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后妃為皇帝生了三個兒子,可為何還是要殉葬,到陰間服侍?

一般情況下,生了孩子的妾不會被殉葬,但這並非一成不變。畢竟,任何一代皇帝都沒有明確規定,下葬的妃子必須沒有子女。

明朝一后妃為皇帝生了三個兒子,可為何還是要殉葬,到陰間服侍?

因為,對喪葬沒有系統的規定,對喪葬條件、誰必須殉葬、誰可以免於殉葬,都沒有明確的規定。這就留下了相對廣闊的“活動”空間。在喪葬作為“喪葬儀式”的實際運作過程中,一些可憐人被迫追隨先帝,而另一些“能死卻不死”的人卻得以逃脫。

因此,宮女的生死與所謂的規矩無關,完全取決於誰負責葬禮,以及他們與新皇帝、大臣和其他妃嬪的關係。

與朝廷逼死的妃嬪相比,有子女的妃嬪被害死的原因只有以下幾點:

一,家世不夠雄厚,在朝中沒有地位,說不上話;

二,沒有智慧,不懂得變通。與繼位的新皇帝,朝廷裡負責“喪禮”的大臣,有發言權的尊貴后妃不熟悉。所以,她們只能成為時代的犧牲品,成為悲劇。

三,智商不夠清晰,自尊心強。在先帝在位時,為自己和兒子爭取了神聖的恩惠和地位,擔並不意味著以後還如此。以前靠著先帝生活,可後來呢?尤其是先帝去世之後,她們的生活可想而知。

明朝一后妃為皇帝生了三個兒子,可為何還是要殉葬,到陰間服侍?

沒辦法,殉葬制度夠血腥的,卻與後宮的殘酷鬥爭密不可分。因此,後宮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更何況,戰爭的形勢比人與人戰鬥殺敵的戰場要激烈得多。

比如:明仁宗朱高熾雖然身體虛弱,登基晚,但後宮卻非常興奮。都知道,皇帝有三千佳麗,上至皇后下至后妃,才華橫溢人真是不少。因為,朱高熾是個懦弱的人,他對愛情的關注多於對工作的努力,所以,他允許皇宮的妃子們公開暗地裡打仗,而他卻置之不理。於是,就有了這樣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一位深受他愛戴、已經是三位王子母親的郭貴妃,在他死後將與他一同下葬。

簡要介紹朱高熾的後宮:

首先,皇后張氏,明代歷史上著名的張太后,仁宗之後的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英宗朱祁鎮繼位,張太后也干預了政府,這意味著她是一個非常有權勢的女人。

明朝一后妃為皇帝生了三個兒子,可為何還是要殉葬,到陰間服侍?

郭貴妃最得聖心,生了三個王子,是必須下葬的人。除此,還有賢惠的李妃、惠妃趙氏、淑妃王氏、昭容王氏等。書中記載,她們個個地位顯赫,都生過孩子。那麼,為什麼李賢妃、趙惠妃、王昭容沒有死,而另外兩個妃子卻應該死呢?還有一個小妾張敬妃,年輕漂亮,沒有孩子。仁宗不捨得她,但為什麼不把她帶到陰間繼續服侍呢?

其中涉及的關係不言而喻:張敬妃的父親是高官,在朝廷有著廣泛的人脈。如果皇帝死了,只要詔書沒有公開說張敬妃應該和他一起下葬,那麼只要她父親在朝廷做得好,就可以救女兒的命。

既然張皇后有政治本事,說明她決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她的兒子不是唯一的王子,為了穩定她兒子的王位,有必要讓其他王子臣服於自己的兒子,維持君臣關係。當然,王子們沒有反叛的心。即使他們能容忍,因為他們有兄弟情誼,他們不會輕易反抗。

明朝一后妃為皇帝生了三個兒子,可為何還是要殉葬,到陰間服侍?

然而,最能說服兒子叛變的,是那些生了王子的妃嬪,而王子們已經長大成人。只要他們再三動兒子奪取王位,諸侯們就會在心中燃起戰爭之火,出於對母親的服從來製造一場反制的考驗。這對繼承王位的朱瞻基來說無疑是一大麻煩!因此,在張皇后看來,要除掉那些妃子。

自實行殉葬制度以來,就與後宮的鬥爭密不可分,誰死誰不死還不確定。即使死前再次受到皇帝的寵愛,也很難說下一秒不會發生什麼。

參考資料:

【《明史·本紀第八·仁宗》、《明史·本紀第九·宣宗》、《明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