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宋王朝:職業軍人建立的朝代,卻成為歷代王朝中的文化巔峰

文丨小白

編輯/稽核:夢溪

出生於河南洛陽的趙匡胤從參加郭威的部隊開始,一路做到了後周的禁軍首領,最終發動兵變建立起大宋王朝。相較於其他朝代單一的文化現象,宋朝的文化發展無論在類別還是在數量上均呈現出絕對的繁榮景象。

文學方面:唐宋八大家,宋朝獨佔六席,更不用說柳永李清照晏殊等詞作大家;書法方面,蘇黃米蔡,瘦金體千古流傳;

繪畫方面:張擇端、王希孟,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絕貫古今。

宋朝堪稱歷朝歷代中的文化最高峰,這種文化繁榮局面的出現,顯然離不開當時的國家政策方針、相關制度設計和經濟的高度發達等多方面重要因素的推動。

趙宋王朝:職業軍人建立的朝代,卻成為歷代王朝中的文化巔峰

01

優待文官的總方針

首先是宋朝開國之初便確立的優待文官的國策。

《宋論》明確記錄,在太廟的碑文上銘刻著不殺士大夫的戒律。這也與趙匡胤本人的施政理念相吻合,宋太祖趙匡胤是依靠軍隊進行兵變上位,其本身就對軍隊充滿警惕。於是藉助“杯酒釋兵權”不斷削弱將領的權利,同時大量啟用文官,並以此抑制武將,避免別人對自己進行效仿。

趙匡胤在建國初依靠文官團體來進行國家的管理,在自己稱帝三年後,將優待文官的政策以祖訓的方式固定下來,成為宋朝歷代帝王治國的總方針。在這樣的方針之下,宋朝湧現出大量的知名文官,比如范仲淹、韓琦、富弼、晏殊等,這些人一方面為國家大事殫精竭慮,另一方面又在極為寬鬆的環境下不斷進行著文藝創作,從而推動著宋朝文化的不斷進步。

因此,優待文官這一政策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文官集團的積極性,在客觀上也加速了宋朝文藝的發展,最終帶動了整個文化事業的繁榮。

趙宋王朝:職業軍人建立的朝代,卻成為歷代王朝中的文化巔峰

02

官辦書畫院的制度設計

其次是趙宋王室設立並完善的的官辦書畫院制度。

據《宋史》記載,書畫院設立之初由國子監進行管理,並派出學正、學諭等官員進行管理。書畫院內有官職設定、翰林待遇,進入書畫院的人選幾乎與士大夫無異,這樣的制度設計吸引了大量書畫名家加入,客觀上推動了北宋書畫藝術的輝煌發展。趙宋王室酷愛書畫的代表除了創作瘦金體的宋徽宗外,北宋時期的宋仁宗以及高、向二位太后也對書畫藝術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支援。

由此可以分析,除了宋徽宗的瘦金體外,宋仁宗的飛白體在當時也一樣聲名顯赫,當時的文化大家歐陽修就曾稱讚:仁宗萬機之暇,無所玩好,惟親翰墨,而飛白尤為神妙。宋徽宗在設立宮家畫院的基礎上又將“畫學”納入科舉,繪畫者可憑藉畫作一舉晉升“龍門”,如此的上升通道鼓勵著無數年輕畫家前赴後繼不斷湧入,也同時實現了宋朝書畫藝術水平的極大飛躍。

因此,宋朝官辦書畫院的制度設計從根本上打通了書畫藝術暢通發展的渠道,畫師不僅沒有了後顧之憂,還平添了入仕的希望,這一制度讓宋朝的書畫水平遠遠超過了其他朝代。

趙宋王朝:職業軍人建立的朝代,卻成為歷代王朝中的文化巔峰

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

03

經濟發達奠定物質基礎

最後,宋朝發達的經濟為優待士大夫、官辦書畫院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宋史》記載了開封府尹包拯當時的月工資:一千五百貫錢、三十石糧、二十捆柴、四十捆乾草、以及各類綢緞若干匹。這樣的工資待遇充分體現出宋朝文官士大夫的生活水平,和當時宋朝的經濟實力。實際上,宋朝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了整個封建王朝的最高水平,經濟總量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人均GDP超過600美元。

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宋朝優待士大夫、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奠定了基礎。如今無法對人均GDP 600美元有任何直觀感受,簡單對比來說,現今的阿富汗,2020年人均GDP 接近600美元。這已經距離宋朝過去了一千多年,可以想見當時的趙宋王朝,其經濟之發達、物質發展水平之繁榮。

因此,優厚的待遇讓宋朝的文官士大夫完全可以心無旁騖進行文藝作品創作,而不用擔心生計,經濟發達奠定的雄厚物質基礎也成為了宋朝文化繁榮發展的根本保障。

趙宋王朝:職業軍人建立的朝代,卻成為歷代王朝中的文化巔峰

綜上所述,趙宋王朝雖然是由職業軍人建立的,但整個國家社會卻充滿著文藝氣息,宋朝也成為了封建朝代中文化發展最昌盛的王朝。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建國之初趙匡胤定下的“不殺士大夫”的國策、包括趙宋王室偏愛書畫藝術而設立的官辦書畫院制度、還包括宋朝極為發達的經濟發展水平,這些因素整體推動了宋朝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和大爆發。

趙宋王朝:職業軍人建立的朝代,卻成為歷代王朝中的文化巔峰

對於現今而言,想要實現科技文化的跨越式發展,就必須要營造寬鬆的環境,提高人才的待遇,不斷拓寬上升通道。在經濟高水平發展的基礎上,加大對科技文化領域的投入。

參考資料:

1、《宋史》

2、《三朝北盟會編》

—END—

(圖片源於網路,以上是筆者的個人看法,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留言)

趙宋王朝:職業軍人建立的朝代,卻成為歷代王朝中的文化巔峰