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園林中橋的設計

關於園林中橋的設計

一曲小調始,

霜天殘月,江楓漁火,

客船半泊楓橋,

一陣鐘聲,

或也給予這位“愁眠”的遊子一絲慰藉。

楓橋是始作俑者麼?

怕是隻能靜默傾聽詩人與家國種種的傾述。

關於園林中橋的設計

園林,因水生橋。

有言無水不成園,而有水又成難,一眼是相盼的神思交織,二望則含些可觀不可及的遺憾。一伐倒地,平橋、曲橋、拱橋。。。 。。。 承載起人世的情殤。

關於園林中橋的設計

△清 孫逸 《溪橋覓句圖》

橋,不止一種意象

張繼所見之橋,帶著家國無奈的愁緒。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

”柳永詞中的橋,是淚溼欄杆的折柳送別;“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黃庭堅眼下的橋,是毅然決然的歸隱之途;

“冷香縈遍紅橋夢,夢覺城笳。”

納蘭性德意中的橋,是春夜蕭蕭的人心寂寥;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馬致遠筆下的橋,是旅人漂泊的自忍孤獨。

關於園林中橋的設計

△南宋 馬遠(傳) 《板橋踏雪圖》

《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

熱鬧非常,也暗藏著兇險。

畫中橋上的商販擠滿,而沒搶到好位置的商販,只得挑擔叫賣,遊人簇擁著前行,車水馬龍,熙熙攘攘,錯過了這家,便就難折頭。而橋下的汴河水流湍急,一艘趕往京城的漕運貨船,竟忘記放下桅杆,船眼看著已是逼近了虹橋,一場生死的較量在船伕手中展開。

關於園林中橋的設計

關於園林中橋的設計

△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馱貨的毛驢似乎毫未察覺,而官員的騎馬不知是因橋下的貨船還是對面轎子已然受驚,船上即便有船長指揮,也是忙亂,一部分行人趴在拱橋上伸出腦袋,大聲疾呼,為船工出主意,而多數卻緊張地注視著將要發生的碰撞也不曾逃生。

不得不感言盛世中的波濤洶湧,多不自知,或也是過於信任“橋”。

關於園林中橋的設計

關於園林中橋的設計

△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橋尤若是走入凡世的禪者,“引渡 ”人間,感獲冷暖,即便安落家園,依舊心繫廣廈。

橋,不侷限於形式

拙政園的「小飛虹」可謂是遠近聞名,古樸的曲廊造型,淡雅的色調,倒映水中,廊橋為實,倒影為虛,廊橋與倒影相互映襯, 虛實之間,層次更為豐富,也恰是這一隔,池水意蘊延綿,層疊變幻,空間増趣。

關於園林中橋的設計

若論精巧,網師園中的一彎小虹——「引靜橋」可謂是 “小橋極則”。 靜立彩霞池東南溪澗上 , 橋雖不大,石欄、 石級、 拱洞俱全 , 「壽」字伏筆, 橋頂刻有牡丹浮雕 , 兩側刻有太極圖案,工藝精良。溪澗雖小 , 寬僅尺許 , 三步小橋度澗 , 卻有深澗無

關於園林中橋的設計

站在彩霞池西北岸南望 , 以小橋見大池。 且其以一己之力掩蓋水之源頭 , 沿澗探源而上 , 「待潮」 水閘再築於小澗 ,三間作用,潮可覆天。造園者將 “咫尺山林” 之效融會貫通 。而此處 “待潮” 其深層含義在於呼應「月到風來亭」中的“

關於園林中橋的設計

若論大氣,師子林中飛虹橋,以青石搭建,凌空橫臥於碧波之上,恰似飛虹,一道而躍,卻又不止於靈巧,接駕帝王的榮光,普度眾生的佛光,集然一身,是他園拱橋所不能及。

關於園林中橋的設計

△北宋 郭熙 《秋山行旅圖》

同在園中的一躍飛橋,所見所聞,所表所答,皆是非同。雖都不大,卻承載起了園主內心的期許,有名亦或無字,意境不減。

城外鐘聲依舊,楓橋相泊,不知是不是迎來了那位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