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風燭殘年之際痛心思考的一個問題!可惜為時已晚!

“虎毒不食子”,獸尚如此,何況於人,再狠毒的人也不會傷害自己的至親骨肉,但對女皇武則天卻不適用。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狠、地位最高的女人,胸膛裡跳動著一顆雄心勃勃又冰冷的心。

皇位相爭歷來骨肉相殘、血流成河,一介女流,在封建社會要登上權力之巔,註定要付出更多,做事更狠。

眼中只有利弊、沒有親情,但論成敗,不計得失,所有人僅是工具而已。

酷吏周興、來俊臣,是排除異己、鞏固統治的工具,面首薛懷義、張易之是發洩慾望、排解孤獨的工具,女兒的生命成了扳倒王皇后的工具,丈夫是增加權利的工具。

武則天,風燭殘年之際痛心思考的一個問題!可惜為時已晚!

武則天為唐開國功臣、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是隋朝皇室,本來家境殷實。不料武則天十二歲武士彠早逝,家中失了頂樑柱。堂兄武惟良、武懷運及異母兄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對武則天和母親刻薄無禮,凌虐羞辱。無奈之下,母女二人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

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聽說武則天“容止美”,召她入宮。將要分別,母親悲痛難抑,哭泣不止。武則天卻和平常一樣,沒有絲毫難過,對母親說:“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 《舊唐書·卷五十一》。

對於尋常女子來說離開相依為命的母親,難捨難分、哭哭啼啼是必然,但武則天卻敏銳的發現了將要到來的人生機遇,談感情傷前程。

武則天,風燭殘年之際痛心思考的一個問題!可惜為時已晚!

“順者昌逆者亡”,凡不為我所用者,即將被剷除,這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人生信條。對待不馴服的馬只有鐵鞭、鐵棍、匕首三件東西。對待絆腳的人就是打擊、狠狠的打擊,再就是消滅。

這或許就是被睿智的太宗皇帝寵信卻做了十二年五品才人的原因。太宗皇帝讀不懂眼前這個嬌豔的女人,他無法知道武媚手中一旦有了權利將會有多武力,更預測不到將會給自己的李氏子孫和大唐江山帶來怎樣的影響。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天可汗李世民駕崩,依例武則天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按理說武則天只能把素持齋,與世無爭的過完餘生。

上天關上了武則天上升的門,但她自己打開了一扇窗,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武則天清楚意識到太宗駕崩之後,自己將要面對的結果。

非常之人非常之時必將有非常之手段,既能拯救自己、冒天下之大不韙又如何?

太宗病重之時,武則天與皇位的繼承者太子李治開始了新的感情。即使到了感業寺兩人也一直藕斷絲連,保持著情感,但這並非長久之計。

在感業寺,武則天寫下了情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滿,將日思夜想、已經懷孕的武則天重新納入宮中,入宮後生下兒子李弘,次年,被拜為二品昭儀。永徽六年(655年)短短四年時間武則天先後扳倒了出身關隴貴族軍事集團的王皇后和來自頂級門閥蘭陵蕭氏家族的蕭淑妃,並將二人縊殺。武則天成功上位,成為大唐皇后。

不斷提高的地位帶來不一樣的感覺,萬人的景仰和膜拜才是她的追求,權利的不斷增大必須是不斷打擊異己,培植親信的過程。

武則天,風燭殘年之際痛心思考的一個問題!可惜為時已晚!

皇帝身體多病,不能正常理政。必將給身邊強大女性展示的舞臺。遼景宗耶律賢與睿智皇后蕭綽,咸豐帝與慈禧都是例子。 顯慶五年(660年)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武則天開始處理朝政。

開始了長達23年二聖臨朝,日月同照局面。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但是時間長了也不行,因為這隻母老虎毒可食子,喜歡獨霸山頭。

漸漸地武則天和將自己一手從尼姑拉到皇后寶座的高宗李治也矛盾不斷,曾經的梯子現在成了通往權力巔峰最大的絆腳石,李治一度想廢掉皇后收回權利。

《資治通鑑·唐紀十七》: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順上意,故上排群議而立之;及得志,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為,動為後所制,上不勝其忿。

