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師”張良,居功至偉,為何封地是又窮又小的留縣?

大家好,我是南海大晴天,請跟隨我來一起品味最真實的歷史,笑談最引人的故事,探究最智慧的古人。小編保證這裡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多方查證而來,但如有錯誤請多包涵與指正。 覺得不錯也請多多關注轉發,我這裡先謝過了!

“帝王師”張良,居功至偉,為何封地是又窮又小的留縣?

“帝王師”張良,居功至偉,為何封地是又窮又小的留縣?

張良,何許人也?漢初,劉邦分封賞地時,論功行賞,也曾說過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是因為用了三個人即“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以及“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的蕭何,即所謂的“漢初三傑”,張良名列其中,功勞必然是不低的,為何最後封地是又窮又小的留縣,這其中到底有什麼樣的玄機呢?

劉邦封地如何進行的呢?

劉邦封地時,明確提出論功行賞,同樣的蕭何,劉邦給了最大的封地,並且親自和不服的人講解原因,可見劉邦還是很在意手下人的看法的,怎麼到了張良著,同樣的漢初三傑怎麼差距這麼多?

“帝王師”張良,居功至偉,為何封地是又窮又小的留縣?

劉邦先分了,曹參萬戶,蕭何八千,然後是張良,劉邦說道“齊國是好地方,你自己挑三萬戶作為你的食邑吧。”三萬戶以此而論確實很高了,不過張良又是怎麼選擇的呢?

張良

首先要說說張良這個人了。

張良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

張平

,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至張良時代,韓國已逐漸衰落。韓國的滅亡,使張良失去了繼承父親事業的機會,喪失了顯赫榮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國亡家之恨,並把這種仇恨集中於一點——反秦。張良到東方拜見倉海君,共同制定謀殺行動計劃。

“帝王師”張良,居功至偉,為何封地是又窮又小的留縣?

張良是個貴族,傳統貴族,陳勝吳廣起義時曾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反秦,於是出現大批布衣將相,而張良雖有傳統的貴族精神,但是國破家亡,實際上和布衣已經差不多,相似的是項羽,也是傳統貴族,不在學識,不在財富,不在權利,而在於精神,思想,教養,以及獨立的意志。

擇地

張良說“不要齊國的三萬戶,我比較念舊,把我們相遇的留縣賞給我,就足夠了”

劉邦不同意這太少了啊。

“帝王師”張良,居功至偉,為何封地是又窮又小的留縣?

於是張良擇地時和劉邦說“自從韓國被滅後,自家宗族破滅以後,他張良也只不過是一介布衣,以布衣身份得到封萬戶、位列侯,應該已經是很滿足了。現在漢朝政權已經穩固,國家大事也有人去籌劃,自己功成名就,基本上這一生的追求都已經實現了。另外地,自己身體也不好,還是專心修道養精,靜居行氣,將身體養好,多活上幾年,才是正道。”,有理有據,劉邦雖然覺得封少了,但還是同意了。

自古以來都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有功之臣,很難有好下場,張良此時激流勇退,可謂大智慧。想想韓信,獲封之後,被告謀反,受罰,後又心生怨念,明知劉邦畏懼自己的才能,還要舉兵謀反,最後舉事洩露,被人搶先拿下,殺死。

留縣大小

留縣到底有多大,有人說封地即使不到三萬,也有一萬戶了,封賞怎麼能算小呢,其實,封地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遠離政治鬥爭,選取留縣,是為了不駁劉邦的面子,此後,張良不再管事,已然看透功名利祿,不愧為帝王師。

“帝王師”張良,居功至偉,為何封地是又窮又小的留縣?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對本文有任何想法,歡迎評論區留言哦,覺得小編寫的不錯的,希望您能點贊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