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開採量回落242億立方米 喜訊後需看到兩大問題

近日,水利部公佈了一組資料,從2012年至2020年,我國地下水開採量由1134億立方米回落到892億立方米,地下水開採治理小有成效。但地下水超採、汙染的問題並未解決,部分資料甚至觸目驚心,地下水管理面臨著新一輪困境。

地下水開採量回落242億立方米 喜訊後需看到兩大問題

八年攻堅磨鍊期 地下水開採量回落242億立方米

據悉,我國針對地下水治理起步較晚,最早可以回溯到2011年。時年,《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出臺。2012年,水利部同相關部門相繼開展了劃定地下水超採區、水位“雙控”指標、建立地下水取水總量、壓採南水北調東中線受水區地下水、管控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等多項綜合治理工作。

2014年,地下水修復指南應運而生,2019年《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成為約束性方案,地下水汙染以及超採成本提高,一批環境監測、汙水治理企業走入圈地,地下水修復有了詳細的設計和施工、效果評估。至此,地下水管控治理走上正軌。近十年的地下水汙染規劃對地下水汙染防治工作進行了前瞻性部署,雖落實凸顯難度,但成果顯著。

據水利部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淺層地下水水位上升了0。23米,其中北京上升了0。23米,天津上升了0。18米,河北上升了0。24米。淺層地下水回升面積佔比24。3%,無下降面積佔比58。2%,淺層地下水水位比較穩定。深層地下水水位回升了1。34米,穩定水位面積佔比26。3%,回升水位面積佔比59。5%。地下水持續下降的速度減緩,下降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多年治理下地下水回補明顯。2019年到2020年,我國累計生態補水79。1億立方米,入滲率為38。8%。補水河湖中,水河長達到1873公里,水面達700多平方公里。其中。水河長度是補水前的2。06倍。階段性治理措施增減不斷、修改不斷,綜合治理效果明顯,地下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地下水超採、汙染問題猶存 政策管控下如何邁步

喜報背後,也有憂愁。超採、地下水汙染嚴重,兩大問題仍然突出。據調查,全國21個省區市存在地下水超採問題,個別地區存在開採深層地下水的現象。據水利部資料,目前我國地下水年均超採量為158億立方米,超採總面積達28。7萬平方公里。其中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問題最嚴重,隨之帶來的是華北地區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源枯竭,地面沉降、含水層疏幹、河湖萎縮、生態退化等問題。

從汙染方面看,據《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資料顯示,淺層地下水水質監測共有10242個監測點,其中Ⅰ-Ⅲ類水質的監測點僅佔22。7%,Ⅳ類為33。7%,Ⅴ類為43。6%。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的地下水質受損,質量不高。

地下水管理步履何方?《地下水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給出了答案。《條例》作為我國第一部地下水管理的專門行政法規,對加強地下水管理、超採、汙染等相關方面做了詳細說明。一方面,《條例》規定了地下水調查評價、地下水保護利用和汙染防治規劃、地下水儲備等多項制度,明確了禁止開採難以更新地下水等多項措施,其中特別強調,超採、汙染地下水行為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另外,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了地下水的資源屬性和生態功能,對於保障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維繫良好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明確指出要做好水資源戰略儲備、地下水管理及保護工作,這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一大任務點。未來,地下水將按照法規政策,一步一個腳印,走向治理、保護的康莊大道。

政策打頭陣,汙染源和超採問題還需深入。分析地下水汙染,其是由城鎮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排放、農業面源汙染造成的。那麼如何加強管控治理城鎮生活汙水、工業廢水以及農業面汙染,如何清朗地下水市場將是地下水管理的下一個關卡。

編者按:

行業變化是社會變化的外在表現。保護水資源不能僅僅將其侷限在“補足”,而應該在源頭制止。總是想著彌補而不從根部遏制,或許只能事倍功半。還要意識到,環境保護需要靠“人治”,更要靠“人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