無奈李治身心俱疲,難掌大業,武則天又手段高超。最終 “垂簾於後,天下大權,悉歸中宮”。

受制於人心如刀絞,乾綱獨斷才是王道。

武則天與高宗共生四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

長子李弘,656年被立為皇太子,孝順仁德,體恤民情。讀到楚世子羋商臣弒殺君王的故事時不忍聽聞、掩書嘆息。上書廢止士兵逃亡就被處死,家屬連坐之罪。關中地區遭遇旱災,鬧起饑荒,李弘親自巡視,發放米糧。蕭淑妃的兩個女兒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一直被幽禁宮中,李弘發現此事後上書請求允許兩位姐姐出嫁。太子的仁孝得到朝野讚譽,也深受高宗寵愛。

但這並不為武后所喜,因為親生兒子李弘,這時候已經成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武則天,風燭殘年之際痛心思考的一個問題!可惜為時已晚!

675年,李治病情加重,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則天攝政。宰相郝處俊諫道:“陛下奈何將太宗天下,不傳子孫而委任天后!”李治因而暫時停議。武則天得知後,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學士編寫了一批署武則天之名的著作,如《列女傳》、《臣軌》等,特許他們從玄武門出入禁中,時人稱作“北門學士”。同時讓這些人參決朝廷奏議,分割宰相的權力。也就是這一年,李弘隨帝后出行洛陽,猝死於合璧宮,年僅23歲,死因成謎。

李弘雖然一直體弱多病,但年紀輕輕在皇位交接的重要時刻突然猝死,不由讓人有所想。

李治改立自己與武則天的二子李賢為太子。李賢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才思敏捷,處理政務明確公允,為朝廷內外頌揚,也深得父皇李治喜愛。

儀鳳元年,唐高宗親筆下詔褒揚李賢:“皇太子賢自頃監國,留心政要。撫字之道,既盡於哀矜;刑綱所施,務存於審察。加以聽覽餘暇,專精墳典。往聖遺編,鹹窺壺奧;先王策府,備討菁華。好善載彰,作貞斯在,家國之寄,深副所懷。可賜物五百段。”

然而能力強,有時候反而是壞事,因為武則天這個母親可能希望自己的孩子傻一點,因為掌握至高無上權利的的只能是一個人。李賢在得到唐高宗稱讚、朝野擁戴的同時也帶來了武后的猜忌,

母子親情在權力鬥爭中已蕩然無存,這也註定了李賢必將捲入政治鬥爭而無法逃脫的悲劇命運。

李賢以藤蔓比喻武后,因四個瓜先後被摘而感傷四兄弟性命朝不保夕,作《黃臺瓜辭》,希望武后看後醒悟。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調露二年(680年),武后派人揭發太子謀反,在東宮馬房裡搜出數百具鎧甲作為憑證。高宗一看又要死兒子,想要寬恕他。武后反駁道:“為人子心懷謀逆,應該大義滅親,不能赦免罪行。”於是,李賢被廢為庶人,幽禁長安。683年,幽禁數年的李賢被流放巴州。684年,武則天廢帝主政後,命酷吏丘神勣逼令李賢自盡,終年29歲。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駕崩,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柩前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后,政事皆決於武則天。李顯這個皇帝只當了55天,就被廢了。原因僅僅是李顯想任命自己的岳父韋玄貞為侍中。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坐上了皇位,提拔自己的親信理所當然。但是李顯忘了誰才是真正的皇帝,自己只是個傀儡而已,想要組建自己的集團,只能自吞苦果。於是被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軟禁生活。期間不斷有李唐宗室子弟被殺戮的訊息傳來,李顯日夜惶惶不安、心驚膽戰,常常被噩夢驚醒,一度想要自殺解脫。幸好有韋氏的陪伴、安慰,日後才重見天日。

武則天,風燭殘年之際痛心思考的一個問題!可惜為時已晚!

