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除了出身有親疏之外,還在於一個世襲罔替

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除了出身有親疏之外,還在於一個世襲罔替

親王和郡王的爵位與稱呼,因清宮劇的泛濫而為人們所熟知,作為清朝宗室中的高等爵位,兩者共同構築了滿清皇室的宗親勳貴,但是兩者之間也有較大的區別,不但體現在爵位的規格上,更體現在授予的條件乃至繼承的安排上。

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除了出身有親疏之外,還在於一個世襲罔替

1.親王和郡王都屬於清朝的高階爵位,但是親王比郡王高一等級

在清朝的爵位授予等級中,宗室封爵的等次從高到低排序為:第一等和碩親王、第二等多羅郡王、第三等多羅貝勒、第四等固山貝子、第五等鎮國公、第六等輔國公、第七等鎮國將軍、第八等輔國將軍、第九等奉國將軍、第十等奉恩將軍。

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除了出身有親疏之外,還在於一個世襲罔替

從中可以看出,宗室封爵中比較高的等級是親王,為所有爵位中的第一等,最高等級,郡王則次之,為第二等級。實際上無論是第一等級還是第二等級,體現的都是宗室的準備而已,兩者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封號,比如“和碩”以及“多羅”上,乃至服色、品秩、俸祿上也有所差異。

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除了出身有親疏之外,還在於一個世襲罔替

2.親王和郡王的冊封依據是出身和軍功,但兩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親王和郡王的冊封都是依據出身和軍功,換句話說,出身才是獲取爵位的基礎。無論是清朝入關前後,這種性質基本上無法改變,也就是說,爵位的授予必須以皇家或者宗室血統作為最基本的依據。兩者的區別在於與皇權嫡系的血統親疏而已。

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除了出身有親疏之外,還在於一個世襲罔替

一般而言,即便是年紀較輕,沒有軍功的皇室近枝,也很可能被冊封為親王,以求拱衛皇權之意。但是即便擁有軍功,在血統上比較遠的宗室,冊封為親王的難度都比較高,需要按照固有的晉升體系,一級一級的遞升。從清朝冊封親王和郡王的特點來看,前期側重於出身,後期由於宗室規模的擴大,在看中出身的同時,需要考慮軍功的大小。

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除了出身有親疏之外,還在於一個世襲罔替

3.親王和郡王的最大區別在於,親王有可能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而郡王的繼承需要降襲

無論在任何朝代,親王和郡王的冊封無外乎兩種,一種是恩封,也就是依靠血緣關係,另外一種就是功封,依靠的是軍功和貢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清朝之前的親王和郡王,在繼承上是不會被降爵的,只要不犯錯誤,基本上都可以稱得上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但是清朝有鐵帽子王的規定,也就是無論是親王還是郡王,如果沒有特別加註世襲罔替,繼承中都要每到一代,都要降爵一等。換句話說,親王的後代嫡系繼承的是郡王爵位,郡王的嫡系後代繼承的則是貝勒爵位。但如果親王爵加上世襲罔替,則與郡王開始拉開了距離。

親王和郡王的區別,除了出身有親疏之外,還在於一個世襲罔替

概而言之,親王和郡王的區別有三:

其一,親王屬於第一等爵位,郡王屬於第二等爵位,親王的等級較高,郡王次之,但兩者都屬於較高的爵位;

其二,親王和郡王的冊封都是以出身和軍功為依據,但親王側重出身血統,郡王則更側重於軍功高低;

其三,親王和郡王兩者的最大差別在於,親王可以升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而郡王繼承必須降襲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