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公認的才子,也是曹操器重的兒子,若坐上皇位,曹魏結局如何

他的人生基調前期是極致的張揚,後期是極致的悲壯,從來都不會妥協,所以現在的影視那種唯唯諾諾的形象永遠都不會是曹子建。

因為曹子建有自己的驕傲與放縱,但絕不會怯懦。

他是公認的才子,也是曹操器重的兒子,若坐上皇位,曹魏結局如何

曹子建才華及能力

才高八斗,風流瀟灑,思路快捷,談鋒健銳。

性情坦率自然,不追求華豔、富麗,很合曹孟德的口味。

但謀略、軍事,甚至寬仁謙和這些君主應當具備的素質,至少在史料中沒有體現。

沒有可以切實談論的軍功,也沒有明確的武力值描寫,武藝over。

但身上的文人氣息太重,太過於追求自我,太散漫隨著自己性子來,放蕩不羈。

喝起酒來更是不加剋制,極不自律,很難讓人信任並且交付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

當你瞭解有關他的兩個小故事,你會就知道曹子建要不是曹操的兒子,像他這種人設,做多隻能活一幀!

1:醉後擅開宮門,私乘王車。

當時正值曹孟德外出,曹子建又開始飲酒賦詩,擅自命人打開了宮裡的司馬門,乘坐著王室的車馬揚長而去,一直跑到金門,好不瀟灑。

曹孟德回來後,十分震怒,處死了掌握王室車馬的官員,對曹子建也是十分地失望,在這件事發生後不久,曹孟德便下令曹丕為世子。

即便如此,曹孟德也沒有放棄過曹子建,也給過他機會。

2:酩酊大醉未救曹仁

在曹丕已經成為世子以後,曹孟德任命曹子建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去樊城解救被關羽圍困的曹仁。

臨行前,曹孟德召見曹子建過來,準備吩咐點事情,但曹子建卻喝的伶仃大醉,路都不能走。

曹孟德大失所望,撤銷了他的軍職,再也不給他安排事情了。

從此,曹子建告別了昂揚奮發的人生階段,陷入難以自拔的苦悶和濃濃的悲愁中。

他是公認的才子,也是曹操器重的兒子,若坐上皇位,曹魏結局如何

曹子建失敗的原因

(客觀原因)

比較涼薄,目中無人,浮躁不夠厚重,小團體多是同樣虛妄浮躁急功近利的小人。

曹孟德身邊的那些稱不上心腹的老臣滑頭們都不屑與之為伍,起碼曹丕上臺前沒流露出大清洗的跡象。

很多特質應該是環境造成的,曹丕身處正位,如沒有大的過失,唯才是舉的曹孟德也不敢輕易廢長立幼,但自身又有覬覦之心。

酸文人抱著同情弱者的心理讚譽過度,文采不如李煜,正經文章不如曹丕做的好。

他是公認的才子,也是曹操器重的兒子,若坐上皇位,曹魏結局如何

(主觀原因)

不思進取,不善於納諫,自控能力差,政治上不敏感,牢騷怪話極多。

不承認失敗又麻痺自我不思進取,文章中流露出睚眥必報的心理。

曹子建的軍事能力,按理說不會差,畢竟也跟隨曹孟德多年,讓這位大軍事家親自教導多年,腦袋又聰明,不至於啥也不會。

可惜他這輩子沒啥軍事成就,僅有幾次機會也沒抓住表現。

實際上他提出的治世方略有實際價值的也並不多,謀略存疑。

他是公認的才子,也是曹操器重的兒子,若坐上皇位,曹魏結局如何

放浪形骸,為世所不容

曹子建和嵇康那種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完全不同的,雖然他們都外表放浪,但嵇康的放浪是本質的蔑視名教,而曹子建的放浪外表下確是一個儒家士子追求三不朽思想灼熱的內心。

不過大概放浪形骸於外就已足夠為世所不容了吧,所以不管是曹子建還是嵇康,一個魚山梵唄,一個廣陵散,都終成絕唱。

這類人的情懷都有些超脫世俗,在政治上卻會讓人覺得幼稚。

但就是這些幼稚反倒讓人覺得天真可愛,赤子之心呢。

他是公認的才子,也是曹操器重的兒子,若坐上皇位,曹魏結局如何

才子通病

他天生的才氣和華麗的文風也與父親不謀而合,引領了一代風潮。

儒家的入世傳統,讓文人們都期盼貨賣帝王家。

比如李白,是一直想要做官的,唐玄宗不給他實職,他很傷心,大家也都表示惋惜。

這樣的才子太多了,他們掌握了國家的輿論,也就對同病相憐的陳思王感同身受。

但他們真的適合嗎?

不可避免的上下疏通,無窮無盡的文書,繁雜的雞毛蒜皮,妥協,退讓,和稀泥,天才與普通人是存在代溝的。

一個有超凡才華的大帥哥,即使有點傲氣,也是可以理解的,是值得追捧的。

但作為君主,子桓都有點過於任性,子建這種加強版花樣作死文人氣場爆棚的人,建議狗帶。

曹子建最大的優勢

但曹總也並非一無是處,曹子建最大的優勢是,至少在曹丕上位前,一直保持了少年人的激昂與活躍。

這對於逐漸衰老、失去了最寵愛的兒子和最親近的幕僚的曹孟德來說,是值得老懷寬慰的事情。

若曹子建坐上皇位,曹魏結局如何?

若曹孟德真的是在臨死前老懵懂一番,傳位給曹子建,那麼,我很肯定,不會有司馬懿篡位的什麼事,也沒有為他人做嫁衣之說。

因為,很快,曹魏就被他敗光了,這和蜀漢哪位“樂不思蜀”的小皇帝有什麼區別。

人家蜀漢還有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相父看家。

而你們曹魏這邊呢,哪個不是陽奉陰違、虛與委蛇的狼豺虎豹,都對著那個皇位虎視眈眈。

最後曹魏是最早滅亡的,最後就留給蜀漢和東吳去爭奪天下,估摸著少了曹魏這個大敵,諸葛亮也不用過度勞累而死,可能再或多十幾年也有可能。

沒有人會用一個詩人當領導者,詩人的任務是吟詩做賦,魏國不是靠你誇嫂子漂亮或者請一幫人喝酒就能治理好的。

哪怕意氣風發登臺,一揮而就銅雀臺賦,卻來了一句“聽百鳥之悲鳴”大概時代的悲劇感早已滲透他的生命了……

本期的歷史知識就講到這了,如果你有不同的看點,歡迎文章底部留言,我們下一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