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所有的人都喜歡把中國和印度做比較?

↑↑關注我們

每天看書摘

為什麼所有的人都喜歡把中國和印度做比較?

《印度,漂浮的次大陸》作者:郭建龍

中國與印度的一個基本差別就是:雖然兩國都存在貧富差距和地區差距,但絕大多數中國人相信透過自己誠實的奮鬥,可以改善自己的命運,而在印度就很難,低種姓者大都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

印度獨立都六十多年了,但是在印度農村的很多小學裡:高種姓的孩子有小木凳坐,有課本念,有小石板寫字;低種姓的孩子坐在地上,沒有課本,沒有石板。

雖然印度法律上早已廢除了種姓制度,但這些學校裡的校長、教員和學生都是印度教教徒,大家會覺得這樣做很自然,低種姓的孩子自己也覺得這樣做是合情合理的。印度教裡,賤民信徒去寺廟裡上香,只能逗留在印度教廟宇的外面,不能進入廟宇。

精選書摘

1。世界上的所有宗教一般都包括了信仰和倫理兩方面的內容,其中信仰是一種個人化的體驗,主要關係到個人與神之間的溝通,而倫理是一種社會化的體驗,主要是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2。任何一種宗教在創立之初,都是為了對人生做出一種解釋,為人們提供一種慰藉,讓他們在遭受苦難時仍然懷有希望。這也是為什麼社會分崩離析時,恰恰是宗教發展的黃金時期的原因。

3。歷史總是在嘲笑那些目光短淺又貪婪的人,卻又總是在用最優秀的人做祭品。

4。英國人留給印度兩個最重要的遺產,一個是國家治理方面的教育,另一個則是統一的國家觀念。

5。雖然印度教的存在僵化了印度社會各個階層,但它強調各守其位的同時,也保證了各個階層都能夠活下去,只要他們安守本分,即便遭受到貧困和痛苦,也會有人幫助他們。

6。博帕爾果真是一個骯髒的城市,這裡曾經發生過程度僅次於切爾諾貝利的人類災難。1984年12月3日凌晨,位於博帕爾的一家美國企業設在一個貧民區附近的農藥廠發生了氰化物洩漏事件,造成了2。5萬人直接致死、55萬人間接致死、20多萬人永久殘廢的人間慘劇。

7。當佛教傳達到了海外,變得越來越神秘、越來越講求權威和信仰的時候,其原產地印度反而更強調個人體驗,這種個人體驗並非要求信徒主動去受苦,而是強調自我表達、自我思考和自我快樂。這不是一種純粹禁慾的宗教,而是一種講求精神充實的宗教。

8。每一個文明都會有一批早期的經典留存下來,中國的經典是四書五經,希臘的經典是荷馬史詩和柏拉圖,猶太人的經典是聖經,對於印度來說,雅利安人到達印度後形成的第一批經典就是《吠陀經》

9。比起唯物主義,那些相信靈魂不朽、精神不滅的唯心主義觀點能給人提供更多的安慰,也更加能約束人們的行為。由於相信靈魂的存在,為了靈魂的未來,人們在本世不敢胡作非為,從而對於形成社會倫理和公平公正更加有利。

10。對於旅行者來說,好奇心永遠是第一位的,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的旅行家,那麼首先必須用自己飢渴的眼睛去觀察世界,那些故步自封、總以為世界已經在胸中的人,是無法獲得旅行樂趣的。

11。在歐洲歷史上,國王和皇帝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國王統治的是一個國家,而皇帝統治的卻是一系列的國家的集合體,或者說一個帝國。在歐洲歷史上能夠稱皇帝的,只有羅馬帝國、拜占庭(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另外還有兩個僭越的“皇帝”:法國的拿破崙帝國以及沙皇俄國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