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東漢末年,朝廷賣官鬻爵,地方貪官橫行,百姓民不聊生,遂爆發了黃巾起義,各地豪強組織武裝抵抗起義軍。當起義軍被鎮壓後,這些豪強武裝趁勢割據地方,成為威震一方的諸侯。

自此後,各路諸侯粉墨登場,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逐鹿中原,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人物,一個又一個的登場表演,雖說精彩紛呈,卻也殘酷異常。黃巾起義前,中國人口尚有5000多萬,至三國末期,中國在籍人口已不足800萬,可謂十不存一。時有詩云:“馬前懸人頭,馬後載婦人;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

漢末三國,人口損耗如此之大,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戰亂太久、猛人太多。此文簡單概述漢末發生的數十場著名戰爭。下篇文章,再論述漢末出現了哪些知名猛人。

一、戰亂太久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至280年,西晉滅吳國統一中國,將近100年,戰爭從未間斷。再苦,苦不過戰爭,再亂,亂不過兵災。戰爭,消耗的是最適合耕種的青壯年。家裡若只剩老弱婦女,又能耕種多少土地,沒有糧食產出,又能養活多少人,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東漢地圖

東漢,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郡,分別是幽州、冀州、幷州、兗州、司州、豫州、徐州、荊州、青州、揚州、涼州、益州、交州。

1、黃巾起義(184年2-11月)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外戚與宦官來回專權,對西羌戰爭持續數十年,百姓徭役兵役繁重。張角,結合自身醫術與《太平要術》內容,在救助百姓時,廣傳太平道。當時百姓疾苦,民不聊生,太平道迅速在貧苦農民中傳播,信眾達幾十萬。

184年2月,張角率領教眾頭扎黃巾,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在冀州發動起義,戰事迅速在七州二十八郡蔓延,史稱“黃巾起義”。在朝廷官軍和地方武裝的雙重鎮壓下,同年11月,黃巾軍主力基本被消滅,但各地殘餘黃巾軍,持續了二十多年。

2、董卓之亂(189-192年)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董卓

大將軍何進,為了與宦官爭權,密令各地郡守領兵進京(東漢都城在洛陽)除賊,此時在涼州統兵的董卓也接到何進的密令。宦官得知訊息後,先下手為強,在皇宮安排伏兵,將何進幹掉了。董卓則趁勢領軍進入京城,一番耀武揚威後,控制了京城局勢與朝廷大權。

董卓生性殘忍好殺,放縱士兵四處燒殺搶奪,殘害百姓。董卓惡行累累,民怨沸騰,關東各諸侯俱起兵討伐董卓。董卓十分懼怕,脅迫群臣與數百萬百姓遷都長安,遷都路上,百姓死傷無數。遷都長安後,董卓繼續為惡,早已成為眾矢之的。司徒王允,聯合董卓義子呂布為內應,將董卓殺了,並將其暴屍,點了天燈。

3、李郭之亂(192-196年)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王允

董卓被殺後,董卓重將李傕、郭汜想投降朝廷,但王允痛恨李、郭也是罪大惡極,不同意他們投降。李、郭二人聚攏涼州舊部數十萬攻破長安,呂布逃走,王允被殺。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也被挾持,李、郭二人趁機保持朝政。

李、郭擊破馬騰、韓遂的進攻後,更是飛揚跋扈。太尉楊彪使計,迫使兩人反目成仇,在長安城內混戰不休。混亂中,李傕挾持了漢獻帝,郭汜則扣下了朝臣公卿。李、郭兩軍邊打邊談判,迫於兩邊軍心逐漸渙散,無奈和解。後來,楊奉、董承將皇帝救走。李、郭不甘失敗,一直追殺到洛陽,後被曹操徹底擊敗,落草為寇,於198年被殺。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漢獻帝

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一生被三次挾持,分別是董卓、李郭、曹操。董卓與李郭,是徹頭徹尾的惡賊,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對中原的破壞也是毀滅性的。曹操,一直自詡英雄,雖也為惡,好歹有個限度。因此,漢獻帝雖也被監禁,但日子相比前兩次,好了不少,直到234年退位,還做了36年的名義皇帝。

4、中原混戰(196-198年)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曹操

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都後,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也進行了一系列戰爭,最終統一北方。

