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時期的飼料發展及他在各方面的利用

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封建割據的混亂局面,史稱北宋。1127年,金人攻破汴京,北宋南遷,建都臨安,史稱南宋。恰好150年後的1277年,蒙古人一舉滅了南宋,統一了中國,中國進入元帝國時代。

宋代疆域較小,且受戰爭之累,在畜牧業的發展上肯定不及前代條件優越,然而就整體而言,民間畜牧業還是有一定發展的,畜牧技術也有較大提高。

作為以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元代對畜牧業、尤其是養馬業的重視可想而知,在忽必烈時期,國家畜牧業更是達到了鼎盛。但僅就牲畜的飼料和飼餵而言,

總體上還是處於

-

個較為平穩發展的局面,相關法律、技術等大多沿襲前代,但在草場的保護和管理,大型家畜的喂飼以及飼料專管官職的細化上都有些許創新,這些對後世牲畜的餵養指導及經驗借鑑都有

重要作用,影響深遠。

宋元時期的飼料發展及他在各方面的利用

重視草場的保護

草場是發展畜牧業的基礎,草場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其載畜量的大小

,歷來政府都比較重視草場的保護和管理,宋代政府規定在元月以後要把牧地的雜草燒掉,不但有效解決了雜草叢生的問題,燃燒後留下的灰燼還是天然肥料,能促進新草的生長。各地因地制宜,如果不適合燒荒則不用此令。元代政府對草場的保護亦是相當重視,對蓄意破壞草場者甚至會處以極刑。

宋代對草場的管理與保護

西北大片天然草場的喪失,使得宋代疆域更加狹小,宜牧區也大大減少

。所以在草場的保護上,宋代更是嚴刑峻法,私畜踐踏操場的行為,都必須嚴厲的處罰。青草富含氨基酸、蛋白質及多種礦物質,為馬匹的成長繁殖提供營養,廣闊的草場亦是馬匹的天然活動場所,益於馬匹的強健與繁殖。所以,宋朝統治者實行了一系列措施來緩解這些矛盾,以便更好地對草場進行保護和管理。

一、

簿籍立堠。

也就是對草地進行一一登記造冊,將農田與草地區分開來。

早在戶馬法施行的時候,政府就對馬匹進行了簿籍管理,這一舉措對牧地的保護還是頗有成效的。

二、“河北沿邊不得焚牧馬草地”

。這一詔令有利地抑制了牧馬草地被肆意焚燒的狀況。

三、重視牧場的建設

。牧地不僅能為牲畜提供食物來源,還須有供牲畜歇息的涼棚和飲水的露井。草場的涼棚緊隨馬匹的數量遞增,這一時期,馬匹數量驟增,達鼎盛之勢。木材是建造涼棚的必需品,龐大的馬匹數量自然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搭建涼棚,巨大的投入足以看出宋朝統治者對牧場建設的重視。

宋元時期的飼料發展及他在各方面的利用

元代對草場的管理與保護

作為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歷來都是逐水草而居,在草場的選擇上,他們很早就有了清楚的認識,懂得依地養畜,知道什麼地方適合何種牲畜的生長

。而且,大部分的牧民都有了專門的草場,且放牧地點會因季節變換而改變,以此來達到草場合理利用的目的。在元代畜牧業發展史上,這算得上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了,冬夏都有固定放牧場所,合理使用草場,緩解了氣候惡劣之時依舊奔波而牧的狀況,客觀上為草場的保護與管理創造了條件。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大興畜牧業,草場的面積較前朝相比更是過之而無不及,當時對草場的保護條例細緻且嚴格。不僅相當重視草料的管理工作,還設官員時刻負責巡歷,以免發生意外失火的情況。管理不當,因失職造成意外發生的還會受到懲罰。更嚴重的,甚至對縱火者處以極刑。

飼料管理官職的細化

宋朝在我國曆史上是

個科技大發展的時期,四大發明之中便有三個都誕生於宋朝,科技的巨大發展必然推動了經濟的繁榮,亦帶動了畜牧業的發展

。宋朝還推行了保馬法和茶馬法,不僅大大降低了馬匹的死亡率,而且用茶葉向西北少數民族交換馬匹還有力地保證了軍馬的供應,宋朝的馬匹數量亦從最初的數千匹一躍到了二十多萬匹,有力地推動了畜牧機構的完善,加大了政府對牲畜喂飼的重視。苜蓿園,在元代,屬大都留守司上林署,主要負責栽種苜蓿,用來餵養馬、駱駝、羊等牲畜,掌管它們的飼草供給。豐閏署,元代官署名,除了負責宮廷飲食、賓客宴享之外,官牧牲畜的歲支詞料等諸多事宜也都由宣徽院掌管。三、度支監,主要給京城裡的官馬提供日常所需的芻料和芻粟。以上為元朝獨創,為當時的畜牧業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大家畜詞料利用的進步

