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的更迭和消亡,帶來君主集權,也帶來了人文主義的盛行!

春秋戰國歷時500餘年,百廢待興,而當時各主流文明對這一段歷史都有著不同的看法。下面,盤點一下這段歷史上的6大觀點,一起看看吧。華夏一體論這個觀點誕生已有500餘年了,但幾乎所有的中原地區的傳統知識分子都未必能夠發現。其實,華夏一體論這個觀點,如果不把它放置在整個古代歷史的大背景下去審視,其實是很難得出正確結論的。

皇權的更迭和消亡,帶來君主集權,也帶來了人文主義的盛行!

因為這個論點和周天子/諸侯國這樣的國家觀念,是聯絡不起來的。周天子的概念,就是周朝建立之後的天子,而天子是需要天降祥瑞以加冕的。從這個層面來看,周朝是不存在一個絕對的天子的。周天子並不是天的代名詞,天還在別的地方,所以諸侯才是天。只有諸侯之間,才有實力和地位的區別,而天之內的人,也是各有千秋,也是各盡所能。而所有帝王在統治天下的過程,也都是透過血緣延續的,這一點在後人的考古發現中,尤為明顯。

皇權的更迭和消亡,帶來君主集權,也帶來了人文主義的盛行!

貴族文化優待論說到這個,第一個要說的就是儒家的一位先生——子路,子路在魯國經略關中時,雖然一開始就有了諸侯之爭的影子,但對子路還是特別照顧的。所以,子路一直到魯襄公,才算徹底的融入這個社會,但因為子路這樣一個特別的人,在魯國的地位幾乎是沒辦法超車的。因為子路太出名了,導致很多人都覺得他是這個社會的異類,從沒聽說過他。而當子路死後,在諸侯聯軍面前,魯國對其還是特別的不待見。如果沒有當時的子路,在周朝,子路根本活不下來的。而魯國就不是一個只有王權的天下,而是一個國家都沒有,甚至連貴族還沒有,國家都是一個國王一個家族自己統一的國家。當然,子路本人對整個社會的理解,也可以說是子路,他並不覺得自己是異類,所以他一直都活得很有骨氣。

皇權的更迭和消亡,帶來君主集權,也帶來了人文主義的盛行!

地域崇拜論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孔子的老師子張了。子張是名門之後,當時的孟諸都在孔子的教導下,學習到國學,掌握到國學的智慧,並不像子路那樣一直處於貧窮的狀態,而且還可以接觸到社會主流文化層面的知識。所以,子張才能夠有如此大的本領。只是,孔子認為,子張的本事和貴族背景,對他的成才是沒什麼幫助的,子張沒辦法真正的參照子張的道路來指導自己的學習,所以子張對魯國的主流文化一直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但是,無所謂,並沒有辦法阻止子張對孔家學校文化的嚮往。

皇權的更迭和消亡,帶來君主集權,也帶來了人文主義的盛行!

宗家制說到後期,秦國的崛起,其實是在宗法制度的作用。那麼,為什麼要有宗家制呢?首先是皇權的衰退,皇權的更迭和消亡,必然帶來君主集權,自我約束,也帶來了人文主義的盛行。而這時候,宗法制其實就是王權對皇權的一種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