197年,曹操南征,張繡率眾投降。因曹操娶其嬸嬸,張繡復又反叛,偷襲曹營,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皆戰死。199年,張繡聽從謀士賈詡的建議,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封張繡為揚武將軍,後隨曹操出征,屢立戰功。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呂布

192年,呂布從長安逃走後,先後投奔袁術、袁紹,因居功自傲皆不被二袁所容,只得離開另尋他處。194年,陳宮勸陳留太守張邈迎接呂布,以爭天下。195年,呂布不敵曹操,逃往徐州,希望劉備收留,以為犄角。195年,趁劉備與袁術相爭,呂布奪了徐州,自稱徐州牧。196年,呂布歸順朝廷,與袁術交惡。198年,呂布背叛朝廷,重新與袁術結盟。198年底,曹操親自領兵攻打徐州呂布,次年2月,將呂布活捉,在劉備建議下,曹操殺掉呂布。

198年,袁紹消滅幽州公孫瓚,至此,袁紹擁有冀、青、幽、並四州,成為北方實力最強大的諸侯。

5、官渡之戰(200年)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袁紹

袁紹擁有北方四州,實力強大。曹操,雖從青州起兵,其軍隊也號稱青州軍,但此時的曹操僅割據兗州,單論硬實力,是完全無法與袁紹抗衡。因此,袁紹相信,征討曹操將取得最後勝利。

200年1月,袁紹,以衣帶詔為由,命陳琳書寫檄文,討伐曹操。2月,袁紹命大將顏良進兵白馬,主動進攻曹操。4月,關羽(被俘降曹,後還清曹操恩義後,千里走單騎投奔劉備而去)在萬軍之中斬殺顏良,袁軍潰散,曹操遂解白馬之圍。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關羽

袁、曹兩軍於官渡相持對峙。沮授向袁紹建議:“我軍兵精糧足,曹軍兵馬、糧草都少,他們想速戰,我們卻可以拖長戰事,將對方拖垮。”袁紹並未採納沮授建議。

往後數月,袁軍屢次攻打曹軍營寨。曹軍堅守營寨,拒不出戰,但糧草即將不繼,曹操猶豫是否退兵。10月,曹操聽聞袁紹謀士許攸拜見,大喜過望,熱情接待。許攸向曹操建議奇襲烏巢,燒燬袁紹糧草。當夜,曹操派兵盡數燒燬了烏巢糧草。袁軍張郃、高覽等將領,聽聞烏巢被攻破,率軍向曹操投降。袁軍內部分裂,糧草也被燒燬,致使軍心盡失,士兵潰散奔逃。袁紹僅帶領數百騎逃回河北。

202年,袁紹病死,其子袁譚、袁尚為爭奪主位,互相攻擊,後被曹操各個擊破。205年,曹操平定冀州、青州、幽州。206年,平定幷州。207年,曹操領軍遠征烏桓,同年底,攻破烏桓三郡,解決了北方塞外威脅。至此,曹操基本統一北方,結束了北方長達二十多年的戰亂。

6、赤壁之戰(208年)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周瑜

平定北方後,208年7月,曹操親自領軍南下。8月,劉表病死,劉琮繼任荊州牧。9月,劉琮持符節向曹操投降。依附劉表的劉備預料不敵曹操,只得棄樊城南逃。割據江東的孫權派魯肅與劉備商議共抗曹操,劉備也正有此意,派諸葛亮與魯肅一同前往江東,至此,孫劉聯盟形成。

同年12月,黃蓋詐降,將裝載乾草與火油的小船衝向曹營首尾相接的大船。曹營戰船都著了火,同時蔓延到岸上的營寨。曹軍大敗,曹操帶著殘兵敗將逃回江陵。為穩定朝廷局勢,回到江陵不久後,曹操就返回了北方許都。

曹操攜統一北方的大勢,本欲一統中國,無奈在赤壁折戟沉沙,劉備與孫權,趁勢奪取荊州。三國割據中國的格局,也由此初步形成。

7、益州之戰(211-214年)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劉備與劉璋

211年,益州牧劉璋聽聞曹操要進攻漢中,十分懼怕,在謀臣張松建議下,邀請劉備入川攻打漢中張魯。劉備入川進駐葭萌後,並未立即攻打張魯,而是在當地樹恩德收民心。212年,劉璋殺張松(心已歸劉備),劉備誅殺白水軍都督,隨後吞併白水軍,佔領涪城。劉璋與劉備關係破裂。

