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幾乎被“用爛”的詞彙“中郎將”,是個什麼官?

“中郎將”是我國曆史上經常出現的一個官職名,尤其是在東漢、三國時期,它更是成為了幾乎被“用爛”的詞彙。如果我們翻開如《三國志》、《三國演義》這樣記錄三國時期歷史和人物的書籍,會看到各式各樣的“中郎將”,名目眾多、職能各異。

三國時幾乎被“用爛”的詞彙“中郎將”,是個什麼官?

舉例來說,著名的“火燒赤壁”導演者周瑜,就曾擔任建威中郎將;諸葛亮歸附劉備,經歷赤壁之戰後,劉備將其封為“軍師中郎將”,此後龐統也受封過此職;北方曹操勢力,則有過負責盜墓的“發丘中郎將”,曹丕曾擔任過的負責輔佐丞相的“五官中郎將”等等。那麼,古代的中郎將到底是個什麼官職呢?

我國先秦的戰國時期,出現了“中郎”這一官職。它最早是作為君主的近侍被設定,其職能大體是管理皇帝的出行車駕、馬匹並保衛君主、照顧起居等等。

到了秦、漢,這一官職始終保留,中郎雖然官位不高,俸祿只有區區六百石,但因為是皇帝近臣,所以話語權很高。

到了漢朝,中郎開始負責統帥皇帝的侍衛、禁軍,於是更名為中郎將,歷代由掌管宮內事務的郎中令、光祿勳所統轄。

“虎賁”自古便是皇帝身邊的精英衛士的代稱,漢平帝元始元年(1),宮廷衛士被正式命名為“虎賁郎”,他們的統領就被稱作“虎賁中郎將”。

三國時幾乎被“用爛”的詞彙“中郎將”,是個什麼官?

和原先的普通中郎將不同,虎賁中郎將的俸祿足足有兩千石。後世說起禁軍,“羽林軍”是比“虎賁郎”更加著名的部隊,它由漢武帝所設立,是十分精銳的皇家禁軍,取“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意。虎賁中郎將設立不久,“羽林中郎將”也登上歷史舞臺,他的俸祿也是兩千石,和地方的各郡郡守相當。

中郎將這一官職自虎賁、羽林設立之後便逐漸固定為兩千石俸祿,這一品級高於一般校尉,但低於將軍。

到東漢時期,中郎將逐漸成為一個重要而普及的官職,其職能也從統率禁軍變得更加寬泛,幾乎但是統兵數大於校尉而少於將軍的,便會被封為中郎將,其俸祿品級也各有不同,十分複雜。

舉例來說,東漢時朝廷和北方匈奴交往密切,時常派出使臣,這些使臣從漢武帝時便常常由皇帝所信任的中郎將擔任,如著名的蘇武。到了東漢,更是設定了“使匈奴中郎將”,專門負責與匈奴有關的事務,如出使、偵察、保衛等。

上文已經列舉過,三國時期,中郎將成為了一個非常普遍的官職,鑑於中郎將的職能之多樣,有時其地位甚至高於底層將軍。

晉朝、南北朝時期,中郎將又變回“從事中郎”等官職,此時他們不具備統兵職責,而是常常作為幕僚。

三國時幾乎被“用爛”的詞彙“中郎將”,是個什麼官?

唐朝建立後,中郎將幹回老本行,負責統領禁軍,地位很高。到了宋朝,中郎將一開始是名義上的武職,不過沒有被使用多久就被廢除。古代的中郎將在大部分時間是一個高於校尉、低於將軍的武職,其職能五花八門,但最多的還是統領君主的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