廢了三子李顯,武則天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臨朝稱制,將李旦軟禁在皇宮中,不得參與政事。

有了前面三個兄長血淋淋的教訓,謙恭好學的李旦明白了生存之道,安然的接受了傀儡皇帝的生活。

當武則天下詔,表示要還政時,李旦知道這是母后的試探,極力推辭,請求母后繼續臨朝。當武承嗣將刻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寶圖”獻於武則天時,李旦隨武則天親臨洛水,參加“拜洛受圖”大典。當侍御史傅遊藝上表朝廷,請武則天稱帝時,李旦也上表請母后稱帝,並求賜武姓。

李旦時時乖巧,只為博取武后歡心;處處小心,只向母親表明自己無意皇位。

從開始的忍辱負重到苟且偷生再到麻木,忘了自己才應該是皇位的擁有者,可以享受萬眾景仰。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篡位成功,正式稱帝,尊號聖神皇帝,實現了自己的終極目標。

李旦被降為皇嗣,賜姓武氏,遷居東宮。

堂堂天可汗的子孫,屈辱的眼淚已經流下,但也只能快速擦乾,強作歡顏。

但這也避免不了武氏諸王以及酷吏的攻擊,艱難的皇嗣生涯才剛剛開始。

武則天,風燭殘年之際痛心思考的一個問題!可惜為時已晚!

雖為太子,卻可能隨時面對死亡,時時擔心母親會差人送來一杯鴆酒或是三尺白綾。

想要繼承皇位更不敢奢望,因為現在是武周,而非李唐,母親對自己也無感情可言。不斷有人請武則天廢黜李旦的皇嗣身份,改立武承嗣為皇太子,也不斷有人誣告李旦謀反。李旦之子被降封為郡王,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被武則天秘密處死,埋在宮中,李旦絲毫不敢提及。尚方監裴匪躬、內常侍範雲仙因謁見李旦被殺。酷吏來俊臣對東宮屬官刑訊逼供,讓他們“招出”李旦謀反的實情,樂工安金藏當眾剖腹,以表明李旦沒有謀反,李旦才倖免於難。

聖曆元年(698年),這時武則天已經74歲。兩個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不斷所說武則天立自己為太子。理由就是他們姓武,皇位應該傳給真正姓武的人,而非賜姓之人。武則天在選擇兒子還是侄子的問題上猶豫了。

對她來說僅僅考慮的是皇位的傳承問題,而非感情的親疏,兒子和侄子又有多大區別呢?

關鍵時刻就要為自己考慮。最後宰相狄仁傑一語中的:“陛下立兒子,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被祭拜;立侄子,從未聽說侄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促使武則天下定了決心,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並立為皇太子。

有過失敗經驗、重為太子的李顯明白了太子之位來之不易,而想要保住位置就要付出更多,因為覬覦這個位置的大有人在,母親又不會給與太多支援。

稍有不甚就會連自己的性命輸掉。於是韜光養晦,忍辱聯姻。把女兒永泰公主嫁給了武承嗣的兒子,幼女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以此來搞好與武姓家人的關係,穩固自己的地位。

武則天,風燭殘年之際痛心思考的一個問題!可惜為時已晚!

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後,鬥爭了大半生的武則天開始耽於享樂。

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深得恩寵,武承嗣、武三思爭著追捧他們,甘為執鞭牽馬。二張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大臣。大足元年(701年),李顯嫡長子李重潤與女兒永泰郡主私下議論張易之兄弟竟然隨便出入內宮,經過張易之兄弟添油加醋地報告給武則天,武則天大怒,將孫子和孫女處死。

李重潤。開耀二年(682年)正月出生於東宮殿內,被立為皇太孫。風神俊朗,以孝友知名,死於非罪,為當時人所悼惜。唐中宗復位後,追諡其為“懿德太子”,陪葬乾陵。

武則天,風燭殘年之際痛心思考的一個問題!可惜為時已晚!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

武則天病篤,臥床不起,陪伴在身邊的不是自己的至親骨肉,經過不斷的殘殺,武則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了親情,或許從來都不曾有過,

所以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因果迴圈,無情換來的終將是無情。宰相張柬之與禁軍統領李多祚等人佯稱二張謀反發動政變,率領禁軍衝入宮城,殺死二張,包圍武則天寢宮, 要求退位。 武則天被迫禪位於太子李顯。

武則天在位之時,“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其衰老”。等到退位遷入上陽宮後,卻不再梳妝打扮,面容憔悴。

權利的丟失讓一切事情都索然無味,窮極一生、不計手段追求的東西最終也要失去,身邊又留下了什麼。風燭殘年之際或許她開始思考,除了權利,也應該經營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