213年,劉璋派遣多路大軍進攻劉備,皆被擊敗,投降者無數。劉備軍威日盛,領軍圍攻雒城,一年後,攻破雒城,然而軍師龐統被流矢射中而死。214年,劉備軍包圍成都,勸降劉璋。劉璋不忍益州百姓再受戰亂之苦,開城投降。

8、漢中之戰(217-219年)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劉備

215年,曹操領兵攻打漢中,張魯早有歸順朝廷之心,遂歸降曹操。

217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攻打下辯,曹操派曹洪、曹真、曹休抵擋。218年,張飛假裝截斷曹洪後方,被曹休識破,將計就計,襲擊蜀軍,張飛、馬超無奈敗走。

218年,劉備派遣陳式攻打馬鳴閣道,被曹將徐晃擊敗,傷亡慘重。218年9月,曹操抵達長安,準備親自領兵馳援漢中。

219年,劉備領兵出陽平關,於定軍山紮營結寨。漢中曹軍主帥夏侯淵,領軍攻打定軍山營寨,反被黃忠斬殺。219年3月,曹操率軍抵達漢中,與劉備蜀軍相持對峙。

劉備讓留守成都的諸葛亮調兵支援漢中,楊洪建議諸葛亮:“漢中是益州咽喉,家門之禍,存亡之際,此時應男子當戰,女子當運。”219年5月,劉軍擊敗曹軍,曹操退出漢中。

9、北伐襄樊(219年)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水淹七軍

219年7月,關羽率荊州軍北伐,很快就圍困了江北重鎮襄陽、樊城,主攻樊城。樊城主將曹仁堅守城池,拒不出戰。曹操派于禁、龐德領兵支援襄樊。8月,恰逢秋雨連綿,關羽引大水淹沒曹軍營寨,斬殺龐德,生擒于禁,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水淹七軍”。

曹操再派徐晃為將馳援襄樊,同時聯絡孫權,許以重利,讓其在後方攻取荊州。關羽,在曹操與孫權的前後夾擊下,被迫從樊城退兵,撤退至麥城。12月,援軍依然沒到,關羽率數十騎突圍,在臨沮被擒,後被殺害。

10、東征孫吳(221-222年)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陸遜

221年,曹丕在洛陽篡漢建魏後,劉備在成都稱帝,史稱蜀漢。同年7月,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數萬蜀漢軍征討孫權。孫權聽聞劉備東征,遣使求和,劉備不許。即將東征前,張飛被部下所殺。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抵抗蜀漢大軍。陸遜分析敵我態勢,認為劉備現在軍威正盛,選擇主動戰略大撤退,一直撤退到夷陵一帶,構建工事,積極防禦。

222年,吳軍死守堅城要塞,不論蜀軍如何挑釁都絕不出戰。蜀軍長途遠征,糧草運輸困難,而今戰事拖延日久,蜀漢軍心日漸渙散。時值六月,南方酷熱,蜀軍為避暑熱,在深山密林中,營寨連綿不絕。陸遜看破蜀軍破綻,向孫權進獻火攻之法,孫權允之。陸遜命令吳軍士兵每人攜帶一把茅草,乘夜突襲劉備營寨,放火焚燒,頃刻間火勢沖天,蜀軍全線潰敗,傷亡慘重。劉備帶著少量蜀軍,狼狽逃回白帝城。

孫權雖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但聽聞劉備駐守在離吳境不遠的白帝城,既擔心蜀軍再進攻,也需防備魏國進攻,急忙遣使求和,劉備同意彼此罷兵。

漢末三國慘烈爭霸(上篇)-人口銳減八成不足800萬

白帝城託孤

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諸葛亮掌握蜀國大權後,修書孫權,重新結盟,對抗曹魏。此戰後四十年,曹魏、孫吳(229年,孫權稱帝)、劉蜀三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諸葛亮,在228-234年,曾五次北伐中原,皆無功而返,在最後一次北伐時,病逝於五丈原。

至此,漢末三國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皆已結束。中國雖依然處於三國分裂的格局,但三國內部還是相對和平的,百姓安居樂業,農業生產也得到了恢復,人口也在逐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