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膠州鹽廠工人,吃豬狗食,光身幹活,被蔑稱“鹽場猴”

“鹽場猴,鹽場猴,啃著小米餅,嚼著蘿蔔頭;住著靠山屋,披著蓑衣頭,雨天泥打滾,晴天汗水流;好女要逃生,寧死不嫁鹽場猴!”這就是解放前膠州鹽工的悽慘生活寫照。

解放前膠州鹽廠工人,吃豬狗食,光身幹活,被蔑稱“鹽場猴”

膠州灣盛產食鹽,明清時有農民經營鹽池,後有財主經營鹽場。1918年日本人佔領青島後,在膠州灣建立了自己的鹽場。1922年,青島由國民政府收回。次年花費600萬元贖回膠州灣沿岸日本人所佔鹽田及鹽業公司。

這就是膠州鹽場在近代史上的一段歷史,這段歷史滲著血淚。

當時進鹽場的很少有當地人,多是周圍縣走投無路的農民。他們死裡逃生,只盼有飯吃活下去。萬般無奈下,闖進鹽場,一來避難,二來活命。

解放前膠州鹽廠工人,吃豬狗食,光身幹活,被蔑稱“鹽場猴”

曬鹽的季節性強,春季的農曆二月初六到六月初六為一期,秋季的七月十五到十月十五又是一期。所以用工常按季節來,到產鹽時才僱人,一旦產完立即辭退。工資也不按月發,而是幹完一期後再發。

這就有很大操作空間。假如工人期間去世,或幹不了活走了。不僅不會得到錢,反而要搭上飯錢,所以沒人敢中途退了。場主們唯利是圖,看著快結束時,故意安排重活折磨鹽工。鹽工撐不了,就立馬辭了,分文不給。更有場主將工人攆了再僱,僱了再攆,十分缺德。

幹完一期不過得四、五元,這還算好的。棘洪灘的一個鹽場主利用毒辣手段,折磨工人四個月,到最後什麼也沒給,白得480噸鹽。

微博的工資,也要讓工人每天干15個小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晚上不到8點不手工。鹽工過了端午,天氣熱了,就不穿衣服,光著身子幹活。腿腳泡在鹽水裡,有時還要背百多斤的鹽袋子,稍有怠慢,立馬挨杆子抽。所以有人蔑稱鹽工是“鹽場猴”。

如此辛勞,伙食竟被場主換成豬狗食和發黴小米餅。日偽時期,還吃橡子麵。不吃飯幹不了活,鹽工只能閉眼狠咽。住宿的地方是低矮的窩棚,逢颳風下雨,是外面大里面小。棚內跳蚤臭蟲到處是,睡覺都不安穩。

解放前膠州鹽廠工人,吃豬狗食,光身幹活,被蔑稱“鹽場猴”

1930年的六月初六按例結算工錢,這也是鹽工苦盼的一天。當年趕上閏六月,場主就說應該幹到閏六月初六才行。鹽工講必須加一個月的錢,場主罵罵咧咧的拒絕。鹽工忍無可忍,秘密串聯,聯合罷工。

場主手下對鹽工拳打腳踢也止不住,場主知道繼續使硬的不管用,只好談判。結果是鹽工幹到閏六月初六,但只給半個月工資。另外每年寒食和財神會前後要發豬肉一斤和小餅兩個,此項規定延續到膠州解放。

這次罷工也讓鹽工知道聯合的意義。1943年鹽工也小規模的聯合罷工一次,氣得日本人嫌不給他幹活,怒喝場主。場主怕腦袋搬家,立即找鹽工付清工錢,請鹽工繼續幹活。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所謂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