古人多利用馬、牛等大牲畜來進行農耕、運輸等,這就要求牲畜具備健康強壯的體魄,所以大型家畜的詞喂更要講究使役有度、飲食有節

。元代重視大牲畜過冬的準備工作,將苜蓿等飼料準備充分,確保牲畜在寒冬有料可食,這一時期在大型牲畜的飼料利用上可謂細緻入微,在牧養上亦然。

宋元時期的飼料發展及他在各方面的利用

馬飼料的精細利用

隨著畜牧業的發展,畜禽詞料的利用亦不斷精進。

宋朝尤其注重牲畜的精心喂飼,在餵養馬匹上,不僅馬料資源十分豐富,還精細到飼草和飼養步驟都依據季節和天氣而變。宋人在馬飼料的配比和量給上相當精細,其喂飼程式亦嚴密有條理,具體到馬匹的飲水時間以及何時喂飼,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且都會隨著春夏秋冬的更替而變化,可謂相當專業了。元朝均為蒙民,蒙古族是一個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馬匹對其牧民來說極其重要。所以蒙古遊牧民在馬匹的馴養和飼料利用上經驗豐富、自成一體。

耕牛飼料的精細利用

宋元時期,南方水田生產發展迅速,耕牛的地位日益提高。

因而,整個社會都極其重視養牛業的發展。陳敷非常強調耕牛的重要性,春夏青草繁茂之時,任其食草時應先飲水,以預防食草過量而造成的腹脹。同時,將剛收割的新牧草與舊的秸稈類草料切細拌勻,混合起來飼餵。此外,宋人在圈欄的衛生和牛的役使上也格外呵護,認為開春時便要將欄中的蓐糞徹底清理乾淨,之後每半個月打掃一次,可預防疫癧。而且在天氣炎熱時,要讓牛及時飲水、歇息,以免其過於勞累。這樣一來,耕牛的使用壽命便能有效延長,勞逸結合亦能使牲畜最大限度的發揮其作用。

豬飼料的開發

宋元時期,江南地區的經濟得到長足發展

。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南方地區的經濟地位日益重要,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已經完全超過北方,基本改變了以黃河流域為經濟重心的經濟格局。而南方地區,水稻種植廣,產量高,這對於養豬業的發展是極其有利的。所以這一時期,較前朝相比,豬的養殖更為興旺。其注重精粗詞料適量搭配的方法。此外,在豬的肥育上也有了深入研究。發酵詞料的發明,在令豬長膘的同時還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這種喂飼法在當代農村仍在被採用,說明在當時來講己經相當先進了。宋元時期在大型家畜牧養上的善詞與精細,既推動了農耕經濟的發展,保證了充足的戰馬儲備,亦為後世提供了系統的經驗借鑑與總結。

宋元時期的飼料發展及他在各方面的利用

畜禽飼料的加工與創新

關於畜禽的飼餵之法和飼料的利用,歷朝歷代都在不斷地探尋與摸索。在前人經驗累積的基礎上,宋元時期取得了新的突破這些發明創造,迄今仍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新飼料調製法——“三和一繳”的出現

元代三大農書(《王禎農書》《農桑輯要》《農桑衣食撮要》)中,都是有關養牛的記載最為詳盡,可以窺探出元代對於牛的重視以及養牛業的發達。其中最具突破性的發展便是在這一時期出現了新的喂詞法,即“三和一繳”喂飼法。它不僅是極好的飼料選擇,還在某種程度上節約了糧食資源。

這種資源節約型的原料利用理念,在當今

飼料

產業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發酵飼料的出現

《王禎農書》中最具時代特徵、且能充分彰顯元代畜牧業偉大成就的,便是關於豬飼餵方面的內容

。儘管有些對《齊民要術》的直接借鑑,但也還是有不少新的經驗總結。經發酵產生細菌蛋白質後,更是能提升飼料的營養價值,並能夠產生酒香和酸味,改善了詞料的適口性和風味,増進了牲畜的食量。即便是在六百多年後的今天,這種將詞料發酵後餵豬的方法仍具有相當高的科學價值及實用意義,許多農戶在餵豬時仍沿用此法,堪為中國養豬史上的一大創造。

宋元時期的飼料發展及他在各方面的利用

家禽肥育飼料的出現,宋元時期,出現了淡水魚飼料的首次記載。我國是世界上養魚歷史最早的國家,但是在歷朝歷代中,養魚一直不是主流,甚至直到宋元時期,才首次出現有文獻記載的淡水魚飼料。池塘混養魚的方法到現在仍被多用。

結語

宋元時期在飼料利用上更是有了一個質的突破,不僅對飼料專管官職進一步細化、嚴格保護管理草場等,還發明瞭“三和一繳”飼料調製法、發酵飼料等。可見,這一時期,人們對飼料的利用己經有了一個系統化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積極尋求創新,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