算他(她)們做了什麼錯事,你總能站在一個更靠近的角度來理解。

不被已有的名聲所拖累,不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寫出這樣一本小說需要更加平穩的內心。

喜歡這本書的讀者會讀到流淚,不喜歡的會覺得有點平淡。這都沒什麼,不同的人對於同一本小說的感受本來就會不同。

畢竟如果作者想達到的目的,就是記錄自己民族的苦難、普通民眾生活的艱難,那麼這個目的是完成得越來越好了。

2.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小說以一個童話故事開頭。心軟的讀者,讀完這個故事,應該已經開始流淚了。

作者雖然成長、接受教育在美國,但因為自己民族苦難的關係,內心中總有一部分是缺失的。那種融入血液的悲傷感,也體現在文字中。

“……They say, Find a purpose in your life and live it. But, sometimes, it is only after you have lived that you recognize our life had a purpose, and likely one you never had in mind. And now that I had fulfilled mine, I felt aimless and adrift……”

如同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也總是離不開國家的背景。雖然寫作風格不同,但那種因民族尊嚴受損而植根於骨子裡的痛,始終是作者提筆記錄的初衷。

因為懂得痛苦,所以對於別人的痛苦也能感知、理解,對每一個人都不苛責,筆端的呈現更加溫暖。

“……It’s a funny thing. Markos, but people mostly have it backward. They think they live by what they want. But really what guides them is what they’re afraid of. What they don’t want.”

小說中有一處讓我特別有共鳴。Pari在外出差,得知孩子可能突發重病後,內心太過恐懼而責問自己為什麼要生孩子時,有如下的一段描寫:

“……She is furious with herself for her own stupidity. Opening herself up like this, voluntarily, to a lifetime of worry and anguish. It was madness. Sheer lunacy. A spectacularly foolish and baseless faith, against enormous odds, that a world you do not control will not take from you the one thing you cannot bear to lose. Faith that the world will not destroy you……At that moment, she cannot think of a more reckless, irrational thing than choosing to become a parent…… ”

這一段我真的是自己做了母親後才能體會。養孩子就是給自己找了個一生的軟肋。你會同時發現,自己可以堅強到什麼地步和可以軟弱到什麼程度。

這是一部帶來溫柔的心碎感的小說。文字純樸得傳統而美好。

作者成名後,沒有拿文化當賣點,拿民族苦難當噱頭。能從更宏大的視角,來記述受到這段歷史影響的人們半個多世紀的生活,而不是始終糾結某個人所受到的殘忍的傷害。

小說最後,書中的人物不管在身體上、心理上有怎樣的殘缺,都或多或少地找回了自己失去的。

正應了那句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作者還是溫暖而慈悲的。

Out beyond ideas

of wrongdoing and righting,

There is a field.

I’ll meet you there.

—Jelaluddin Rumi, 13th century

《群山回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喜歡請轉發評論,謝謝~)

一起來讀更多中英文小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